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中国车企寻求抱团发展
2015年的中国车市遭遇寒流,汽车行业的进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外市场竞争环境愈发复杂的情况下,中国车企如何紧跟“一带一路”的战略指引做好海外发展规划?
中国汽车企业正在寻求抱团发展
近日,在济南召开的2016汽车行业国际贸易协调委员会年会上,来自中国重汽、上汽、广汽、东风、北汽、一汽、华晨、长城、力帆、吉利、江铃、江淮、长安、陕西重型汽车、厦门金龙、辽宁曙光、上汽通用五菱等十余家汽车企业的国际事业负责人和行业协会领导、商务部官员,一起就目前国际贸易壁垒的应对、汽车行业进出口的变化趋势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2015年我国的进出口形势整体较为严峻,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6万亿元,同比下降了7%。”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分析去年我国汽车进出口形势时表示,“一方面,出口目的国经济、政治局势普遍恶化,新兴市场货币大幅贬值,对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国内经济转型压力加大,进口需求不振。”
进出口大环境的低迷,也让汽车行业压力颇大。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整理的海关总署汽车商品进出口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1573.72亿美元,同比下降13.96%。其中:进口金额773.26亿美元,同比下降21.58%;出口金额800.46亿美元,同比下降5.06%。同期进口降幅高于出口,结束了自2010年以来的贸易逆差,转为贸易顺差27.0亿美元,但总体仍低于2009年以前水平。
汽车整车进口方面,同比去年呈明显下降态势。2015年,我国共进口整车110.19万辆,同比下降22.73%;进口金额450.88亿美元,同比下降25.98%。在汽车主要进口品种中,越野车、轿车和小型客车分别进口47.2万辆、35.2万辆和26.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9.9%、25.0%和23.2%。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轿车进口整体下滑,但排量在1L~1.5L的小排量轿车逆势上扬,进口数量同比增长了24.1%,这种高速增长态势与国内的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不无关联。商用车进口则下降明显,卡车全年仅进口4484辆,下滑49.0%,客车进口量持续下滑,不足900辆。
2015年我国整车进口量前十的目的国依次为日本、美国、德国、英国、韩国、墨西哥、斯洛伐克、匈牙利、葡萄牙和法国,共进口102.39万辆,占整车进口总量的92.9%,与上年相比进口集中度有所下降。
出口的形势也同样不容乐观。2015年,我国汽车整车共出口75.55万辆,同比下降20.25%,降幅比上年扩大20.17个百分点;出口金额124.37亿美元,同比下降9.92%。在汽车整车出口主要品种中,与上年相比,轿车降幅有所扩大,载货车和客车均结束增长,呈较快下降。
2015年我国整车出口量前十的目的国依次为伊朗、越南、委内瑞拉、智利、埃及、哥伦比亚、阿尔及利亚、秘鲁、沙特和孟加拉国,共出口43.6万辆,占整车出口总量的57.7%,与上年相比出口集中度有所提高。其中越南、委内瑞拉和孟加拉国出口量增长较快,而其他国家均有所下降,阿尔及利亚和哥伦比亚降幅居前。
此外,向越南出口汽车商品金额达27.1亿美元,同比增长达53.6%,从2014年的第九位跃居到第四位;而针对俄罗斯市场的汽车商品出口额下滑至16.7亿美元,同比下降47.7%,俄罗斯也因此由汽车商品出口额的第三名下滑到第九名,足见国际经济和政治形势的迅速变化给汽车出口增加了许多变数。
从车型上来看,2015年乘用车出口42.7万辆,同比下降19.8%,其中轿车、SUV和交叉型乘用车出口量均有明显下滑,但MPV出口量同比增长了28.1%至0.8万辆;商用车出口30.1万辆,同比下降20.4%,其中卡车和客车均有明显下降。
不难看出,我国的汽车商品进口仍以整车为主,出口汽车商品以零部件为主,且汽车整车出口额同比下滑10%的同时,汽车车身零部件、附件及车身出口额同比增长了2.1%,在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反映出汽车企业的海外发展战略正由整车出口向海外投资建厂加速转变。此外,虽然2015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的规模和金额都在缩小,但出口单价上涨至1.7万美元,比上年提升了0.2万美元,表明我国的出口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计,2016年我国整车出口将继续下滑,同比下降约10%至65万辆,其中乘用车38.7万辆,同比下降9.6%;商用车26.7万辆,同比下降11.4%。整车进口量约为88万辆,预计下降20%。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汽车出口的形势面临着多方压力,除了市场本身的竞争、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外,日益增多和复杂化的国际贸易壁垒也是车企近年来海外发展中头疼的难题。
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随之而来的贸易摩擦日趋频繁,企业在国际市场遭遇的贸易壁垒也越来越多。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苏旭霞处长在介绍目前我国面临的贸易壁垒形势时表示,贸易壁垒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后者的隐蔽较强且不利影响较大,比如原产地认证、技术标准、通关认证等贸易环节都很常见。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世贸成员国新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数量仍然保持高位,而我国作为贸易大国自然深受其害,比如2014年埃及对我国汽车电池发起了保障措施调查,近两年美国连续对我国的轮胎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发补贴调查,还有去年阿尔及利亚的新车进口规定的毫无预兆的突然更改且政策缓冲期极短造成我国不少车企出口的车辆因不符合新规而无法通关,企业因此蒙受不小的损失。
据苏旭霞介绍,目前我国面临的贸易壁垒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形式复杂化,主要表现在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我国产品出口的重大障碍,增加了产品出口的成本和难度,比如美国加强了对我国产品的知识产权调查,一些发达国家也在强化贸易执法力度,针对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歧视性待遇有所增加,境外劳工安全事件也频繁发生;二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发达国家限制我国产品出口的重要手段,在环境、卫生、安全等方面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制定较多标准;三是知识产权贸易摩擦日益增多,比如美国的337调查,即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及相关修正案进行的调查,一旦被他国产品判定为侵权,就会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而中国已经成为这一调查的最大目标国和受害国。
由于我国汽车企业都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势必挤压发达国家的海外市场份额,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和壁垒是无可避免的,这也是全球企业的竞争由市场份额之争转向技术实力之争的必经之路。
为了应对海外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中国汽车企业正在寻求抱团发展。会上,各车企海外事业负责人均表示赞成在国内做到出口数据共享,在海外重点国家或区域建立区域联盟和国际产能合作,以实现《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中长期(2016~2025)发展规划》提出的“2020年,在某些海外重点市场,2~3家中国汽车企业品牌成为当地知名品牌,拥有较强的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2025年,1~2家中国汽车企业进入全球汽车企业前10强,在国际市场拥有核心竞争力并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的发展目标。

提交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议程抢先看|揭秘行业热点,引领技术潮流
光亚论坛·2024 智能产业聚合高峰论坛举办!
新讯受邀参加华为Redcap产业峰会,并荣获RedCap生态合作奖!
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以创新产品矩阵重构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