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软”时代 数据防护需要“硬”起来
对于计算机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电脑分为硬件和软件。虽然硬件是信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软件或许才是这些产品发挥真正作用的灵魂。而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信息安全来说,也分为“软”、“硬”两个部分。
所谓“软”就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虽然通过硬件保护信息、数据的安全依然可靠,但巨大的成本和研发速度的严重落后使得硬件防护数据安全越来越跟不上信息安全发展的脚步了。由软件定义的信息安全时代正朝我们走来。
而这里的“硬”当然也不是指硬件的信息安全防护,而是指除开软件外部的信息安全防护因素必须“硬起来”,也就是必须跟上信息安全发展脚步的意思。
那在这个信息安全的“软”时代,个人、企业甚至是国家的数据安全防护又该如何在各方面“硬”起来呢?下面就让信息安全领域的专家山丽网安来告诉您吧。
信息安全已进入“软”时代 软件定义信息安全或成主流
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告诉发展,一个有基础硬件构成的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这是一个时代的开端,而这个开端需要更多的元素去经营。而这些众多元素中,软件自然成了众所周知的主角。
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设备、软件定义办公等等,信息时代由软件定义的事物正变得越来越多而且丰富。从一定意义上来叫,“软件定义”正是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其中对于软件定义信息安全来说,又有着不同的意义。
有软件定义信息安全,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信息安全软件来达到企业数据安全防护的目的。其中当然包括很多部分,如防护外部网络的防火墙、安全网关(软件部分)、入侵检测等,也有管理内部的,文档管理、权限分配、硬件控制等。但在这些软件中,有一种软件却能产生根本或者说全面的防护效果,那就是加密软件。这一切都是由于加密防护的特性所决定。
加密防护直接作用于需要防护的信息和数据本身,通过算法来改变数据原本内容的形式来保护数据的安全,这种方法使得数据原本的属性并不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它能结合各种其他安全防护技术来进一步提高防护的质量。同时由于本源防护的特性,使得数据即使最终泄露了,只要算法不被破译,信息仍然可以称作是安全的。
而现今能适应企业多样防护需求的加密防护技术,就要属于国际先进的多模加密技术了。
多模加密技术采用对称算法和非对称算法相结合的技术,在确保加密质量的同时,其多模的特性能让用户自主地选择加密模式从而更灵活地应对各种防护需求和安全环境。同时作为这项技术使用的典型代表山丽防水墙的多模加密模块还采用了基于系统内核的透明加密技术,从而进一步确保了加密防护的便利性和完整性(加密与格式无关)。
“泄露”成风 信息安全必须“硬”起来
小米论坛数据库正在黑客界传播,800万用户的私密信息面临威胁。今年以来,从携程银行卡信息漏洞,到如家快捷酒店客户信息流出,再到此次小米数据库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
几次大规模泄密事件爆发前,都已有用户怀疑并提出质疑,但运营公司均未重视,导致事态恶化升级。究竟该谁为用户的数据安全负责?从事件处理结果看,从未见到当事企业被问责,对恶意攻击者的追究也大多不了了之,司法机关很少介入、鲜有作为。这显示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立法、执法滞后于现实。
从宏观来看,对于数据负责,担负起个人、企业甚至国家的信息安全防护是每个人的责任,呼吁政府甚至国际社会开始重视信息安全立法、规范化的同时,主动采用对数据本源有灵活且具有针对性防护效果的加密软件保护数据安全或许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提交
供应链中的信息安全 浅谈ERP系统的防护要领
针对NSA对云计算安全影响 数据加密是硬道理
“影子IT”信息安全隐患大 云计算发展受阻
看不见的危机 细数云计算的数据安全隐患
信息化与网络安全 这个时代无法逃避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