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长棵草不容易,不能随便给踩了”
记者赵士振 通讯员郭金阜
4月3日,新疆阜康市六运湖农场附近,地球物理胜利分公司226队董6井三维地震采集项目驻地。
此时已是晚上12点半,驻地会议室依然灯光通明。由队干部、班组长参加的生产运行讨论会,正在讨论在沙漠国家公益林区地震施工的方案。
董6井项目工区北部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沙漠施工区共涉及炮点1200个,排列线进入沙漠近者四公里,远者十公里。前期,226队申请当地林业部门进行全面环保评估后,已经获得施工批准。
“沙漠区没有公路,唐朝路是为数不多的一条大土路,所有生产运行都要以这条路为依托。”副队长楼林钧站一边用手指着施工区行政图上唐朝路的位置及走向,一边详细介绍。前期工区踏勘,他对这一带的地表情况已经了然于胸。
以前在沙漠施工时,因为没有什么植被,会用推土机推出一条路。但现在这片沙漠生长着公益林,推土机不得进入,采集设备、钻井设备也要人抬肩扛,大家心里既着急又无奈。
“手摇钻机全部用人抬进施工区,加之挑水路程较远,施工效率很低。车辆能不能往里开点,尽量离测线近些。”主管钻井的副队长尹国良说。
“这里生态脆弱,我们宁可肩膀遭点罪,也不能破坏植被。”队长穆永刚没有商量的余地。
按照既定计划,尹国良第二天早早赶到工地。今天钻井班增加了几部手摇钻,布设在离水源较远的地段。为了给手摇钻井布点,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沙丘上,寻找着钻井桩号。由于拉水车不能进场,手摇钻用水成了大难题,有的井位挑一担水来回就要走一公里。
“尹队长,肩膀都快吃不消喽!”来自四川的季节工刘祥武挑着一担水从远处走来,冲着尹国良抱怨了一句。刘祥武满脸通红,后背已被汗水浸透。还没等尹国良解释,他已经脚步不停地走了过去,因为前边正急等着他这担水钻井。
中午送饭车到了,尹国良和钻工们坐在一起吃饭。忙了一上午的工人们抓住这短暂的时间休息。金色的沙丘上,是他们或坐或躺的身影。
“咱们虽然辛苦点,但环保是件大事,值得!”尹国良鼓励大家。
“大道理我不懂,但我知道沙漠里长个草不容易,不能随便给踩了。”钻井工白建华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提交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
光亚论坛·2024 智能产业聚合高峰论坛举办!
新讯受邀参加华为Redcap产业峰会,并荣获RedCap生态合作奖!
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以创新产品矩阵重构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