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生物识别将以毫秒级大数据计算未来

生物识别将以毫秒级大数据计算未来

2017/11/29 10:45:39

网络安全不仅需要打响“人民战争”,更是科学技术问题。不管是网络欺诈还是对应的安全措施,都随着科技的发展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科技依赖性。这其中,生物识别技术在互联网安全、信息认证方面扮演起愈发重要的角色。

如今,人脸识别技术不仅在很多互联网支付平台上已经开始运用,很多银行、互联网公司也都在使用。在接受果壳网提问时,蚂蚁金服副总裁陆杰讯谈到,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之所以领先,应该归功于我国公安部在十多年前的高瞻远瞩——我们在发行第一代和第二代身份证时,建立了全中国13亿公民高清的人脸数据库系统。所以十几年后可以用这个大数据进行人脸对比。

但生物识别远不止面孔识别这一项,红膜识别、眼纹识别、指纹识别、声纹识别、步态识别、笔迹识别……诸多项目分析结合起来,可以更加严格、谨慎地进行身份认证,最大程度避免误判。但我们都知道,进行识别分析需要有对比样本,也就是说都需要建立完整的数据库。而相比人脸识别,这些数据库的建立难度都要大得多。

由于人脸基本上是一个公共资产,而指纹是隐私资产,世界范围内,一般只有执法机构才有权去采集指纹。所以即使像苹果系统,我国国内所有的指纹采集也都只在设备端,没有上传到云端,也没有进行任何第三方对比。

但人脸作为生物识别的一个因素,它是有局限性的,比如随着年龄的变化、外观特征会有变化。所以真正的生物识别,需要多维度进行综合判定,实际最终是一个大数据的引擎。不仅只是看生物特征,还要看行为特征,账户特征,乃至实名制体系……这需要多维度信息的打通。

但可以期待的是,随着时间的前移,大量的数据每天都在沉淀。而嘉宾认为,随着算法的精进,未来3-5年内,生物识别可以完全取代密码。密码其实是人类使用智能设备的一个阶段性产物——以前大家用钥匙开门,但钥匙会丢;后来发明了密码,但密码会被偷,电信欺诈可以把密码骗走。但一个人的面孔、指纹、声纹等等特征,是非常难被完完全全拷贝盗用的。将成百上千个维度信息——基于某人生物特征的信息,聚合起来进行毫秒级的大数据的算法对比,这是我们的未来。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未来十年, 化工企业应如何提高资源效率及减少运营中的碳足迹?

2023年制造业“开门红”,抢滩大湾区市场锁定DMP工博会

新讯与肇庆移动圆满举办“党建和创”共建活动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短波/中波/长波红外热像仪助力高温过程监控

派拓网络:ChatGPT——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