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技工作者点赞!航天云网人为中国制造业创新添动力
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国制造2025》中,也把“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作为首要战略任务和重点。
今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迎来了首个属于自己的节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此前5月27日,已在京颁发了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团队等10个科研团队被授予创新争先奖牌,许波等28人被授予创新争先奖章,丁列明等254人被授予创新争先奖状。这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个重要的科技奖项。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设立有助于提升科技工作者的职业自豪感,有助于调动激发8100万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和潜力,有助于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这在国家强调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双创工作的背景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下,全球各国都在积极适应并主动融入科技创新洪流中,乘势而上,加快工业在互联网新时代的转型步伐,努力在全球制造业版图中抢占一席之地。
美国率先提出工业互联网,从生产和服务环节切入,将人员、机器、数据进行互联。德国工业4.0从生产环节切入,把互联网和工业高度地融合,形成智能工厂等概念。而中国发展工业互联网,面临着制造业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低的现状。中国制造业多数处于工业2.0时代,少数处于工业3.0时代,极少数分布于工业1.0和工业4.0两端的。因此工业转型升级是一个深刻的过程,创新打造服务于绝大多数企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对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航天云网作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先驱,立足中国国情,打造了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为核心理念,以“互联网+智能制造”为发展方向,以提供覆盖产业链全过程和全要素的生产性服务为主线,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为重要战略举措,以“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为特征,适应互联网经济业态与新型工业体系的航天云网生态系统。
这两年,航天云网更是不断奋进,持续升级,激发了巨大的社会创新创造潜力,在创新平台服务与功能、形成具有航天云网特色的“云双创”模式、落地大数据创新、支撑工业软件创新、保障企业质量创新等建设方面卓有成效。2017年4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考察航天科工“双创”工作时,对航天云网的飞速发展表示肯定及赞许。
创新平台服务与功能
目前,航天云网已经有20大业务板块,正在运行的有10个,正在筹备和开发的业务有4个,正在设计的6个项目将主要围绕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业务领域展开。
形成具有航天云网特色的“云双创”模式
目前,航天云网不仅助力航天科工在内部打造了2000多个“双创”团队,而且广泛聚集了社会上各类创客和创新资源,凝聚了6000余个外部双创团队。
落地大数据创新
航天科工依托税务征信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了全面、纵深、实时、连续的中国企业发展指数及工业互联网运行指数,每个月研究形成《企业运行与工业运行指数报告》。
支撑工业软件创新
搭建了一套面向工业数据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开放平台——航天开放平台(AOP平台),为第三方应用系统提供公共服务,同时还举办了“航天云网杯”工业互联网APP创新大赛,以建立适应互联网经济业态与新型工业体系的航天云网工业软件生态系统。
保障企业质量创新等建设
开展了星级企业质量认证业务,并在航天云网平台开辟了质量认证专区,为用户提供包括排名优先、荣誉展示、推荐成为航天科工合格供方在内的多项服务。
创新驱动未来。航天云网将继续奋进在建设中国工业互联网的道路上,通过不断“创新”搭建完成国家制造业转型发展新平台,帮助更多中小微企业进入工业互联网应用门内,致力成长为推动中国向着制造强国不断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

提交
光亚论坛·2024 智能产业聚合高峰论坛举办!
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以创新产品矩阵重构旋转
禹衡光学亮相北京机床展,以创新助力行业发展新篇章
从SCIMC架构到HyperRing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的革新
汉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为燃气厂站构筑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