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一篇文章看懂中国制造业工业4.0

一篇文章看懂中国制造业工业4.0

2016/7/15 18:19:20

    每个企业有其自身特殊情况,如企业所处的行业、现金流、决策者的视野、政府的支持等等,这些都可能造成我们的企业在面对”工业4.0“的时候呈现出不同的反应和状态。

    从企业自身来看,我们的企业在面对”工业4.0”时做出的积极决策将会极大提升企业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从国家层面来看,我们的制造业在面对”工业4.0“所做出的战略决策和引领将会深刻影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力。因此,对我们的制造业进行定期的扫描和自我审视,将有助于我们在不同层面做出合适的战略布局以及应对措施。

    那么中国制造业的变革开始了吗?起点怎样?现状如何?企业面临的挑战有哪些?《中国工业4.0进程报告》将为大家揭示目前中国制造业变革进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重要信息:

    1、什么是“工业 4.0”?

    “工业 4.0”是引导新一轮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技术革新,是应对行业危机转型升级的趋势;”工业 4.0“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制造管理体系,能够指引企业迚行智能制造的升级,为企业制造生产营销注入新的活力。目前,超过一半的企业已经对工业4.0的整体概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解析:虽然”工业 4.0”提出的初衷是德国为了保持戒者提升德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的国家戓略,但是它的前瞻性同样对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具有引领作用。

    2、“工业 4.0”有哪些特点?

    工业4.0的主要特点是智能化、数字化、互联化、物联化、大集成和定制化,其中前四个特点最受企业认同,这也显示出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工业4.0的认知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较好的水平。

    很多企业都在关注生产智能化带给企业的效益增加,希望生产结构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随着数字化引发的大数据管理模式也即将会成为企业追求的主流。互联化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不用户群体间沟通问题,平台效应会让沟通的效能越来越高。

    解析:智能化是制造业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样也是最难实现和最大投入的。从技术实现的路线图看,数字化、互联化和物联化是第一步,大集成是第二步,之后才是智能化。

    3、“工业 4.0”的驱动力是什么?

    在目前工业4.0的进程推进中,政府推动在总体纬度的表现为最低,大部分企业往往是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而考虑。在企业自身的驱动力中,技术革新排在第一位,显示出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其次的动力是生产成本压力,这也是制造业企业的永恒话题。

    解析:新的商业模式挑战成为重要的驱动力之一,说明了我国企业在创新方面不断迈进,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革新方面,而且在商业模式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案例。“工业 4.0”的应用实践也有助于新的商业模式的产生。

    4、推进“工业4.0”面临哪些困难?

    正如技术革新是企业推进“工业4.0”的最重要因素,人才、创新和标准成为了摆在“工业4.0”发展面前的拦路虎。人才与研发创新能力是中国工业4.0进程的巨大挑战:大多数企业现有平台升级向工业4.0进化的另一个原因,是源于工业4.0本身带给企业的新挑战,这其中最主要的三个挑战包括缺少人才、研发与创新能力不强以及标准化的缺失,此外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参考,企业领导的意识以及变革所需资金的压力均给中国企业的工业4.0进程带来了挑战与阻力。

    解析:人才匮乏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工业 4.0 的迚程中,需要整个生态圈中的人才相互协作,整体发展。

    5、“工业 4.0” 实践情况如何?

    已经有很多企业都认可“工业4.0”的愿景,并积极地投身实践的过程,还有很多企业认识到“工业 4.0”的发展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潜在利益,期望能够在未来投入相关资源走迚“工业 4.0”实践的队伍。 目前有超过75%的企业开始或准备开始工业4.0的投入。

    解析:对于迎接一次新的技术革命有很多种心态面对,等待的同时有得有失。争取竞争力的模式也许就在一念之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承受失败的同时,也累积了不可被超越的距离。

    6、“工业4.0”应投入在哪些领域?

    自动化与智能设备是实现“工业4.0”的基础。“工业4.0”的升级改造必须建立在自动化的结构上的,这点得到了大多数企业的认同。其中17.14%的企业选择更新自己内部的生产设施,加强自动化与智能化,16.43%的企业选择升级MES/ERP软件系统,而在工业4.0最为关键的大数据、数字化、物联网、云制造等方面投入的企业相对较少,显示出中国企业在进军工业4.0领域时渐进而突变的特点。云制造、大数据需要整体行业的配合和沉淀,目前还处在前期探索阶段。

    解析:从基础走向上层建筑的过程也适用于“工业 4.0”的实践路线图,夯实实体结构的基础上搭配体系结构调整,再发挥其应用价值,这样的过程风险较低,比较容易获得企业的认可。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未来十年, 化工企业应如何提高资源效率及减少运营中的碳足迹?

2023年制造业“开门红”,抢滩大湾区市场锁定DMP工博会

2023钢铁展洽会4月全新起航 将在日照触发更多商机

物联之星五大榜单揭榜!中国物联网Top100企业名单都有谁-IOTE 物联网展

新讯与肇庆移动圆满举办“党建和创”共建活动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