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前瞻之机器人顶层设计
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是制造业升级智能制造的重要力量。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对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表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销售的机器人达到5.7万台,同比增长54.6%。这个数量占全球机器人销售量的25%。其中,有1.7万台左右产自中国本土,其销售额同比增长60%,达到30亿元人民币。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已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位。
机器人作为新兴的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被称作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前景何其令人振奋!尤其是今年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是制造业升级智能制造的重要力量。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对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机器人“十三五”规划 顶层设计逐渐明朗
根据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时透露的消息,即将在10月份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也就是说,机器人产业的“十三五”规划很有可能会在10月份出台。
按照惯例,“十三五”规划预先调研工作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开始,而编制工作在今年初夏启动。而在今年的7月份,工信部就有透露消息称,《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已经完成初稿,正处于修改完善阶段,有望在年底前发布。
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罗百辉认为,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成为继2013年底印发《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后推进产业发展的又一重大政策加速器。
机器人“十三五”发展规划进入实质编制阶段
随着机器人“十三五”规划进入实质性编制阶段,外界对这份“千呼万唤仍然不出”的文件充满了好奇心。不过,工控中国小编从之前工信部网站以及相关人士透露的信息中,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毛伟明在会上透露,工信部围绕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制定我国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计划于11月底前发布;二是积极争取有关政策,支持机器人的研发、推广应用,以及标准体系建设;三是加强机器人在重点制造领域的推广应用。这些重点工作可以工信部在编制“十三五”规划中的诸多倾向。
机器人“十三五”规划的“只言片语”
1、《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加强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提升自主品牌机器人和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能力、推进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应用示范、建立完善机器人的试验验证和标准体系建设等;
2、《规划》提出了市场主导、质量为先、强化基础、创新驱动的发展原则,实现在助老助残领域、消费服务领域、医疗领域等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并开展核心零部件攻关、前沿共性技术研发、医疗康复机器人应用等重点工作;
3、工信部将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在轮胎、陶瓷等原材料行业,民爆等危险作业行业,锻造铸造等金属工业行业,以及国防军工领域的推广应用。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将助推机器人行业不断发展壮大;
4、机器人“十三五”规划编制将根据智能机器人发展方向和趋势对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进行布局,真正发挥出“机器人产业示范基地”的示范性、引领性、辐射性、带动性,推进机器人服务平台建设,让用户零成本地用起来。
把握“十三五”机遇期需仰仗全民创造力
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中国机器人产业要抓住“十三五”机遇期,除了要有顶层设计、政策落实,我们还需要仰仗各行各业乃至全民的创造力。毕竟,就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来看,除了市场,我们并不具备太大的优势。
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罗百辉表示,在我国的机器人销售当中,自主品牌的产品仅占28%,不到三成。我国与国际上的机器人制造主要差距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于技术;其次,在发展的空间以及理念上差距还是比较大。2013年我国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还是走的中低端的三轴四轴机器人为主的路线,高端的六关节机器人占比不足6%,我国的自主品牌还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机器人的技术不仅在于硬件,还需要背后的一系列的软件,比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感知技术。但是在这些产业链上,我国并没有掌握太多的成熟应用技术和产品。
中国机器人产业从来不缺政策扶持,但正如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政策扶持固然需要,关键要找准方向,谨防走入“误区”。目前我国通过对购买机器人的企业给予不同程度补贴的方式,促进传统产业大量使用机器人,实现了传统产业的升级,促进了大量机器人的普及。但是,由于国内机器人企业缺乏竞争力,在大量推广使用中缺乏竞争力,反而被边缘化,进一步挤压了国内机器人企业的生存空间。
因此,机器人作为新兴的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其发展绝不能再重蹈传统制造发展的覆辙。在“十三五”规划的战略高度上,以研发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开发出更多有实际需求的高技术产品,需要机器人企业和人才发挥最大的创造力。
展望未来,若有一天,国内每一个机器人基地,每一座制造业城市,乃至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每一个经济区,都能形成多元化的“机器人生态圈”,产业链协作创新,区域协同发展,发挥极限创造力,我国在机器人产业发展上必将大有作为。

提交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
光亚论坛·2024 智能产业聚合高峰论坛举办!
新讯受邀参加华为Redcap产业峰会,并荣获RedCap生态合作奖!
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以创新产品矩阵重构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