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47%,未来中国可能会迎来大批失业潮

47%,未来中国可能会迎来大批失业潮

2016/10/12 14:26:18

暴走小月:如果在未来,47%的工作将被取代,那是什么样的情况?我无法想象。虽然坚信人类一定会最终搞定人工智能,或者用大众的说法,迎来“奇点”;但不得不说,在目前和可以预见的未来,所谓“人工智能”,本质上都是在做这样的事情:虽然用铁斧子生产,但是其他国家的国王用的金斧子,我们一定能得到。30年之内,我们很可能得到“金斧子”,但根本搞不定强人工智能。因为真正可以实现强人工智能的形式,我们现在很可能都无法想象。

人工智能”的形象例子是:一台超级计算机,可以在一盘国际象棋中秒杀人类。再比如,机器人可以让人们从很多枯燥重复危险的工作里解放出来,去做更有创意的事情。;或者,我们不需要工作就能享受生活,比如扫地机器人,按摩椅之类已经很常见了。

所以有人言,随着人工智能的逐步发展,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者丢失他们的工作。真的是这样吗?目前,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702种职业做出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将来的20年之内,47%的工作都可能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具体看图。

容易被取代的行业范围——.一切有关“已知”/“明确”/“世界的理性”的行业

纯机械体力劳动、没有科研属性的劳动、不涉及“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不涉及与“最终个体消费者”打交道的行业、不涉及“人的体验”的行业、无需“看人下菜”的行业、有明确“方法论”的行业、.有明确客观“对错”的行业。

很难被取代的行业范围——一切有关“未知”/“大约”/“人的感性”的行业

技巧性体力劳动、复杂脑力劳动、有科研属性的劳动、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与“最终个体消费者”打交道的行业、有关“人的体验”的行业、需要“看人下菜”的行业、没有明确“方法论”的行业、没有明确客观“对错”,需要大量主观判断的行业。

容易被取代的职业包括下面几个特点:

  • 不需要与外界交流

  • 和数据/数据分析相关 (基础的)

  • 有明确定义的任务和规则 

  • 机械化的劳动 

不容易取代的职业特点:

  • 需要与人/社会直接的交流接触

  • 需要个性化服务

  • 有创造性

  • 有个人影响力/品牌/资源

这么说或许有些抽象,那么不妨举几个大家经常提起的例子来解释

司机:如果其职能定位是“驾驶机动车辆、将人/货物从A点运到B点”,那么就很容易被取代。如果其职能定位是“陪刚在首都机场落地的朋友一路扯淡到宾馆”,或“打理老板日常出行等事宜”,那么就是典型的“与人打交道的行业”,所以,有关“人的体验”的行业、需要“看人下菜”的行业,就很难被取代。

银行:大堂柜员是典型的“有明确方法论的行业”,“有明确对错的行业”,于是很容易被取代,相信最终也会逐渐消失。而银行的电话客服人员依然会长期存在,为的是处理“网上银行”这种“明确方法论”体系外的事宜 。当消费者搞不清这个方法论体系时,急需的是一种“体验”——最快时间接通电话,进行抱怨,得到人的安慰,并解决问题。

另外,银行的柜员虽然会消失,但好比理财中心/财富中心的服务人员会始终存在,因为这是一个典型的没有明确方法论、与最终个体消费者打交道、看人下菜、有关人的体验、没有明确是非的工作。信贷专员不会被取代,因为这需要亲自接触企业、接触企业的“人”,以及大量的主观判断。信贷专员下的分析人员会减少。

医生及护士:看“日常小病”的医生会被集中的线上服务所代替,甚至成为社会福利的一部分。比如,对应的验血/验尿/造影等过程可能会下放至便利店。端药送药打针的机械操作护士更是不用说。但是,需要经验驱使的大量主观判断的疑难重病医生则无法被取代。

教师:本科及本科以下教育由于涉及到育人等方面,因此无法完全被取代。与之相反的是,本科后教育及职业教育则普遍偏向于在线化,因为无需在校授课,更多地只是单纯的课程授予。 

互联网:产品端和客户端的人员、永远不会被取代;计算机科学家、软件架构师,也很难被取代。入门级/低端程序员,视未来三十年的编程语言黑科技发展程度而定,不明确。但因其“不与人打交道”、“不涉及体验”、“有一定的方法论”、“有较明确的客观对错”等特征,所以相对来说非常危险。

财会:最终只会留下CPA类似级别的,知识面涵盖企业财务方方面面的,深入了解行业和企业的管理人员及其必要下属。而现在概念上的“记账会计”整体消失。

房地产:如果指的是“房地产销售人员”的话……虽然作为一个与房地产完全利益不相关的消费者,永远有省下房地产佣金的充分动机,但理性地讲,这是一个典型的与人打交道、与最终消费者打交道、看人下菜、极度涉及人的体验、没有方法论、没有客观对错的行业,故永远也不会消失。

文艺体育:显然必须要大活人,谁也不会去追一个机器人吧。您别说要是这么想的话,那些明星的高价片酬也就见怪不怪咯。

总结:

现在,大的发展方向是,“hard skill”越来越危险,“soft skill”相对还好。当生产力取代的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后,讨论的事情会很自然地转向“分配”。于是,与其说是“取代”,不如说是“代劳”了,然后“失业”也不再是个负面意味的词汇。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直播定档!见证西门子与中科摩通联手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光亚论坛·2024 智能产业聚合高峰论坛举办!

新讯受邀参加华为Redcap产业峰会,并荣获RedCap生态合作奖!

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以创新产品矩阵重构旋转

禹衡光学亮相北京机床展,以创新助力行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