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装备制造“成长”中必须迈过的关口:标准化

装备制造“成长”中必须迈过的关口:标准化

2015/12/10 11:23:26

“器范自然,标准无假”。标准作为一种尺度和准则,对行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过去的实践证明,标准立得越早、越实、越精,科学创新的效果就会更明显、影响更广泛、意义更深远。当前,我国政府全力部署“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梦想下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标准体系建设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必须重视的内容。因为,得标准者得天下,谁掌握了标准,谁成为标准的制定者,谁就能在竞争中拥有主导权和话语权。为此,工控中国于岁末推出《标准先行 引领中国智能制造深入发展》特别策划,解析制造业各行业标准化建设进程与现状。

标准先行 引领中国智能制造深入发展   

本文是《标准先行 引领中国智能制造深入发展》特别策划第一章。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工业发展的基础。能否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根本保证。当前,装备制造业面临“成长烦恼”,标准化成为其亟需迈过的关口。    

【短板——大而不强】    

装备制造业在十三五(2016年到2020年)期间是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重中之重。《中国制造2025》在确定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时,也提出到2020年,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领域实现自主研制及应用。

  

中国装备的黄金名片  

除政策上的重视外,我国装备制造在近几年的表现可圈可点。目前中国多数装备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同时在自主化上也迈入新台阶,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蛟龙”载人深潜器取得重大突破,大型运输机和大型客机已完成布局,研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新兴产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已超过10%。    

纵然如此,中国装备制造依然带着“大而不强”的帽子,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困难等问题突出。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

  

中国装备制造大而不强  

一:设计和制造技术能力不强。最主要的表现是创新能力弱导致的进口依赖和出口结构问题,产业安全风险增加。这些问题的根本就在于自主创新能力弱,而自主创新能力弱严重制约着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二:产品结构不合理。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新产品生产能力又严重短缺,致使国外机电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    

三:行业产能过剩突出。地方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纷纷将投资重点转向装备制造业,导致一些新兴行业投资过热,出现产能过剩隐优,过度竞争风险加剧。    

四:高端装备不能满足需求。低端的简单机械产能过剩,高端得装备制造缺乏。在新材料、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都迫切需要新型装备的保障和支撑。 

上述众多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行业标准。以机器人为例,机器人行业发展初期,行业标准缺位导致江湖混战、野蛮生长。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行业标准还沿用1996年制定的机械行业标准;而在标定方面,国内尚无统一专门针对机器人标定测量的检测机构。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

光亚论坛·2024 智能产业聚合高峰论坛举办!

新讯受邀参加华为Redcap产业峰会,并荣获RedCap生态合作奖!

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以创新产品矩阵重构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