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中国制造需加快形成新优势

中国制造需加快形成新优势

  近些年,中国制造业结构出现积极变化,附加值较高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喜人,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但挑战也日益严峻。

 

  一是发达国家推出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法规,西方制造业“回流”迹象明显。

 

  据美国制造业工程师协会预测,由于制造业复苏,到明年底,一直被就业问题缠身的美国,将有300万左右的高技术工人缺口。奥巴马力推“学徒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制造业提供必要人才支撑。尽管“回流”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但对国际分工格局的影响不可低估。

 

  二是“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减弱。

 

  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提升,最低工资标准不断上调,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相对优势有所显现。据统计,去年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 6.78%,而缅甸等国却保持着高速增长势头。另据美联储等机构的估算,美国与中国制造业单位实际工资的差距将从2006年的17美元缩小到2015年的 7美元。这对制造业布局的影响非常直接。

 

  三是产业制高点的竞争更加激烈。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瞄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产业和技术前沿,加快在新能源、智能装备、3D打印等领域布局,如今一些项目已取得出人意料的进展。据国研中心调研,在法国巴黎,电动汽车已成为绿色发展的新增长点,相关租赁系统遍及全市区,充电装置超过4000个;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智能系统广泛应用,停车传感器使得司机能随时获知哪里有空车位,湿度传感器能随时确定何时给草地浇水。

 

  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是决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面对上下两端挤压,已走到“十字路口”的中国制造业不应停留在初级水平,中国也不应再做廉价的“世界工厂”。加快培育、巩固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是必须要走且非常紧迫的一步。在刚刚闭幕的广交会上,出口整体成交不尽如人意,但拥有自主品牌、设计理念先进、技术不断创新的高附加值产品很“吃香”。这也说明,加快转型升级是今后制造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走好这一步,就要顺应全球产业变革趋势,在创新上下 “先手棋”,使企业真正成为“三个主体”,即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眼下我国企业研发投入明显不足。比如,2012年在研发投入上三星达83亿欧元,微软达79亿欧元,而同年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全部研发经费才100多亿欧元。这种状况亟须改变。当然,创新是多方面的,除了技术创新,还须重视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只有坚持技术、管理和体制创新多轮驱动,中国制造才能更加健康、更可持续。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打好3.0工业基础迈向4.0工业强国

物联网和智能机器将引爆下一场技术变革?

《穹顶之下》背后折射的不合理能源结构

外资制造业接连撤离中国 人口红利渐失

被疯抢的智能马桶盖与中国制造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