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南方:“三招”将闯出西藏勘探新天地
贺彦 范小军
“在伦坡拉盆地部署的长山1、2、3井的井位论证,得到总部专家的认可,目前我们正在提前编写长山1、2井的钻井地质设计,该地区一旦取得勘探突破,必将为‘十三五’的资源接替阵注入新的动力。”从事区域研究的年轻科研人员范小军激动地说。
为了打好外围目标准备战,寻找新的资源接替阵地,为“十三五”发展做好准备。2014年,秉承“研究再研究,评价再评价,论证再论证”的原则, 勘探南方分公司深入实践转变勘探思路,以伦坡拉盆地为“桥头堡”,“强高效勘探,做精品科研”,用“学经验、强基础、细研究”三招,识别伦坡拉盆地牛堡组 构造圈闭共13个,将闯出西藏勘探新天地。
学经验,转思路
伦坡拉盆地是青藏高原腹地的一个下第三系陆相残留盆地,位于班公湖—怒江断裂南侧,面积3600平方公里。其油气勘探经历了1967-1980 年和1991-2000年两个勘探阶段。前期勘探显示伦坡拉盆地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但构造圈闭规模小、地震资料品质差等原因制约了勘探规模。
“从前期找构造圈闭为主,转成构造、岩性并重。”区域科研人员范小军说。“勘探南方陆相研究的主阵地是四川盆地,属于前陆盆地性质,伦坡拉盆地 是陆相断陷盆地,两者的盆地类型不一样。而胜利油田是研究陆相断陷盆地的“老大哥”,于是,我们充分收集他们的研究资料,消化吸收。但伦坡拉盆地由于后期 被严重改造,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我们学习经验时,不能照抄照搬,只能辩证地吸收,提炼出自己的模式和认识。”
“磨”资料,强基础
伦坡拉盆地早期两轮勘探共有60多口老井资料,全部是纸质的,最早的是“向毛主席学习”年代的,科研人员先扫描,再将其数据化,这样才能把资料最大程度地利用起来。
不过,把那么多老资料扫描、数据化,对区域攻关小组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工程。为了指导井位论证,区域室将2000多份老井的纸质化验资料, 全部扫描,以便于他们查阅其生油、储层、盖层和岩性等,了解石油地质情况;把20多张图数据化,那更是难上加难,因为每一张图要一米一米地读,深度、岩 性、油气显示……井最深的有2800米,最浅的也有500多米;还数据化测井曲线10口井上万米……
勤讨论,细研究
“在解释方案、盆地结构、地震相等方面精细刻画,如把二维地震骨干剖面打印出来,从地震的反射结构入手,大家讨论、分析,再讨论、再分析,明确 盆地的构造特征,刻画不同相带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钻井,再赋予它的地质意义,明确了地震相的分布,从而刻画了有利目标。”地震相攻关小组感慨地说。
采用地震、地质和测井联合分析思路,区域攻关小组开展了伦坡拉盆地的统层工作,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很多的井都要从头再来,因为没有明显的岩性标志层,且岩性变化快,部分测井曲线不全,给统层带来极大的困难。
按照“点-线-面-体”的研究思路,开展了伦坡拉盆地的沉积储层特征精细研究。先从单井沉积相开展“点”上面的研究入手,明确研究区发育的各种 沉积体系,再从连井、平面及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地震相研究建立立体的沉积模式。对每口单井的重要目的层物性特征、油气显示级别以及宏观展布和微观 特征进行研究综合评价,明确储层的时空展布特征及其与沉积之间的关系。

提交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
光亚论坛·2024 智能产业聚合高峰论坛举办!
新讯受邀参加华为Redcap产业峰会,并荣获RedCap生态合作奖!
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以创新产品矩阵重构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