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中国机床企业要怎样迎接工业4.0浪潮?

中国机床企业要怎样迎接工业4.0浪潮?

2016/6/7 9:59:59

  “工业4.0”描绘了一幅个人、设备与产品有效联通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愿景。从工业技术发展角度来看,工业4.0是制造业发展的趋势,而这也将是中国未来的产业升级之路。

  一、工业4.0的诞生

  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相关协会提出工业4.0-的初步概念,此后德机械设备制造联合会等协会牵头,来自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的专家成立了“工业4.0工作组”进一步加强工业4.0的研究并向德国政府进行报告,2013年发表了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组建设了由协会和企业参与的工业4.0平台,德国政府也将工业4.0纳入《高技术战略2020》中,工业4.0正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

  目前,德国正计划制订推进工业4.0的相关法律,把工业4.0从一项产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德国工业4.0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来自党派、政府、企业、协会、院所的广泛认同,并取得一致共识,从一个来自民间的概念迅速演变国家产业战略,正从一个产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

  工业4.0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德国得到广泛认同,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这种认识来自于德国长期以来把工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石,来自于信息通信技术给工业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也来自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对德国工业地位的担忧。

  二、工业4.0的本质

  “工业4.0”描绘了一幅个人、设备与产品有效联通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愿景。从工业技术发展角度来看,工业4.0是制造业发展的趋势,而这也将是中国未来的产业升级之路。

  人类社会经历过三次工业革命,十八世纪以机械制造设备为标志的工业1.0,二十世纪初以电气化为标志的工业2.0,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大规模、大批量的标准化简单化生产模式为标志的工业3.0。与国际社会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不同,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分别源于机械化、电力和信息技术。他们将18世纪引入机械制造设备定义为工业1.0,20-世纪初的电气化为2.0,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产工艺自动化定义为3.0,而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迎来了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即“工业4.0”。

  德国“工业4.0”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工业4.0,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生产方法。它通过信息物理系统构建标准化的智能工厂,采用动态配置的方式实现智能生产。

  三、面对工业4.0,中国该做什么?

  (1)清楚地认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在科技和制造水平都很高的美、德等国,想要实现工业4.0,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着庞大的工业制造业体系,但目前制造业发展仍然以简单的扩大再生产为主要途径,面临着高端制造业总体水平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充分、低端产能过剩等影响工业制造业转型的问题。能否通过这场工业革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一项事关重大的挑战。

  新一轮工业革命不仅开启了工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为国家与国家未来的竞争角力设定了新起点。从本质上来说,是否能在这一轮工业革命中占据先机,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未来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实力序列和话语权,乃至决定其综合国力。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谋划部署,对高端制造业进行再调整再布局,打造国家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未来一个时期,在工业制造业领域,国际上围绕市场、技术、资本和产业转移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工业4.0等理念,我们要学习借鉴,也要采取应对策略。一方面,应该对我国当前工业制造业存在的瓶颈有更加清晰和清醒的认识,深入研究欧美各国工业制造业创新的先进理念,参考借鉴,在这场全球制造业变革中搭上便车,借势借力,通过学会生产制造过程与业务管理系统的深度集成,实现对生产要素的高度灵活配置,实现大规模生产高度定制化产品,从而让制造业紧跟时代趋势,提前迈向智能化,适应未来的国际竞争。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到工业4.0带来的冲击和潜在竞争因素。“先进制造业”“工业4.0”都是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理念,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其本国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因此,我们必须结合中国本土实际情况,应对挑战,谋求自身战略利益,而不能盲从西方标准,满足于充当“代工厂”。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工业制造业大国,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实际上更多的是充当“世界加工厂”的角色。在发展方式上,过去,我国在工业制造业发展上主要依靠规模扩张、投资驱动、外资导向等模式,依靠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进行大批量生产,以价格优势争夺市场。

  时至今日,长期以来形成的“唯GDP论”观念,导致很多地方政府迷信“规模优先”的发展思路,盲目的大规模批量生产造成了严重产能过剩,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问题日益凸显。同时,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非洲等国。种种现象都表明,过去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工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2)提出新型工业改革战略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战略。“两化融合”中的“两化”即工业化与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化的融合与渗透,对传统制造业产生革命性影响,其价值体现在降低制造业成本、提高制造业管理水平、提高制造业生产率、促进制造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加快制造业服务化的转变、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加速制造业实现节能减排、推动制造业的全球化、催生制造业新的业态等诸多方面。

  对于战略新兴产业,政府不但给予资金支持,还通过补贴、减税和其他手段鼓励和刺激供需。“十二五”期间,全国研发领域经费占GDP的比重突破2%,超过了英国、加拿大等国。政策和资金的投入,带来了显著的成果。

  (3)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

  “十二五”规划实施期间,我国工业创新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在工业4.0引领的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来袭之际,我国依然迫切需要通过智能生产、智能设备和先进制造理念来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在技术层面上,要积极研究部署信息物理系统平台,实现“智能工厂”的“智能制造”。在人才层面上,加快培养创新人才,建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重视,大力培养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劳动者。

  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必然要求。通过合理的战略规划和具体行动计划,中国有信心、也完全能够搭上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快车,实现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的重大目标。

  当然,工业4.0还只在初期阶段,要进入工业4.0时代还需要解决好多难题,比如标准化难题,不同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通讯方式、数据格式等,都需要在相同的标准下运行,这样才能将不同的工序通过互联网整合在一起。此外,还有诸如网络安全保障等也需要解决,因为工厂与外界实现联网之后,恶意软件的入侵、受到网络攻击的危险性将进一步提升,这对工业4.0将是致命的伤害。

  我相信中国科技工作者们、企业家们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未来中国智能制造业在与西方同行的竞争中应该是平起平坐的,甚至是引领者,而不是被动的追赶者。中国需要更多有能力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中国未来的制造业带去新的力量。在工业4.0的浪潮中,中国应当力争上流,不落人后,成为真正的工业强国,世界大国!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未来十年, 化工企业应如何提高资源效率及减少运营中的碳足迹?

2023年制造业“开门红”,抢滩大湾区市场锁定DMP工博会

2023钢铁展洽会4月全新起航 将在日照触发更多商机

物联之星五大榜单揭榜!中国物联网Top100企业名单都有谁-IOTE 物联网展

新讯与肇庆移动圆满举办“党建和创”共建活动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