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查开房网”的深思 数据安全需从根入手
信息时代,人们得益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出行和办事都变得十分方便和快捷。出行可以事先利用网络查找线路,预定机票、火车票等,而到了目的地,事先预定的酒店也会“随时候命”。这些都是信息时代对于人们生活的正向的改变。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在出行的方式不断被信息技术和网络深入的时候,个人、企业的隐私、机密似乎也被渗透了。各种信息泄漏事件由于“出行”而发生,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重灾区就是酒店。“开房信息泄漏、随意查看”似乎成了这个问题的代名词。而“查开房网”更成了互联网隐私问题最大的症结所在。
究竟“查开房网”问题反映信息时代数据安全防护问题怎样的处境,我们又该如何着手解决呢?下面就让信息安全领域的专家山丽网安来告诉您吧。
“查开房网”的“源头之水”在哪
“查开房网”背后必然存在信息泄露源和信息买卖渠道等上下线关系,在查处违法网站以外,更应坚决肃清所有可能产生信息泄露的源头,堵住倒卖信息销售的渠道。
据报道,公民开房记录、姓名、联系方式等隐私信息再次以“网络查询”的方式被不法网站公布于众。这种严重侵害隐私的行为并非什么新鲜事,之前已经出现过此类“查开房”网站被依法取缔,查处后又“复活”,然后再次被查封的系列事件。网络侵害隐私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到底事出何因呢?
隐私保护问题在立法角度看并非无法可依。我国旨在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法律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刑事法律,《刑法》明文将倒卖、窃取公民个人信息列入刑事处罚范围;二是行政法层面,不论是新修订的消保法,还是2012年末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关于加强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决定》,都将侵害公民个人信息作为严重违反行政法律来对待;三是民事法律,我国新修订的侵权责任法已经将隐私权正式写入民法之中,据悉,即将出台的侵权法司法解释也将重点重申隐私侵权的法律后果。
既然立法机关已经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那么,问题可能就出在法律执行问题上。法律问责制度执行不彻底,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缺乏“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彻查态度。
“查开房网”的存在不是单一现象,必然存在信息泄露源和信息买卖渠道等上下线关系。出现问题后,对违法网站的严肃查处以外,更应坚决肃清所有可能产生信息泄露的源头,堵住倒卖信息销售的渠道。
去年在“查开房网”引发关注的时候,媒体报道称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已介入调查,但最终调查结果如何,公民的“开房”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似乎并未看到权威结论。如果不能及时查清源头、堵住漏洞,总是跟在这些不断“复活”的网站后面,难免显得被动。
据媒体调查,除了“查开房我帮你”网之外,还有人通过QQ号公开售卖“开房”公民的详细资料,甚至包括银行账号或支付宝,执法部门应尽快以此为线索,顺藤摸瓜找到“罪恶之源”,以严肃的法律惩处威慑不法之徒。
而在“亡羊补牢”之外,在网络隐私保护上更应探索“未雨绸缪”。比如,德国对侵害公民隐私和乱发垃圾邮件的现象,单独成立了专门部门统一处理,既有事后处罚的权力,也有事先监管的责任,避免了“九龙治水”的弊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曾提出要“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机制”,对网络信息安全,尤其是涉及公民信息安全的统一治理工作应尽早提到日程上来。
利用法规和政策治理的同时 技术防护也需紧跟
从源头整治信息泄漏问题似乎是信息时代数据安全的根本,而政策法规的先行势在必行,同时,为了对数据本源提供更有效、更针对、更及时的防护,利用信息安全技术进行防护也是必须的。而为了适应现代多样防护、本源防护的需求,采用先进的多模加密技术是最好的选择。
首先,数据加密直接作用于数据本身,使得数据在各种情况下都可以得到加密的防护。再者由于加密防护特殊性,使得数据即使泄露了,加密防护依然存在,只要算法不被破译,数据和信息仍然可以称作是安全的。由于这两点保证,使得加密软件成为了现代企业防护信息安全的最主要和最可靠的手段。
再者,多模加密技术采用对称算法和非对称算法相结合的技术,在确保加密质量的同时,其多模的特性能让用户自主地选择加密模式从而更灵活地应对各种防护需求和安全环境。同时作为这项技术使用的典型代表山丽防水墙的多模加密模块还采用了基于系统内核的透明加密技术,从而进一步确保了加密防护的便利性和完整性(加密与格式无关)。
信息时代,信息泄漏几乎是安全问题的主要祸根,而这个祸根不好好治理或许会衍生出更多类似“查开房网”的问题。所以,想要杜绝类似的问题,利用法律、法规从源头整治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为了更好的防护那些可能被泄漏的数据本身,采用具有针对性且能灵活应对的加密技术及其软件进行防护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提交
供应链中的信息安全 浅谈ERP系统的防护要领
针对NSA对云计算安全影响 数据加密是硬道理
“影子IT”信息安全隐患大 云计算发展受阻
看不见的危机 细数云计算的数据安全隐患
信息化与网络安全 这个时代无法逃避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