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智慧停车进入快车道,但“钱景”可期吗?

智慧停车进入快车道,但“钱景”可期吗?

2018/7/19 16:31:00

从网约车到共享单车再到分时租赁,出行领域最近又出现了一个惹得众资本追逐的新风口--智慧停车。

但不同于在共享经济下诞生的共享单车和分时租赁,智慧停车侧重解决“停车难”问题而不是“出行难”问题。

发改委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保守估计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

“停车难”问题日益严重,智慧停车也逐渐成为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香饽饽。

融资不断,企业纷纷押注智慧停车

即使智慧停车行业在2014年才逐渐兴起,但时间并不成为其向前发展的阻碍。

进入市场仅一年时间,智慧停车产业在2015年便迎来了首批资本入局,并在近几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迄今为止已吸引超过200多家企业参局,其中不乏阿里巴巴等王牌企业。更重要的是,在经历了2016年的融资热潮后,在去年年末至今,整个智慧停车行业迎来了一轮新的融资热潮,越来越多的智慧停车企业相继获得资本支持:

去年11月,停车管理公司阳光海天获得国内停车行业最大笔融资15亿元融资;

今年2月,蚂蚁金服掷2亿元战略入股顺易通;

同在2月,“停简单”对外宣布获得阿里巴巴领投的C轮融资;

还是在2月,智慧停车企业“辉通科技”获得由人民网旗下创投企业领投、东方头条等跟投A轮融资;

今年3月,智慧停车公司“车位管家”完成1亿元A轮融资;

今年6月,城市级智慧停车云平台“停开心”宣布完成新一轮数千万A轮融资

等等!

融资事件频发固然可喜,但为什么融资热潮这回又选中了智慧停车行业?这个因智慧城市建设而兴起的出行新概念,究竟向市场洒下了什么“迷魂汤”呢?

智慧停车为什么变成了行业“香饽饽”?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96亿辆,按照国家的车辆与车位比100:45来算,中国有达8800多个停车位要管理,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这意味着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停车难”问题。

作为“城市病”的主要病症,“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大城市的通病,并已逐渐发展为影响交通秩序与社会的一大难题。:车多位少,停车缺口较大,所有的停车难题整个在一起,已不是传统停车行业紧靠人力、物力就能解决的问题。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之下,智慧停车行业逐渐成为了业界的“香饽饽”。

从应用角度来说,当前的智慧停车综合了无线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GPS技术、GIS技术等,主要应用与城市停车位的采集、管理、查询、预定和导航服务,达到“停前预知、停时无碍,停后缴费”的效果,实现停车位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美国智能运输协会(ITS America)报告指出,城市地区所有交通拥堵中的 30% 是由驾驶者寻找车位所导致。用智慧停车来破解“停车难”,这不仅是小众需求,也是大势所趋。

国家发改委、交通部此前发文提出,“十三五”期间将以交通枢纽、居住区、商业区、医院、旅游景区等为重点,建设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机械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停车设施。新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外围站点配套建设停车场,已运营既有线路具备条件的站点加快增建停车场,每年新建公共停车位约200万个。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智慧停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智慧停车系统市场规模约为80亿元,到2018年我国智慧停车场系统市场规模超过100亿,预计到2022年我国智慧停车场系统市场规模超过180亿,中国智能停车场系统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城市需求、政策支持、前景大好,种种好利掺杂在一起,被人誉为“获取互联网入口下一个主战场”的智慧停车,在科技的力量下拥抱着下一个蓝海。

智慧停车进入快车道,但钱真的够花么?

撇开所有的外力因素不谈,在国家政策和资本参局的双重助助力之下,智慧停车产业迎来了整体变革,并迅速走进了快车道。

上月29日,深圳市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发布《深圳市停车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18-2020年),正式提出启动停车设施“百千万工程”。规划指出,到2020年,深圳将新建“百”个公共停车场项目、改造有停车设施建设需求的“千”个老旧居住(小)区、新增“万”个路边停车泊位,打造6个“互联网+”智慧停车信息化项目。这也意味着深圳将极有可能成为我国首个建成城市级智慧停车云平台的城市。

不过,按照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深圳点燃的“智慧停车“这把大火,很有可能只能在“窝里亮”!

虽然笔者在上文提及了不少智慧停车企业的融资情况,但就目前看来,能够拿到融资金额的企业少之又少,一般能顺利拿到融资的企业大多为上市企业和新三板企业。虽然融资情况不能代表一个企业的发展状况,但它至少体现了该企业也被市场接受,其商业模式也逐渐成熟。

停车管理作为一个传统企业,不少企业参局的时间也比较早。但由于智慧停车是近几年才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尽管传统停车企业转型进入智慧停车车道,但技术问题仍是他们的一大痛点。

庆幸的是,由于抢滩市场时间较早,不少停车企业对行业的痛点了解恰当,对市场的把握也比较精确,在客情方面也颇有先机,但这里所提及的“不少企业”依旧还停留在上市企业和新三板企业之中,新秀企业寥寥无几。

此外,智慧停车产业中的上市企业虽然入局较早,但就从“智慧”一词来说,当前的智慧停车依旧不够“智慧”!笔者对产业中的企业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少企业还圈定在“互联网+停车”的概念之中,停留在信息收集和共享的阶段,尚不能对停车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恰当的城市级停车解决方案。而对于智慧停车产业来说,未来客户需要的是城市级解决方案。

从本质上解决“停车难”问题,这需要体现真正的“智慧”。新世纪的智慧停车不仅要解决特定车主的停车难题,而且要解决整个城市的停车难题,甚至改善整个城市的交通问题。

企业有钱,也舍得在智慧停车行业花钱,但一旦投资与成果成负数,届时的问题就不是钱够不够花,而是企业舍不舍得花钱了。

目前看来,引用新的、接地气的技术手段来改造传统的停车方式,企业方能打开智慧停车产业的“钱景”!

无感支付、人工智能、5G技术助力智慧停车

不管现实如何,资本寒冬是每个行业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在经历资本寒冬之后,智慧停车产业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焕然一新。

基于免息免密小额支付+车牌识别技术的融合应用,与“扫码付”不同,无感支付采用 “车牌付”形式,仅需将线上资金账户与车牌绑定,车辆经过收费站时摄像头识别出车牌号,自动从对应账户中扣除费用,全程不需要现金找零,不需APP充值或手机扫码。与传统收费方式相比,无感支付停车场车辆出场通行时间由原来的10秒缩短至不足2秒。正因为这种快捷高效性,无感支付很快瞄准了智慧停车行业。

去年6月,全国首个支付宝无感支付停车机场落户上海虹桥机场;

今年5月,宝安国际机场携手微信支付正式推出全国首个“微信无感支付”停车场;

随着智慧停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无感支付作为停车场最为便捷的支付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资本的关注与抢滩:微信、支付宝、中国银联、民生银行、建设银行、中兴银行、招商银行等巨头、支付机构也纷纷通过与智慧停车企业合作、入股等形式,涉足停车场无感支付,原本空洞的停车领域,一时间变得火热起来!

同其他行业一般,人工智能的浪潮很快也涉及了智慧停车产业。

在智慧停车领域,不少企业正在自主研发车牌识别算法,同时依托车型识别、车脸识别、车标识别等能力,对目标车辆的所有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整合视频监控、车辆识别、物联等技术,打造现代先进的智慧停车综合解决方案,将停车业务带入无人化管理时代。

未来可期,同当前的无人店一样,“AI+停车”必将取代“互联网+停车”,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智慧停车,也必将走进无人值守的新时代!

全球物联网市场显著增长,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视觉应用的增加,而由5G基础设施支持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将在多种架构的边缘支持视觉智能。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应用视觉智能的智慧停车产业也深受5G技术的恩惠。

在基础级技术领域,5G将提供比4G更快的数据速度,更高的数据容量,更好的覆盖范围,更低的延迟或更快的响应时间。5G将解锁互联设备的潜力,将无处不在的连接变成现实。智能摄像头到传感器的数据收集,这些数据将有助于更好地管理从城市街道到交通系统的一切。例如,当你在停车场找空位时,智能系统将指引你找到空位

在今年的世界移动大会上大会,爱立信首席技术官Erik Ekudden表示,目前海量的IoT(物联网)传感器应用于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城市等,这些是最先获益于5G应用的商业场景。

这也意味着,随着5G时代的来临,智慧停车产业将取得质的飞跃!

有人认为当前的智慧停车行业正处于百花齐放的时代,但当问及“钱景”如何时,只有少数人认为这将是下一个亿万级市场。

看来,智慧停车产业的硬实力还有待提高!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未来十年, 化工企业应如何提高资源效率及减少运营中的碳足迹?

2023年制造业“开门红”,抢滩大湾区市场锁定DMP工博会

新讯与肇庆移动圆满举办“党建和创”共建活动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短波/中波/长波红外热像仪助力高温过程监控

派拓网络:ChatGPT——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