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必然的历史序章:机器人时代

必然的历史序章:机器人时代

  机器人(Robot)是一种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能协助或取代人类从事各种工作,在工业、农业、建筑业、服务业、娱乐业以及医学、军事等领域中都有重要用途。

 

  机器人时代悄悄来临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卡佩克在其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最早使用机器人一词,剧中机器人“Robot”这个词的本意是苦工、劳役的意思。卡佩克笔下的机器人是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的机器,是一种人造的劳力。该剧预告了机器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悲剧性影响,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Robot”则被当成了机器人一词的起源。

 

  39年后,现实中的机器人在美国诞生。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随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英格伯格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之父”。

 

  此后,机器人的研制迅速发展。当今世界,机器人研制强国是西方发达国家,欧美致力于以军事、航天产业等为背景的机器人,日本则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占有优势,同时也在积极研发服务型机器人。日本现已成为机器人大国,拥有“机器人王国”的美称。

 

  机器人在西方世界基本被当成工具,但在日本则被视为是英雄和人类的伙伴。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老龄社会的较早到来,日本对人型机器人情有独钟。日本人认为,人型机器人以其拟人化的外表,既可担任许多日常作业的帮手,也将是居家照护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据说机器人的记载可追溯到西周,当时一个名叫偃师的能工巧匠,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仿真机器人——伶人。现代机器人的研制,中国晚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70年代初期,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近年到了产业化发展阶段,2000年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的成立是一个标志。

 

  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欧洲提出“新工业革命”,其核心都是机器人+智能设备+信息化,形成一种新的智能制造或者高端制造,其中机器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为了应对全球竞争的新形势,更为了改变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中国提出了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转型升级战略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给中国机器人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有人预计,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量将达3.5万台,占全球总量的16.9%。专家表示,未来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复合增速可达30%。

 

  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一个靠充裕的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的“世界工厂”,有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市场吗?疑虑甚至对机器人的敌意来自于现实的人口大国之国情。“机器人上岗,人将下岗。”这是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很多人经历和看到的事情。但也有人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一位英国人说:“日本机器人的数量居世界首位,而失业人口最少;英国机器人数量在发达国家中最少,而失业人口居高不下。”

 

  从人类三次产业划分来看,就业人口起初是在农业,然后向工业转移,再向服务业转移。在中国广泛地应用机器人,被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到哪里去就业呢?一部分可以去服务型制造业,更大一部分则要转移到服务业。这也正是工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机器人的应用已成当今世界的潮流和趋势,不仅是工业,即使是民用,比尔·盖茨预言,也将很快席卷全球。

 

  从人文角度看,没有机器,人将充当机器;只有传统的机器,人将被机器奴役;有了机器人,人将成为真正的主人。

 

  市场规模超千亿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由零部件企业、本体企业、代理商、系统集成商、终端客户构成,其中最核心环节是本体,相关上市公司包括机器人、博实股份、智云股份、瑞凌股份和天奇股份等。

 

  在本月初举行的2013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论坛上,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明透露,《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正上报发改委和科技部及其他有关部委,“指导意见很快会正式发布”。

 

  对于目前产业规模并不太大的机器人行业来说,受到国家层面的政策关注,后期利好或可期待。

 

  根据目前的产业链情况,设备自给化程度较高的本体企业可能将最大受益于此项政策刺激和机器人市场规模的扩张,相关上市公司包括机器人、博实股份、智云股份等。

 


 

  行业政策出台

 

  王卫明在本月初召开的“2013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上透露,经过前期对上海、沈阳、重庆、哈尔滨等地的机器人产业调研与座谈,正上报发改委和科技部及其他有关部委,指导意见可能很快会正式发布。

 

  王卫明表示,上述指导意见将从产业研发方面推进和突破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整合现有资源,形成一批产业机器人的实验室、技术中心;积极推动汽车、电子、军工、物流、医药、危险品制造等行业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示范,配套相关行业的发展;根据区域特色,引导行业有序发展,制定行业准入标准。

 

  即将出台的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对正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机器人产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是第一个从国家层面支持机器人产业的明确政策,对行业本身是非常重大的利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董秘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表示,指导意见把发展机器人产业提到了战略高度,肯定会加大整个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此前,工信部发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曾提出,要重点突破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伺服和执行部件为代表的智能装置,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大对智能制造的金融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起步较国外晚了几十年。相对于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日本等国家,我国本土企业直到2000年以后才真正开始切入这一产业。

 

  上述董秘表示:“总体来说,本土机器人企业竞争力还较弱,国内80%市场被ABB、发那科、安川、库卡等跨国品牌占据。”

 

  工业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世界工业机器人市场前景看好,而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会在2014年开始爆发。另有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销量为1.5万台,2011年达到2.3万台,同比增长53%。而据最新统计数据,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7万台,同比增长17%。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正在服役的机器人已占全球总量的8%左右,同时未来几年中国市场的机器人需求总量将在3.5万台左右,占全球比重16.9%。

 

  人工替代和产业升级被认为是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快速发展的驱动因素,与此同时,我国目前的机器人密度(每万名生产工人占有的机器人数量)相对较低也给未来市场的开拓提供了余地。资料显示,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只有21,距离全球55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根据IFR的统计分析,2010年全球对工业机器人需求最多的是汽车产业,占比为27.27%;电子制造行业的占比达到22.82%,这与近年来消费电子领域的技术性突破有很大的相关性;其次是橡胶塑料工业和金属制品,占比分别为8.71%和3.62%。

 

  国泰君安分析师吕娟认为:“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背景之下,至少可以预期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当,那么将有380亿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空间,1140亿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空间。”

 

  本体企业最受益

 

  目前我们所说的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工业机器人由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系统与应用软件几大部分构成。

 

  由于起步较晚,当前国内机器人研究亟须提升的技术包括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这些关键部件的研发与制作既包含硬件加工方面的技术提升,又包含软件方面的升级创新,这些缺陷也是未来市场的增长点之一。

 

  从产业链上看,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由零部件企业、本体企业、代理商、系统集成商、终端客户构成。本体企业设计本体、编写软件、采购零部件,以组装的生产方式生产本体,通过代理商销售给系统集成商,系统集成商直接面向终端客户。有的本体企业和代理商也会兼做系统集成商。本体是机器人产业链的核心。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打好3.0工业基础迈向4.0工业强国

物联网和智能机器将引爆下一场技术变革?

《穹顶之下》背后折射的不合理能源结构

外资制造业接连撤离中国 人口红利渐失

被疯抢的智能马桶盖与中国制造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