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两个热词的背后

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两个热词的背后

2016/8/4 13:06:50

  “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这两个热词的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距离“工业4.0”到底还有多远?通往“中国制造2025”的路 径何在?企业应该怎么做?

  对“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认识

  1.实事求是,面对实际,技术上应做到水到渠成,不能拔苗助长

  第一,“工业4.0”需要自动化制造的普及和信息化应用的成熟相结合。

  一是制造业自动化设备及自动化系统的大范围使用。德国提出“工业4.0”有两个基础,一是基于工业制造自动化的成熟,即有自动化的设备和生产线,而且不同企业、不同行业在多年来积累了很多自动化方面的基础,包括制度、流程、产业等等,有一个普遍的积累,一个企业中各个环节(部门)之间以及众多企业互相之间,能够实现信息化方式的对话,而不是一方发出信息化请求之后对方没有能力回答。

  二是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中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ERP、PeopleSoft、Customer Portal的成熟应用。比如一个搞产品开发设计的公司,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会日益成熟,在日积月累之后,这个公司的设计经验会以大量软件包的形式存留起来,这些软件包就形成了实现“工业4.0”的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又如,一个企业的材料管理,最初可能用表格管理,后来改用较大型软件管理,公司在提升其材料管理方式过程中能实实在在感受到效率提升带来的价值,因此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最后自然地实现对ERP的需求和使用。

  如果在一个制造业体系内,有众多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上述自动化设计、自动化制造、自动化管理软件的使用,那么各个公司之间就有了实现信息对接的基础。在加拿大,十几年前,就能够通过人力管理系统,将工作项目、工作时间、加班时间、休假时间由员工自己输入到系统,直接与工资效益挂钩。通过原材料供应商网站,就能够看到本公司采购的材料走到哪个流程了,这就要求不仅企业本身,而且其供应商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商同时具有信息交流系统,这就是“工业4.0”的支撑点。德国公司在研发、物料、人员管理、销售等方面都有大量的软件应用系统,大公司使用大软件,小公司实用小软件,但大家都在用。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未来十年, 化工企业应如何提高资源效率及减少运营中的碳足迹?

2023年制造业“开门红”,抢滩大湾区市场锁定DMP工博会

2023钢铁展洽会4月全新起航 将在日照触发更多商机

物联之星五大榜单揭榜!中国物联网Top100企业名单都有谁-IOTE 物联网展

新讯与肇庆移动圆满举办“党建和创”共建活动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