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热度回升 “走出去”遇新拐点
以上种种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景气度回升的乐观预期骤然升温。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高端装备出口是我国经济战略转型布局下的重要棋子,相关公司有望在技术提升后加速进入世界体系。
现回升迹象
高端装备制造所涵盖的领域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其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装备制造业景气度已现回升迹象。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1.8%,同比加快2.8个百分点。中经装备制造业景气指数也显示,一季度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上升明显。
行业回暖下,相关公司喜讯连连。今年3月份,中广核与法国电力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中广核将通过参股方式参与法国电力公司在英国拟新建核电项目的开发及建设,双方将共同推动由中广核牵头的中国核电企业控股开发英国后续新建核电项目。
联手谋升级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装备制造产业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但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在逐步减弱,全球产业制高点的竞争日益激烈,加快培育、巩固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是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真正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关于如何快速实现技术高端化问题,中国企业大多选择了与国际大企业联手合作的道路。早在2013年,中国西电就与通用电气建立战略联盟,双方拟在中国境内设立一家由中国西电控股的输配电二次设备自动化合资公司,全面引进GE在二次设备领域的成熟产品和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拓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技术。该公司的成立将有利于中国西电在短期内具备生产二次设备的研发生产能力,加快中国西电成为一、二次设备成套供应商以及整体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发展目标的实现。
也有通过自主研发加速推进技术高端化的企业。中联重科就推出首台自主制造的M-tecMS220V干混混合机,作为新一代高性能干混类搅拌设备,实现了高效节能、创新环保。
业内预计,随着国内企业技术的提升,加上政府部门的外力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景气度继续回升值得期待。
中国标准助力高端装备“走出去”
中国装备尤其是高端装备正在走出去,但走出去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其中各种国际标准就是中国装备走出去的最大障碍。中国在一些高端装备上的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且在国内也有实际使用和运营经验,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就受国际标准所桎梏。以高铁为例,中国高铁无论技术水平,还是运营里程、最高时速,都已经是世界第一,我们走出去还有资金优势,有的还给所在国提供贷款,但在实际项目操作过程中还受制于国际标准,也就是欧洲标准、美国标准和日本标准,中铁建参与土建的土耳其安伊高铁项目,采用的欧洲标准,目前中国公司参与正在商谈的伊朗高铁,也确定采用欧洲标准。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需要建立我们自己的“中国标准”,在“通过一个又一个合作的工程打造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高地’”的同时,也要打造“中国标准”走出去的“高地”。
标准之争其实就是利益之争。标准就是一道门槛,中国企业要想进入相关市场就必须要跨过这道门槛,然而跨过这道门槛也非易事,还是以高铁为例,中国高铁要想通过欧洲标准认证,就需要将所有产品装备都要经过欧洲标准认定,这所需的花费是不菲的,而且还要时间来改造那些不符合其标准的产品和工艺流程,这就让中国高铁丧失了最佳竞争时期。世界所熟知的高铁技术,除了中国高铁也就是欧洲之星和日本新干线,但从运营里程、最高时速和经验来说,中国高铁已经被其他两个远远甩在身后,那为何我们就不能树立一个“中国标准”?在我们进行高铁项目建设时也要将“中国标准”输出去,通过一个又一个项目让世界接受“中国标准”。
树立“中国标准”不仅要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合作项目走出去,我们还必须将“中国标准”系统化和文字化。中国高铁为世界所关注,但至今没有一本完整的英文版中国高铁标准规范,中国路桥总承包的肯尼亚蒙内铁路是国际上第一条采用中国标准建造的现代化新型铁路,但“中国标准”走出去且遭遇了尴尬,中国路桥工程公司总经理文岗就这样对媒体描述过:“我们说中国标准怎么好,外国客户感兴趣要看我们的标准规范,我们都拿不出他们看得懂的英文版的。肯尼亚蒙内铁路由我们路桥公司自己翻译了主要部分,提供给对方。”这种尴尬不会只是高铁产业面临的,“中国标准”不能只是我们内部的标准,更应该成为一种国际标准,而成为国际标准首先就需要过文字关。
“玩标准”是企业竞争中最高端的方式,通过制定标准将竞争者挡在市场之外,通过认证削弱竞争者的优势,在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今天,不能忽略标准之争,不重视“中国标准”建设将会永远成为游戏规则的遵守者,而不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提交
打好3.0工业基础迈向4.0工业强国
物联网和智能机器将引爆下一场技术变革?
《穹顶之下》背后折射的不合理能源结构
外资制造业接连撤离中国 人口红利渐失
被疯抢的智能马桶盖与中国制造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