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机器换人”已是大势所趋 内资虎口夺食

“机器换人”已是大势所趋 内资虎口夺食

  3月25日,2014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会议在张家港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明的透露,预计中国到2016年或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王卫明这一“预计”无疑让众多关心中国机器人市场的与会商家有点窃喜。眼下,中国市场可谓是机器人热潮涌动。王卫明说,不久前他去参加一个机床展,竟然展出的一半产品是机器人。

 

  “机器换人”已是大势所趋

 

  “人力成本的逐年上涨,将刺激制造业对机器人的需求。”王卫明称,汽车行业使用机器人最多,医药等行业的增长需求甚至达到100%以上,2013年全球机器人销量16.8万台。

 

  未来的5至10年将成为中国市场的爆发期,业界对此普遍持乐观态度。曲道奎认同这一观点。作为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制造企业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掌舵人,他在会上不断提醒企业要意识到该行业的残酷性。他呼吁,在机器人这个高端产业里中国要避免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

 

  十年磨一剑。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也有了显著的突破,先后涌现出沈阳新松、广州数控、博实自动化、埃夫特等近百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生产的企业。

 

  但本土机器人生产企业面临残酷的竞争局势,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统计显示,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瑞士ABB和德国库卡四大国际巨头牢牢占据了国内的机器人市场。

 

  虽然本土企业要想在外资品牌机器人垄断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犹如虎口夺食般困难。但绕开巨头的强项,走更切合国内市场的道路似乎是一种聪明的选择。

 

  身为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许礼进认为,中国存在非常多的相对低端的制造业,作为国内机器人厂商,更了解这些行业的特点,在这些行业,还是有优势的。

 

  在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逐渐消失的背景下,“机器换人”已是大势所趋。面对机器人产业诱人的大蛋糕,中国各地都行动了起来,机器人企业、机器人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积极投身这场“掘金战”中。

 

  王卫明在会上指出,国内在机器人产业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面对将要到来的“机器人时代”,中国未来将加强顶层设计,组建国家级的机器人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对机器人国产化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示范等。

 

  2015年安徽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预计超200亿元

 

  芜湖机器人产业园去年底集中开工的6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年产万台智能机器人项目今年1月落户合肥经开区,省经信委近日举行铸造行业机器人应用产需对接……今年以来,我省紧抓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这一机遇,着力加快智能机器人应用推广、研发产业化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建设,产业集聚发展态势逐渐显现。

 

  根据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国家支持在皖打造机器人、新型显示两大产业集聚试点。芜马合地区作为目前我国唯一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试点,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培育3家至5家产值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形成产业规模超200亿元。目前,芜湖市已规划用地5000亩建设机器人产业园,依托埃夫特、瑞祥工业、陀曼精机等企业,集聚产业科技创新要素,打造以主机为龙头、关键零部件协作配套的机器人全产业链。芜湖市早在2007年就启动了工业机器人项目,如今,领军企业安徽埃夫特公司已形成系列化工业机器人研发和制造能力,实际装机台数位居自主品牌之首,在汽车、家电、机械加工等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该市正在建设的6个重点项目,涉及工业机器人整机项目以及伺服电机、驱动及控制系统、精密减速机等配套的核心零部件项目。

 

  合肥、马鞍山、蚌埠等地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继去年底总投资20亿元的泛半导体工业机器人项目在合肥新站区开工建设后,今年1月10日,年产万台智能机器人项目落户合肥经开区,将生产各类机器人和自动化产品,为联想、富士康等多家笔记本电脑制造企业提供智能设备。合肥不仅正在推动机器人产业的重大项目建设,还计划组建机器人技术服务平台等若干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位于马鞍山市的安徽惊天液压智控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从事高危环境作业机器人研发生产的骨干企业,目前已制定较为完备的产品线规划,将促进破拆机器人在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在怀远经济开发区,大富机电三期工业园今年1月开工建设,将生产制造工业机器人等装备。

 

  分享行业高成长“蛋糕”

 

  置身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引入工业机器人,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潜力巨大,其呈现出的集聚发展态势令人欣喜,但发展壮大这一行业仍面临重重挑战。如何兑现明年全省产业规模超200亿元的目标,这需要有关部门及芜马合地区的大力支持,以及创造更加优良的产业发展环境。

 

  首先,让重点项目落地、生根、开花,并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对已开工的重点项目,有关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给予企业更大的扶持力度,让其尽快投产达效,步入发展快车道。其次,各种鼓励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要向工业机器人项目倾斜,同时,金融支持是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各地应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衔接,鼓励银行加大对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进银企互动合作。如此,才有可能真正形成我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从而提高工业机器人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占有率,分享到行业高成长的“蛋糕”。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打好3.0工业基础迈向4.0工业强国

物联网和智能机器将引爆下一场技术变革?

《穹顶之下》背后折射的不合理能源结构

外资制造业接连撤离中国 人口红利渐失

被疯抢的智能马桶盖与中国制造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