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机器人遭遇普及难 生产及维修成本成最大掣肘

机器人遭遇普及难 生产及维修成本成最大掣肘

2017/6/27 11:33:31

当下,硅谷巨头们都忙着研发在线客服机器人、聊天机器人、智能个人助理,并希望通过它们彻底改变我们的工作、购物以及生活方式。但是,高昂的生产成本以及维修成本成为机器人走向大众的两大制约因素。

  当下,硅谷巨头们都忙着研发在线客服机器人、聊天机器人、智能个人助理,并希望通过它们彻底改变我们的工作、购物以及生活方式。比如Facebook、微软以及谷歌等正在培育聊天机器人经济“种子”,他们的机器人将令应用杂乱的屏幕变得整洁有序,帮助你完成订货交货或安排会议等任务,以为用户节省更多时间。

  而在近日,日本出现一款自动折叠、整理衣物的机器人“laundroid”,目前已经开始接受购买预定,预计到明年3月将依次交货。该机器人由日本创新企业“七个梦想家实验室”制造,其人工智能(AI)和内置摄像头可识别衬衫、裤子,内部的机械臂根据衣物形状进行折叠。

  据日媒报道,这款机器人高220厘米,宽87厘米,深63厘米,呈类似冰箱的箱型。正面使用强化玻璃,侧面使用木质面板,打造成看上去像家具的外观。“laundroid”下方有衣物放入口,折叠完毕后整理放置在中段的搁板上。折叠每件衣服约5至12分钟,可根据家庭成员把衣物分类,每次最多可处理30件左右。但是其价格也是着实惊人——199.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万元)左右。

  不可否认,机器人的确让人们逐渐从繁琐的家务中解脱了出来。但是这一解脱需要花费12万元的高价是否真的值得?先不论其服务效果能否能达到预期,光是其后期维护费用便不容小觑。

  不得不承认,机器人价格的只升不降并非单纯的市场炒作。就拿国产机器人来说,我国工业机器人主要集中在本体和集成端,原因在于核心零部件缺失严重抬高国内工业机器人成本,制约行业发展。

  从成本上来看,核心零部件占工业机器人成本大头,约72%左右。多轴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构成中,机械本体约占22%;伺服系统约占24%;减速器系统约占36%;控制系统约占12%;其他外设约占6%。

  关键基础部件中,减速器控制器在国内大部分知名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均已实现自主生产,但和国际水平仍有差距;而另两个关键基础部件——伺服电机和减速器,仍大量依赖进口。国内机器人市场主要以采购方式为主,但采购成本往往较高,这成为了制约国产机器人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除了生产成本之外,维修成本也制约着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有业内人士表示,前期因为考虑到机器人是一次性投入,所以觉得使用机器人肯定会比人工好。但是真正上了机器人之后,一系列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且维护成本太昂贵,不如人工维护靠谱。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珠三角地区以东莞为典型,自动化行业乱象丛生,两三人便可成立自动化公司,收了预付款就开始做设备,鉴于压低的价格,无节制地压成本,生产出来的设备质量低下,且工程师都是外包的,质量、运维均得不到保障。而且有些从业人员抱着“赚一笔就走”的心理,并不考虑后果,客户也急于投产,草草了事。这不仅得不到长期的利润回报,而且严重影响机器人行业的健康发展。

  由此看来,降低我国机器人成本需从生产以及维护两方面入手。生产成本方面,提高自主创新力,加强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投入,摆脱进口依赖症,从而降低机器人零部件的生产成本;同时降低维修成本,一方面需提升机器人的质量,以减少故障的发生,另一方面做好售后服务,提升维修质量,培养专业的维修人员等。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未来十年, 化工企业应如何提高资源效率及减少运营中的碳足迹?

2023年制造业“开门红”,抢滩大湾区市场锁定DMP工博会

2023钢铁展洽会4月全新起航 将在日照触发更多商机

物联之星五大榜单揭榜!中国物联网Top100企业名单都有谁-IOTE 物联网展

新讯与肇庆移动圆满举办“党建和创”共建活动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