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上海兰宝传感】“如何盈利?”--进退维谷的植保飞防

【上海兰宝传感】“如何盈利?”--进退维谷的植保飞防

自2010年植保飞防开始进入人们视野以来,受其“万亿级蛋糕”的巨大诱惑驱动下,全国各地涌现了数百家大大小小的植保无人机企业。其中又以全丰航空、无锡汉和、极飞农业以及后来居上的大疆创新为最,一时可谓万花争艳,百家争鸣。

但在行业内不断摸爬滚打之后,众多植保无人机企业越来越发现,当下的植保飞防是一个难以产生盈利的行业。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行业尚不成熟、植保无人机成本较高以及植保飞防操作门槛高,最终造成销售难、推广难的尴尬局面。

(图片来自网络互连网)

首先,是行业现状问题。国内很多农业地块分散,作业面积小,并且没有实现跨区作业。在仍有较多客户处于观望态势下,单个地块的作业单数量实在有限,由此导致植保机闲置率过高。

其次,植保飞机本身成本过高,维修和保养成本也较高。无论是购买还是研发出一套成熟的植保飞控系统,所需的购买成本或者研发成本都不小。硬件配置中电池和电机的成本更是居高不下。而相比消费无人机更高的维护和保养要求更是雪上加霜。

第三,现有植保飞防操作难度高,往往需要一个厉害的飞手方能实现较好的喷洒效果。否则一旦出现药害,农户不买账不说,甚至还要赔偿。这对于小型企业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而一个高级飞手的薪资往往较高,导致植保无人机的附加成本大大增加。可以说这是影响植保飞防的最直接因素。毕竟对于农户来说,没有好的效果,一切都是扯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将植保飞防进一步推广,植保无人机企业纷纷把目光聚焦在了如何让农户自己也能实现植保飞防这个问题上。因此,植保无人机的售后培训也应运而生。乍一看这似乎是个一劳永逸的办法,但是当前众多无人机公司本身尚不够规范的情况下,所能提供的售后培训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附加成本提升,所引起的各种投诉纠纷更让众多厂商焦头烂额。

(图片来自网络互连网)

综上所述,在现有情况下,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植保飞防的操作难度,最终让植保飞防做到“人人可飞,上手即飞”。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明确,植保无人机的飞行操作,究竟难在哪里?

理想的植保飞防,一般需要无人机在距植被顶部1.8~2.5米高度范围内保持5~10米/秒的飞行速度。在这种运动状态下,药剂喷洒密度可以达到一个理想的值,既能有效覆盖,又可避免药害发生。对于新手来说,要保持飞行高度的同时控制飞行速度可是一点也不简单。如果是在丘陵地带的爬坡作业那更是新手的噩梦。因此,这也引发了无人机研发人员的共同思考“如何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保证无人机的飞行高度?”

目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案是通过高精度的测距传感器,将飞行高度信息实时反馈给飞控便于进行自动调节。目前可用于定高的测距传感器主要有超声波传感器、3D视觉传感器以及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价格最低,但是对于植被表面的检测性能较不稳定;3D视觉传感器成本过高,开发难度和集成难度较大,相比之下红外测距传感器安装使用便捷,性价比最高。

国内市场中已知的红外测距传感器厂商并不算多。较为主流的是深圳恒成、北醒光子以及上海兰宝。3家产品的检测性能相差不多,恒成在产品防护等级上略微偏低;北醒光子属于创新型公司,自产品发布后口碑似乎一直不错,只是价格较高;上海兰宝是国产老字号的传感器制造商,对于成本把控和传感器设计制造相比前两家有更丰富的经验,产品性价比较高。

让植保飞防智能化、自动化只是让植保无人机深入中国农业最终实现扭亏为盈的第一步。如何让植保飞防这个领域真正“腾飞”,还需要借农业技术革命的大势,从地方政策到无人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上海兰宝】测距传感器在车床上的应用

张力传感器监测假捻过程当中化纤丝的张力值

上海兰宝 ptk测距传感器

上海兰宝 psk测距传感器

【上海兰宝】激光位移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