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高薪又抢手,西门子pick的“新工程师”有什么了不起?

高薪又抢手,西门子pick的“新工程师”有什么了不起?

2018/8/29 18:28:49

随着暑气逐渐褪去,各大高校开始迎新,又有新的一批工程师开始萌芽。职业规划要趁早,高校人才培养理念需要适应市场需求,才能推动教育的良性发展,因此,一场企业、高校和人才的碰撞就此开展。

今天,第十二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CIMC)在北京化工大学圆满落幕,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3100余支队伍参赛,最终300余支参赛队伍、1000余位师生进行了八大赛项的终极角逐。其中,大赛方提出的“新工程师”理念以及闭幕式中成立的智能制造校企联盟引发了广泛关注。

 

新需求,新改变

2018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CIMC)是与教育部签署的教育合作备忘录下的创新型学生竞赛,在全国近600所高校的大力支持下,成为中国智能制造领域规模大、规格高的国家A类大学生竞赛,在推动教育发展的同时,也挖掘了大批人才。

行业市场起伏不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瞬息万变,为了更加贴合发展,大赛也会根据每年的调研进行调整,那么和往年相比,今年都有哪些“新花样”呢?

相比往年,本届大赛比较大的调整在赛项方面,新增了PLM产线规划赛项、企业命题赛项和协作机器人赛项这三个新赛项。

首先,PLM产线规划赛项的设置是基于数字化的不断推进,相关的题目定位在了生产基地的整体规划,考察参赛选手对于生产管理、数字化应用以及生产仿真等的了解和掌握。

这类人才在目前市场上非常紧俏,并且非常考验工程师的综合能力,可以说是高薪又抢手,在这一赛项取得好成绩的同学绝对前途无量。

企业命题赛项和原本的创新型赛项的形式相同,但是在命题方面则与创新型赛项的自主选题不同,它以企业通用的痛点需求作为题目方向,更有实用性,学生根据需求设计设备产品方案,是不是更有“甲方乙方”的意思了?

在这一赛项中,企业方和学院方专家共同考核评审,比赛现场也更加贴近工厂现场,提早接触“甲方爸爸”对于象牙塔里的“萌新”们来说,可是非常与众不同的体验了,同学们好样的!

协作机器人赛项的设置则更加立足于中国工业发展,相对于“无人工厂”来说,人机协作才是正解。这其中就要考察参赛者对于图像识别、模式识别、机器视觉等技术的掌握。

而且,这一赛项其实并不局限于协作机器人这一种产品,比赛中涉及的整个生产的节拍设计和对人机协作的合理安排等问题则更多需要参赛者的综合思考能力,对于专用设备和生产装置的设计是非常具有普遍意义的。

除了这三个新增赛项,包括连续过程设计开发、逻辑过程设计开发、工业信息设计开发、运动系统设计开发、智能创新研发等固定的经典赛项依旧吸引了大批参赛选手。

那么,经过了激烈的角逐,究竟有哪些高校和选手拔得头筹呢?近期将公布,请大家关注官网公告哦~

中国制造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拥有广阔的市场和日渐强大成熟的经济体系,中国制造业的当务之急越来越多地落到了人才上。

北京化工大学博士/副教授、“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竞赛组组委会秘书长张贝克表示:“当前,大多数学生对于工程师的理解较为片面,造成了生源的大批流失,而对于传统制造业‘脏乱差’的刻板印象,更加剧了制造工程师人才的短缺,新工程师理念的提出,正是为了扭转这一局面。”

那么这个“新工程师”新在哪里呢?

技术能力

张贝克指出:“传统的高校专业一般较为细分,但是在企业调研过程中,企业对于人才要求的普遍需求就是复合型。”因此,新工程师所需要具备的技术能力不应当仅局限于某一学科,更多的是要具备系统化思维,这也是技术工人与工程师的区别之一。

管理能力

而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管理能力,这其中包括自我管理、团队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这在传统高校学习中很难接触到,大赛就刚好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

商业能力

商业能力则是新工程师和传统工程师的重要区别,传统工程师更加局限于技术需求,但在新时代下,面临条件模糊或商业需求时,工程师将市场需求转化为产品的商业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不仅考量工程师对于技术的掌握,更需要其有对于市场发展的洞察。

人文

机器并不是冰冷的,在解决需求的同时,美观和柔性成为越来越多用户思考的问题。张贝克表示:“除了立足于产品方案的美学,价值观、社会责任等是工程师这一职业能否走得长远的关键要素。”

校企联手,为中国教育注入新动能

整个大赛看下来不难发现,大到赛项赛程安排,细分到相关题目环节的设置,都与工业现场非常相似,组委会是BOSS甲方,参赛选手是激烈竞争的乙方,整个比赛就是从沟通、设计、实施、调试,最后移交的项目过程。

但是赛项设置有限,赛程时间紧凑,并不能面面俱到,因此校企联盟的成立就为大赛推动教育的发展向前铺了一步路,让新工程师落地成为可能。

张贝克表示:“相对于德国工业著名的双元制教育,中国并没有校企合作这一重要桥梁,校企联盟的成立能够弥补这一缺失。”校企联盟的成立集结了在不同细分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院校专家与企业专家一起交流讨论,共同提出相应的人才标准。

这样一来,对于企业来说,合理且具有通用性的人才标准能够助力企业自身发展;而对于学校来说,则能调整教学方式,培养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新时代人才。

而且,校企联盟的作用并不局限于此,张贝克透露:“随着未来校企联盟的不断壮大和成熟,还将借助于企业对于行业的理解,制订更加细分的教育系统,让学生在毕业工作之后,依旧能够根据自身能力和条件,完善知识储备,迎接新的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融合,跨界合作的风潮终于真正吹到了校园和企业之间。行业know-how的价值也得以进一步体现,相信通过“西门子杯”,同学们收获的不仅是汗水和荣耀,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全新思考。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未来十年, 化工企业应如何提高资源效率及减少运营中的碳足迹?

2023年制造业“开门红”,抢滩大湾区市场锁定DMP工博会

新讯与肇庆移动圆满举办“党建和创”共建活动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短波/中波/长波红外热像仪助力高温过程监控

派拓网络:ChatGPT——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