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石油舆论“东风”推动“五类车”整治
高红 黄嘉莉
3月12日凌晨2时45分,里仁洞加油站女员工小朱被一名“黑摩的”司机强行推开后,眼睁睁看着对方用砖头砸向加油机,并冲进便利店将电脑显示屏当场摔碎。
3月18日20时30分,上漖西加油站冲进十名“黑摩的”司机,他们将员工团团围住,并阻止其他车辆进站加油。
4月17日0时02分左右,上漖东加油站员工小谢被一名“黑摩的”司机推打,颈部、胸部受伤,留下数处淤黑。
4月10日早上9时33分,番石加油站员工阿玲被两名“黑摩的”司机扯着头发大骂,并恐吓“有本事就永远别离开这个加油站!”,导致阿玲至今不敢单身一人回家,下班了也不敢穿着工装行走在街上。
……
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在广州番禺多个加油站陆续发生,员工被打骂、被恐吓,设备设施被破坏,油站经营被打乱……都是因为同一个原因,那就是员工 按照广州市政府“五类车”整治工作要求,不给电动车、摩托车、残疾人机动车、人力或加装动力三轮车、拼改装报废车等违规车辆加油。
2013年12月,广州市政府全面治理“五类车”,出于对交通管理和道路安全的考虑,各区纷纷出台了“禁油令”,要求加油站不得给“五类车”加 油,否则将处理当事人,甚至责令油站停业。为了配合政府整治工作,广州石油按照政府工作要求,层层传达文件要求,并制定各种应对措施和应答术语。
然而,“不给加油等于断了生路”的逻辑,不仅刺激着违法摩的的神经,加油站员工成为了他们对政策不满的发泄对象。同时,还促发了舆论“民粹主 义”的泛滥,网络上一边倒地认为加油站拒绝是一种“不给活路”的做法。员工们一边成为了违法摩的司机的“出气筒”,一边还顶着舆论的压力,士气大受打击。
为了关怀员工队伍,抚慰员工心灵,广州石油由领导班子带队走访慰问被打员工,同时派驻“心理咨询师”到油站为员工进行心理疏导,还邀请了心理学专家为员工讲述减压知识,提振士气。
作为企业,加油站没有执法权,却要承担配合政府整治的职责,广州石油还必须在履行职责的同时,做到保经营、护员工。
4月17日,广州石油邀请了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羊城晚报4家媒体,记者实地采访,亲身体验“黑摩的”的“强行霸道”。媒体呼吁: 对“五类车”的执法和处罚,应该由相关部门来执行,加油站属于企业,用行政手段来责令加油站不能给“五类车”加油,已经超越了行政管理的范畴。
4月18日,广东卫视、广州电视台、南方电视台等十多家省市级电视媒体对“加油站员工被打”事件的报道,“五类车”问题引起了社会关注。
4月20日,《信息时报》刊登为期一周的专题报道《“禁油令”将矛盾转嫁加油站?》,引发了市民和专家对“五类车”问题的热烈讨论。市民纷纷发 出“油站员工成了夹心层!”的声音,而专家学者也对“‘禁油令’转移矛盾给加油站”导致的执法权问题、安全问题以及滋生“黑油点”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4月26日,央视经济频道的“第1时间”栏目详细报道了中石化加油站员工落实政府整治要求被打的事件,将“五类车”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企业执行过程中的困难推到了风口浪尖。
舆论的“东风”不仅使得加油站面临的“执法难”,员工所受的委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还推动了政府“五类车”整治工作。
4月28日,广州市政府明确表示,年内将出台“五类车”管理办法,从法律层面规范各级政府以及相关企业的职责,推动整治工作的同时,保障企业利 益和人员的安全。与此同时,番禺等“五类车”密集地区陆续调整工作部署,在保障企业利益方面,对“黑摩的”集中路段和区域附近的加油站加大警力机动巡查, 部分油站驻警管理,确保油站及员工的安全。同时,针对加油站不给“五类车”加油所引发的违规灌桶、汽车油缸抽油、黑油点泛滥等问题,展开了打击散装汽油销 售、黑油点查处等大规模专项行动,在保障油品经营安全的同时,还净化了成品油市场环境,为企业发展打造良好契机。

提交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
光亚论坛·2024 智能产业聚合高峰论坛举办!
新讯受邀参加华为Redcap产业峰会,并荣获RedCap生态合作奖!
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以创新产品矩阵重构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