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备战“中国制造2025” 地方方案陆续出台

备战“中国制造2025” 地方方案陆续出台

2015/12/11 15:17:34

11月18日,安徽省政府印发《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皖政〔2015〕106号)》,绘出安徽在新常态下,打造制造强省的路线图、时间表。

  12月9日,北京公布《<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要把北京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增长引擎、引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先行区域和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地。

  《中国制造2025》全面开启中国制造由“大”转“强”的崛起之路,地方方案陆续推出形成一股积极风气,从地方政府到企业都干劲十足,我们似乎看到了中国制造的未来。

  我们先来看看安徽、北京版方案的内容。《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的重点产业及领域被概括为“12+5”,即重点突破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十二个高端制造业领域,加快改造冶金、建材等五个优势传统产业,实现一手抓高端制造业培育壮大、一手抓优势传统产业改造。其目标是构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体系,到2025年迈入制造业强省行列,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左右。

  再来看北京版《中国制造2025》方案。北京方案的核心主题是“北京创造”,“北京创造”的关键是让技术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更多地要把产业发展的动力转换到依靠技术创新上来。因此北京提出三个“一批”(关停淘汰一批、转移疏解一批、改造升级一批),推动存量产业“转领域、转空间、转动力”;同时将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八大新产业生态专项。

  虽然安徽、北京各自方案内容存在差异,但殊途同归,皆是向凭借抢抓“机会窗口”,实现本地制造业产业转型的同时,也为“中国制造2025”贡献力量。其实,从《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各地的积极性都非常高,都打算在这场制造强国的持久战中大干一场,东莞、泉州、杭州、上海、长沙、大连……它们都将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顺利落地。

  精准施策,主动作为,不仅仅是中央以及地方政府要做的,制造企业的敏锐洞察力和快速执行力同样给力。海尔、长虹、格力、新松、广州数控、浪潮……这些本土企业在技术创新、品牌树立、国产进程上皆付诸努力,他们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强大推动力。

  2015年即将结束,2016年是《中国制造2025》落实的关键一年,也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如今《中国制造2025》配套文件陆续到位,日前工信部为推进“中国制造2025”就制定了一个包括五大工程落实方案、四大专项规划和两个行动计划在内的11项文件支撑体系,借助着地方与企业的积极响应和超强执行力,期待明年能够有个“开门红”。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未来十年, 化工企业应如何提高资源效率及减少运营中的碳足迹?

2023年制造业“开门红”,抢滩大湾区市场锁定DMP工博会

2023钢铁展洽会4月全新起航 将在日照触发更多商机

物联之星五大榜单揭榜!中国物联网Top100企业名单都有谁-IOTE 物联网展

新讯与肇庆移动圆满举办“党建和创”共建活动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