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储备+技术维护 互联网信息安全指日可待
截止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32亿,是名符其实的互联网大国。但互联网大国的背后却依然掩盖不了我国网络安全存在的严重问题。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高,但同时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又过于薄弱,这样的反差也是导致我国成为遭受网络攻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的关键原因。
互联网核心技术都依靠外国这注定了我国只能是一个互联网大国而不是信息技术强国,要改变这样的局面,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以及技术的研发与升级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下面信息安全方面的专家山丽网安就从人才与技术两方面来谈一谈如何保护我国网络安全。
网络攻防对抗 人才战略亟须重视
保卫网络安全关键在于人才。网络空间的武器就是鼠标键盘,网络空间的成员是广大人民,网络空间安全能力在精不在多,网络安全的诞生来源于人为技术,因此,网络安全实际就是攻防人才的对抗。
近年来,社会关于信息安全的讨论日益增多,高校也开设了许多相关课程。但目前高校人才体系不完善,学科建设不健全,缺乏实践性培养。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半成品,其体系性不够,需要一些竞赛或者企业的大熔炉去改善。因此,我国信息安全的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人才培养存在缺陷。
未来需要加强全民的安全意识,培养战略人才、安全人才,现在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很多大型国企已经有了信息安全岗位。要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和人才评价体系,对培养状况进行实时监控,高校要把信息安全提升为一级学科,增大实战比例,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人才对接。此外,要重视信息安全领域的科普工作,建立信息安全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建立安全人才库并视为宝贵资源。
网络安全防护 技术支撑也不容忽视
就目前互联网所遭遇的各类威胁来看,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法分子都是为达到窃取数据的而发起的网络攻击,无论是传播木马病毒,上传恶意软件还是其他攻击,最终都会导致受害者的数据泄露。由此可见信息泄露是目前最为严重的隐患,而如何防泄漏就成了保护信息安全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加密技术就是最有效的防泄漏利器。
加密技术直接作用于数据本身,从数据根源开始加密,一旦加密,那么文件便以密文的形式存在。因此,即使计算机系统遭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多样攻击导致文件被不法分子窃取了,文件中的内容一样也不能为他们所见,因为文件打开是乱码,加密依然为文件起着保护作用。况且如今解密也变得越发的困难,因此数据一旦经过加密技术的保护就可以保证数据的隐秘性。
随着加密技术的发展与升级,如今的多模加密技术可以说是保证数据安全的最好的保障。多模加密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算法相结合的技术,在确保防护质量的同时,让用户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自主的选择不同的加密模式,灵活且有针对性。除了多种模式的加密,该技术对加密文件的格式没有限制,只要是计算机中存在的格式就可以加密,同时加了密的每一个文件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密钥,安全性有了最大的提高。
作为这项技术使用的典型代表山丽防水墙的多模加密模块还采用了基于系统内核的透明加密技术,从而进一步确保了加密防护的便利性和完整性。
山丽结语:
从某种角度来说,信息安全专业领域的人才一旦增多,那么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会随之而来,因此,人才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而就目前来说,为应对外来网络势力的威胁,维护互联网环境的健康,防止敏感信息遭他人觊觎,使用最贴近数据本源加密防护的加密技术及其软件是最直接且有效的办法。

提交
供应链中的信息安全 浅谈ERP系统的防护要领
针对NSA对云计算安全影响 数据加密是硬道理
“影子IT”信息安全隐患大 云计算发展受阻
看不见的危机 细数云计算的数据安全隐患
信息化与网络安全 这个时代无法逃避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