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中国制造进入阵痛期 创新与出海或成良药

中国制造进入阵痛期 创新与出海或成良药

2017/8/16 10:44:28

目前我国在制造业规模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也经历过一阵不小的阵痛。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要靠创新。

近年来,中国制造在尖端领域一路攻城略地,许多创新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在国际上夺得一席之地,使得诸多关键技术不再被国外垄断巨头“卡脖子”,由此打造出一批以高新技术著称的中国品牌。

目前我国在制造业规模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与第一和第二方阵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在质量效益方面,我国制造业拥有的知名品牌较少,劳动生产率低,销售利润率也较低;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我国的研发创新能力近年有很大提高。

实际上,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也经历过一阵不小的阵痛。产能过剩、成本高企、附加值低、发展失衡……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存在,中国品牌影响力和海外渗透情况也不容乐观。究其根源,主要症结就在于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含量偏低。

那么中国制造需要怎样的“气质”?如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制造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要靠创新。惟创新者胜,中国制造的难题只能在中国创造中求解。

2017上半年,依靠创新驱动,中国制造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新技术、新产品的涌现,正在让中国制造更给力。

为更好地打造中国品牌名片,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在东中西部选择部分城市或城市群建设国家级示范区,要聚焦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开放合作、破解制造业发展瓶颈,与“互联网+”“双创”结合,打造先进制造工业云平台,在创新体系建设、智能和绿色制造等方面先行先试。

建设“制造强国”,培养创新能力,同样离不开先进的工业文化体系的建设,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工业文化素养,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将培育和建设中国特色工业文化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基础。

此外,“海外有点”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新动向。尽管早在十多年前,就陆续有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销售产品或投资建厂,但总体规模较小。近两年,企业出海进入加速期。根据商务部数据,2016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11299.2亿元,同比增长53.7%。

随着本土产业的强大,以及企业出海的加速,2025年,中国将从目前的第三方阵迈入第二方阵,但还是第二方阵的较低水平。到时候日、德制造业也会迈进一大步,但日、德毕竟已经过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和这两国之间的差距会明显缩小。凭借着中国本土巨大市场,及后期海外市场扩张,中国制造将在世界舞台熠熠发光。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未来十年, 化工企业应如何提高资源效率及减少运营中的碳足迹?

2023年制造业“开门红”,抢滩大湾区市场锁定DMP工博会

2023钢铁展洽会4月全新起航 将在日照触发更多商机

物联之星五大榜单揭榜!中国物联网Top100企业名单都有谁-IOTE 物联网展

新讯与肇庆移动圆满举办“党建和创”共建活动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