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Alpha Go都来了 智能自行车还在继续侮辱人们的智商吗?

Alpha Go都来了 智能自行车还在继续侮辱人们的智商吗?

2016/3/16 12:07:08

     这几天人工智能Alpha Go战胜李世石的消息处处可见,有人高呼这是人工智能(AI)历史上的重大时刻,人类将进入一个新技术”奇点”中。媒体一边倒式的唱高调让我有点视觉疲劳,与其关注这些“高大上“的模仿游戏,不如关注下我们身边的人工智能应用,尽管只是“一地鸡毛”。

     本文我起了一个看似奇怪的题目,意图在于,出行当属最具人工智能基因的领域。特别是作为骑行爱好者,我觉得自行车是与人的体验贴合得最紧密的出行工具之一,本应最有需求被智能化技术升级,而国内智能自行车的现状却让人着实反思:定位不清、噱头乱飞、没有创新、营销不诚信等现状,让我觉得被人用智能侮辱了智商的赶脚……所以,现在我想来吐一吐槽,顺便就现状做个分析,若能对他人有些借鉴意义,也不浪费这一通键盘敲打。

     近些年来,智能自行车的创业热潮兴起,其中不乏小米、乐视等智能新贵的染指,一些带有“创客精神“的品牌也闯入我的视线,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国内就涌现了像700Bike、LIVALL、Cookee、轻客、云马、蘑菇兄弟、野兽骑行等众多智能自行车新品牌。

     归纳了一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流派:

Alpha Go都来了 智能自行车还在继续侮辱人们的智商吗?

     (注:这三个流派是粗略的划分,根据各家在媒体上宣传的主推功能为准。不排除有的自行车既有智能硬件也有社交APP,有的产品各种特点兼容并包。)

     仔细看一下这三个流派都有智商方面的“硬伤”。智慧动力派的硬伤在于尴尬定位,说它是运动自行车吧,多了个助力让锻炼诉求大打折扣,无法让人体验运动的纯粹感,还让整车重了不少;说他是在城市骑行代步用的吧,价格又定的那么高,跟其他代步工具比性价比不足,而且还要考虑安全存放问题,你懂的。谁会花几千的价格买一个在城市代步的自行车,每天还要战战兢兢的怕被小偷惦记?既然说到了防盗,接着吐槽一下被我称之为数码体验派的700bike,这款车发布会上的噱头之一就是实现防盗预警、GPS定位等互联网功能。看似非常酷,但用脚指头想也能想得到,假如小偷剪了电线,智能大脑很快就会成为脑残,防盗只是图样图森破。

     数码体验派,比如某视的新车一经推出就被大家吐槽:这不就是轮子上放个智能手机吗?如此智能创新的思路导致用户不买单,市场销售表现不好也是意料之中的了。

     最后还有数据社交派,和骑友分享运动成绩等数据这个思路看上去很美,但仔细分析有问题。根据国内各骑行俱乐部的运营情况可知,骑行并非如跑步有那么多的社交人群和社交属性,那么社交功能的使用频次肯定会大受影响,所以主打骑行社交的新概念还只是个小众市场。其次,我上App商店上一查发现关于骑行的软件超过50种,也就是说只要你有一台自行车,只要手机下载个App就可以实现“智能”需求,无外乎都是记录导航里程、路线的数据。所以厂商如果没有解决用户深层次的需求或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功能,光凭一个App就没法让人产生非此车不可的购买欲望。我说的可能有点夸张,但大体如此。

     智能自行车≠传统自行车+三大神器

     更有侮辱人智商感的是,有人总结过现在只要车上带三大神器即带GPS功能的蓝牙板、shimano发电花鼓、内变速变速器,就可以称之自己为智能自行车了……(我蹲一边儿哭会儿去)

     从一个侧面看出这些所谓的“智能自行车“的创新力不足,且不够诚意,传统自行车+智能手机的套路,以及依靠集成外购硬件(码表、电机、传感器)+概念炒作的套路充斥着这个行业,没有太多的技术壁垒使得智能自行车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刚一起步就面临红海。

     相比国外的智能自行车创业产品,或踏踏实实在产品上下功夫的产品,他们都是以外观设计、整车结构、体验细节上取胜的,往往数年磨一剑。不像某些国内产品只想在配件上、App上做文章,而车本身只是传统车组装一下后把大量精力用在营销包装上。更有甚者的厂商还直接说自行车不就是组装各个零部件吗?与其这样那我干嘛不去买个质量更有保障捷安特、美利达呢,干嘛偏要去买你个小厂商的东西呢?关键你还卖的比人家贵?给我个买的理由!

     如此也难怪国内智能自行车一出来蓝海就变红海,竞争异常激烈,谁有噱头谁就敢吹,具体车好不好,别人谁说都不算,这就导致销售平淡甚至惨淡。

     这一点销售数据可说明一切。

     2015年智能自行车之滑铁卢

     当智能自行车面对最坏时代的时候,你会发现实际情况比预测更残酷。2015年下半年市场彻底进入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情形,且随着乐视超级自行车的发布,互联网公司的智能自行车大潮也基本落下帷幕。更有一些行业观察者悲观的称:智能自行车已死。

     这一波智能自行车的很多创业者基本背离了自行车行业的发展规律,只是为智能而智能,对自行车本身的设计不够重视,对体验和需求的挖掘不够深入,对自行车产业链和渠道把控无力,无论是从销售量还是用户反应上都可以证实这一点。这些内因直接导致了各个厂家的出货量也持续走低。据了解,有的厂家做了近两年智能自行车,居然出货量仅有几百辆(后面有爆料),这个出货量对于自行车行业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此前有人曾总结到,2015年各家智能自行车的总出货量不会超过 10000辆,但就实际情况看,这个数字可能还得打一个大折扣。

     用户至上的时代,对不诚信厂家“零容忍”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并不反对跨界融合,特别是用于自行车这种体验式很强的产品,只有做更多的跨界尝试才能融合出更纯粹的体验,因此对某数据社交派自行车碳架和碳轮品质与实际不符这种信誉问题也是勉强容忍,对某马的抄袭也是看看热闹当成营销炒作。

     当然上述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智能自行车创业者的“出路维艰”,比如拿深圳一家在智能自行车创业公司里排不上什么名气的小公司深圳家信举例,其宣称的历时近一年研发的新产品passione one居然直接买了一个国内工厂本身就在卖的产品包装成自己的自主开发的新品,并粉墨登场的上了京东众筹,结果查实后被京东下架。

Alpha Go都来了 智能自行车还在继续侮辱人们的智商吗?

     在我计划写这篇文章之前,关注几大平台的智能自行车偶然注意到了这家公司,可以看出原厂家目前销售的车和家信拿去京东众筹的车是一样的,这款车并不是新品,更不是什么原创,既违背了众筹的规则,还将”不诚信”的形象刻在了身上,这种怪现状实在是挑战用户的容忍底线,也刷新了行业节操底线。

     再查一下深圳家信的京东数据,截止目前应该也就销售几十台,而其核心技术的助力系统,据了解,电池、电机基本都是外购,传感器、控制器市面已经很成熟,唯独力矩传感是个经验功夫,但目前行业内没有4、5年以上搞不出来稳定的系统,家信一个仅仅成立两年的企业又怎能开发出来呢?如此这种所谓的“创新”真是让人无语。

     据进一步了解该公司最早上市的产品begin one也是完全用了现成厂家的各种零配件(包含助力系统等核心功能)组装而成后包装上市的,类似配件相关渠道都可采购得到自己DIY。这样看来,智能自行车领域已经不能用红海、蓝海来形容了,而是被家信这样急功近利的厂商搅和成了一滩浑水。

     或许,深圳家信的这种行为只是个案,我依然相信大多数行业内创业者还是有节操、有情怀的,但这种不诚信的行径的确让我产生了心理阴影,可能日后在智能自行车的选择上会更加慎之又慎。给创业公司一些忠告,我们都是年轻人,深谙互联网思维的精髓,也知道可能不是每个投资人都真的有实力,所以无论什么项目都能融到点钱,但“人傻钱多速来“的思路并不是永远奏效。其次,互联网创业倘若没有契约精神今后的路一定举步维艰,广大骑行爱好者也会对不诚信企业“零容忍”。

     另外再给智能自行车从业者提一些我的看法:1、智能自行车价格不菲,想要做到普及与流行首先要把防盗问题解决到位,不能敷衍,不能想当然。2、城市代步用的车要重视雾霾来袭如何防护的问题,必定维护健康是第一要务,否则绿色出行就没有任何意义。3、智能的终极体验,应当是方便舒适到你感觉不到智能存在的境界,而不是像“三大神器”一样刷智能存在感就可以的。4、智能的本质并非物理的添加硬件、软件,而是要将硬件、软件以及用户体验融为一体,做到真正的“人车一体”。5、智能自行车要回归骑行的本质,创造出恰到好处的需求和良好的用户体验才是正道。6、无论人类商业发展到什么时代,想得到成功,最终还是要以创造好的产品为基准,以铺设好的渠道为金桥,否则一切噱头都是空中楼阁。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未来十年, 化工企业应如何提高资源效率及减少运营中的碳足迹?

2023年制造业“开门红”,抢滩大湾区市场锁定DMP工博会

2023钢铁展洽会4月全新起航 将在日照触发更多商机

物联之星五大榜单揭榜!中国物联网Top100企业名单都有谁-IOTE 物联网展

新讯与肇庆移动圆满举办“党建和创”共建活动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