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河南造”机器人受欢迎 成地方工业4.0新地标

“河南造”机器人受欢迎 成地方工业4.0新地标

2016/7/8 16:36:51

    在“中国制造2025”大潮中,机器人产业正成为朝阳产业。机器人电影中的“管家安德鲁”即将变成现实,市场预测,未来三年内仅个人及家庭用服务机器人的全球销量将高达2590万台,市场规模高达122亿美元;而制造业升级也催动着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随之“井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河南造”机器人越来越受欢迎   伴随着万亿级规模市场的打开和不断利好的政策释放,众多欲进军机器人市场的河南企业热情高涨。目前,河南省已有数百家企业布局机器人产业链,各地各具特色的机器人产业版图也日渐清晰。      各路资本掘金机器人产业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国内许多企业开始进军工业机器人领域。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自2013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去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同比增长21.7%。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增幅为19.9%。      据统计,在河南,在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扶持下,已有数百家企业布局机器人产业,其间不乏多家本土上市公司,并且产品销路逐渐打开,形成了链条完整的商业模式。      6月29日,河南特种机器人制造商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与徐州市人民政府举行创建科技安全示范城市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当天,徐州市一次性采购300台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借助“洛阳造”智能装备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依靠先进技术助推科技安全示范城市创建。      不仅如此,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特种机器人已走向国际市场,已有来自菲律宾、意大利、德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企业与开诚智能签订了购销合同。仅今年一季度,特种机器人销售已达490台套,在国内特种机器人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      “去年,郑州科慧年产1000套焊接机器人项目全部建成并顺利达产。目前科慧的焊接机器人已经开始与宇通客车、郑州日产、海马轿车、郑州锅炉和纽科伦(新乡)起重机等诸多产业龙头合作,省内企业应用近100套。我们的设备还卖到了印度、新加坡等国,十分受欢迎。”工业机器人生产商郑州科慧科技董事长陈志宏对记者说。      “公司自主研发的上肢、下肢康复机器人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企业上、下肢单元化、系列化康复机器人已进入了小批量的生产,计划3年时间完成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安阳神方康复机器人公司总经理付风生表示。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豫企瞄准机器人领域,下注加码。3月,一拖(洛阳)汇德工装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首台桁架机器人在线运行。“一拖(洛阳)汇德工装有限公司拟用5年时间达到年产桁架机器人及部件2200万元的生产能力,年新增销售收入2200万元。”汇德公司总经理徐知明表示。      3月,河南省金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7亿元的年产1500(台)套工业机器人建设项目落户荥阳。      此外,河南森茂机械有限公司、许昌远东传动、郑煤机、林州重机、新乡市鼎力矿山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亦纷纷踏入机器人领域。      机器人成地方“工业4.0”新地标      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地方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被称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而在这股机器人兴起热潮中,郑州、洛阳、安阳、新乡、许昌、焦作、信阳等地,都在抢抓智能制造的转型契机,致力将机器人打造成为地方“工业4.0”的新地标。      据河南省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王长路介绍,今年1月份河南省正式下发《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培育形成超千亿元的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将重点打造郑州、洛阳、许昌3个集机器人整机、关键零部件制造及集成应用的产业园区和专业基地。      今年3月,省工信委发布了《高端装备制造业2016年度行动计划》,其中,以河南欧帕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郑州科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码坯机器人、机器人抓盘、智能焊接机器人,形成郑州工业机器人制造基地;以洛阳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推进特种机器人、自行式重型机械手等产品研发,形成洛阳工业机器人制造基地;以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许昌台湾数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为依托,重点建设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形成许昌智能机器人制造基地。      除了省级政策的倾斜,各地政府推进机器人产业同样不遗余力。去年初,洛阳市雄心勃勃提出了一个3年800亿关于机器人的发展和攻坚计划。据统计,目前洛阳已有100余家企业及科研院所开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相关产品的研发及生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25%以上,预计到2016年末,全市重点工业领域实现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规模化应用,现有装备生产线智能化率超过30%。      去年底,许昌市也专门发文,提出培育形成超300亿元的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全市8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并形成专项资金,构建贷款贴息、推广应用、税收优惠等立体政策扶持体系。      记者从许昌工信局了解到,目前许昌形成了以中原电气谷、长葛产业集聚区为核心的机器人基地。依托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已经成长起来的一些机器人企业,覆盖了机器人产业链大部分环节。在总投资5亿元、占地290亩的许昌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中锋数控、博瑞斯、亚力士、凯巨精机等六家机器人企业已经入驻;许昌还成立开发区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和开发区两岸智能装备贸易有限公司作为培育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管理服务平台和融资服务平台。      即使不在河南省重点打造的三大机器人专业基地,部分地市也不甘落后。今年1月30日,信阳市工信局在转发省相关文件时,强调当地要在“机器人”应用和“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制造上首先寻求突破,争取省级以上“专项支持”以鼓励进一步发展。      河南机器人产业短板:技术研发与规模应用      在刚刚结束的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以机器人技术等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那么作为内陆省份的河南要实现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迈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补齐哪些短板?      “对于全世界的机器人企业来说,技术是核心竞争力,而在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争夺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竞争。”智能机器人运营商小i机器人CEO袁辉在达沃斯论坛上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河南作为内陆省份应该实行更具柔性化的机制政策来吸引跨互联网、智能装备、软件信息产业等领域的顶尖研发人员,来帮助河南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产品实现整体升级。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也在论坛上建议发展智能装备河南应该建立更有效的产学研体系,“我本身也是老师,我的课堂孕育出了东软集团,河南高校需建立更高效的科研与商业转化生态。”刘积仁说。      采访中多位河南机器人业内人士也表示,河南省真正有机器人自主研发技术的企业还很少,大多数企业靠对外合作来完成机器人的整机生产,企业自身缺乏核心产品,有的核心技术都是从日本、德国等国引进的。      “机器人最关键的部件就是减速器,但国内几乎没有合格的生产商,完全靠进口。”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据高工机器人统计数据显示,在工业机器人成本中,占比最高的是减速器,占比33%~38%。作为机器人重要成本组成部分的减速器,国内市场价格基本被日本、德国企业主导,国内企业毫无话语权,往往需要花大价钱购买。      另一方面,郑州科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宏认为,我省的智能化、自动化装备还没有形成规模,应用集成商和整机生产商没有形成品牌;研发、生产、销售环节过于分散,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链。      “最初应从规模应用上突破,培育和促进机器人应用市场发展,进而带动研发包括关键零部件、整机和集成等的发展。”陈志宏说。      记者从省工信委了解到,今年我省启动了机器人示范应用“十百千”工程。即选择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机械、汽车、电子、建材、石油、化工、煤炭、矿山、烟花爆竹、民用爆破等10个行业,通过“用户 制造商”联合开发、首台(套)产品示范应用等多种形式,在100余家重点企业示范应用1000余台机器人,通过示范应用促进机器人产业规模壮大、水平提升。      “面对日渐升温的机器人发展‘热’,我们明确路线图,选准突破口,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副主任李涛表示,一方面,从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发力,遵循以应用促产业、以产业促研发的路线图。另一方面,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联合攻关,重点突破关键核心部件,形成以系统集成企业为牵引、本体及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实现机器人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未来十年, 化工企业应如何提高资源效率及减少运营中的碳足迹?

2023年制造业“开门红”,抢滩大湾区市场锁定DMP工博会

2023钢铁展洽会4月全新起航 将在日照触发更多商机

物联之星五大榜单揭榜!中国物联网Top100企业名单都有谁-IOTE 物联网展

新讯与肇庆移动圆满举办“党建和创”共建活动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