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工业区块链DIPNET社区理事孙航:牛市什么时候来?寒冬大概还要多久?

工业区块链DIPNET社区理事孙航:牛市什么时候来?寒冬大概还要多久?

2018/12/21 17:28:52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很高兴在社区里能跟大家进行这一次的分享。今天的分享主题是:《区块链过冬必备:摆好姿势等牛来》。

在分享正式开始之前,先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孙航,目前在DIPNET社区担任社区理事一职,进行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结合的研究;同时在TokenClub——也就是币姥爷的那个团队,作为分析师,进行数字货币的研究,算是链圈和币圈都有一点涉及吧。

如果各位朋友们之前有看过像巴比特、海外币圈、白话区块链、区块链蓝海这样的币圈链圈媒体的话,你们可能会看到一个作者的名字叫做孙副社长,嗯,没错,那个人就是我了。

 

现在,我们就开始今天主题的第一部分:牛市什么时候来?寒冬大概还要多久?

 

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亲眼目睹到了,2018年的区块链行业经历了怎样一个戏剧性的过程。十个月前,全社会的精英们还打破头想往这个行业里挤,各行各业的大佬在群里微信群里讨论区块链到晚上3点钟都不睡觉。但是——短短十个月之后,这个行业几乎已经快要变成了一块无人问津的废土,机构撤资,大佬噤声,留下的只有那些在年初被挂在山顶上的投资者、以及现在很多尴尬的从业者们。

 

可以这么说吧,如果说有谁为2018年这场所谓的区块链盛宴买了最终的单的话,毫无疑问,是这些普通的投资者和从业者。很多花了真金白银买了数字货币的投资者们,眼睁睁的看自己的资产,相对法币缩水了90%之多,要知道,很多投资者年初是想让自己的资产翻上10倍甚至100倍的,但是不好意思,现在你手里的钱,很有可能也就是原来的1/10甚至1/100。

 

而至于那些从业者呢,虽然号称“业内人士”,但其实比投资者还要惨,他们中的很多人怀揣理想进入了这个行业,结果在精神方面,这一年之内看到的却是种种极度不堪的景象,使得很多人在心态上其实已经崩了。

 

而物质方面,在行业的寒流下,普通的投资者也许影响的是场内而非场外的收入,但对于身处这个行业中的从业者来说,他们场内和场外的收入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比如说前段时间某家区块链公司由于现金流接不上,不仅欠了员工们很多薪水,连社保都停发了,很多员工攒了几年的社保记录就这么断掉,可以说是非常悲催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区块链行业都弥漫着一股非常迷茫的情绪。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也经常会有一些投资者和从业者朋友给我发私信,询问我对未来市场的看法,这其中提得最频繁的一个问题就是:牛市还能不能来?什么时候来?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可以给出一个非常肯定的回答:那就是一定能。至于什么时候能来,我的估计是大概还要1年以上,总体来说,大概是1到3年。

 

说完了结论,我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结论的推断过程。

严格来说,如果我们要了解熊市什么时候结束,首先就必须要搞清熊市的起因,你不能像那个小品一样:“我不想知道熊市是怎么来的,我就想知道熊市是怎么没的。”那真不好意思,这个问题想不明白,你八成是熬不到牛市的彼岸,因为你心里没有底。

 

这就好像两个人见面一样,如果你先到了,你肯定是想知道迟到的那个人还有多久能到、为什么还没到?只有大致了解了情况——比如说他因为堵车,一小时后才能到这样的,你才有耐心能去等,否则你什么也不知道的话,肯定呆个半小时就起身走了。

 

其实早在今年2018年1月份的时候,我就在个人公众号里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数字货币指数级上涨的年代可能已经结束了,为什么这么讲呢?

我们都知道:资产的价格,它本质上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构成的,而在年初各界群众对区块链热情最高涨的时候,当时的市场,实际上已经存在着两个潜在的危机:

 

一是项目实在太多。

基本上你能想到的稍微有头有脸的社会人物都敢跑出来发个币,最后夸张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底层公链上百条,交易所近千家,就连稳定币居然都搞出了一大堆,至于媒体干脆就是多得数不过来了。

 

二是人们始终没想明白区块链能够做什么。

首先在商品属性、也就是刚需方面,像在三点钟这样的群里,一群所谓的大佬争论了半天,也没争论出区块链能干嘛。而在金融属性、也就是投机需求方面,随着区块链技术相关知识的普及,人们对数字货币去中心化以及智能合约的相关知识,由最初的一脸茫然,到现在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也逐渐发现它并没有没想象中那么唬人。

 

那这种信息不对称情况的消失,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很多的机构和投资者开始觉得“这东西也就不过如此”,失去了继续投资区块链资产和企业的热情,至少在他们看来,人应该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而目前的区块链,在各种性能都受限的情况下,并不是一个投资的好标的,即便是好标的,现在也不是投资的好时机。

 

区块链市场上项目的泛滥、与社会需求的下降所带来的后果,实际上只有一个:那就是资产价格受到抑制。这也是我在年初预测数字市场不再会以指数级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我当时的判断是在已有的项目数量之下进行的,而后来人们对区块链的疯狂程度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至少作为一个媒体读者,我是切身体会感受到:市场上居然会蹦出这么多的XX财经出来。

最悲剧的是,这个行业在年中的时候又爆出了一大堆负面新闻,使得本来对区块链观望的潜在增量资金望风而逃,而现有的存量资金有不少也撤出场外,于是,我们就这样看到了今年数字货币市场的大崩盘。

 

用一张图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在了解了今年的熊市是怎么来的之后,我们其实就能够知道今年的熊市是需要怎么没的。总体来说还是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个是这个市场上各种服务的供应商要有所削减;

另外一个,则是外部资金对于区块链刚性需求和投资需求需要增加。

 

我们还是先来看供应一侧。

各位朋友如果最近有看各种币圈媒体的应该能体会到,最近一个月币圈的整体氛围用一个词就可以完全概括:丧。

我今天给大家找了几条媒体标题,大家自己感受一下:

《币圈凉了,快跑!》

《交易所现状调查:交易量、流量下跌无一幸免,“注水千倍”也难挽颓势》

《几乎全部沦陷,曾大谈信仰的币圈群已经被支付宝红包占领……》

《区块链媒体现状:至少20家停更,大多亏损,勉强维持》

 

那从目前市场上的反应来看,大家对这种情况的反应普遍是比较悲观的,这可能是由于人的情绪可以彼此传染的原因。

但我在这里可以告诉大家:不用跟着那些从行业内出局的公司一起沮丧。某些从业者的悲剧,未必是所有从业者的悲剧,更不会是投资者的悲剧——当然,如果你投资的项目跑路,那咱就另说了。

 

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为什么区块链行业会进入熊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市场上相关的服务供需失衡,至于从业者鱼龙混杂给行业带来的负面效应那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说,前一段时间的币圈倒闭潮,它其实就相当于区块链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对于资产价格来说其实并不是坏事,只是把那些不该进入这个行业的人给挤压了出去。用行业研究员经常说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市场出清或者产能优化。

 

说句有些不近人情的话,对于某些企业(尤其是混乱制造者)来说,他们退场的越快速越彻底,对于区块链就越有利,毕竟我相信,没几个人愿意看到今年年中那种鸡飞狗跳的乱象,在这个行业永久的持续下去。

 

看完了供应侧,我们再来看需求一侧。要了解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大型的牛市,我们首先要搞清前几轮大牛市的原因。

 

总体来说,历史上曾经有过三四次比较典型的牛市:2010年、2011年,2013年和2017年。

在这四轮大牛市当中,2010年和2011年的比特币大涨,有相当一部分功劳应当归功于此前市场总市值过小、以及流通性不畅等原因,但是这两轮早期的牛市都是处于一种比较封闭的状态,也就是极客圈之外的主流社会当时并不了解比特币的存在,所以对于现在并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

 

真正比较有代表性的牛市,其实是从2013年开始的,在这一轮牛市当中,比特币第一次为公众所知,但是,传统的财经圈以及社会群众并不清楚这是个什么东西,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人尝试性的将部分资金投到了这个领域,并以当时来说比较高的价位接了盘,比如说1000美元的比特币。

 

但是到了后来,社会各界开始觉得这东西似乎没什么太大用途,于是对比特币的热情也就退了下去,现在你去翻当时的各种关于比特币的评论,一个重要的争论议题就是比特币能不能当做现金来用,而最后的结论是不能,所以很多人就觉得原来比特币也不过如此,于是对它的投资需求下降,比特币的价格也就这么回落到低位了。

 

而到了2017年的时候,这种情况又一次出现,只不过这次登场的对象变成了由“区块链+智能合约”组成的ICO。

 

由于当时金融市场流动性较差,各种资产表现都不好,于是一部分无处可去的资金,又跑进数字资产市场来试水,因为之前没有好好做功课,所以在没有搞懂自己投的是个什么东西的情况下,不管卖家们开出什么样的价位都敢接盘,由此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各种十倍百倍千倍币/以及随之而来的大牛市。

 

但是,随着后来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知识的普及,很多投资机构便开始觉得:这两种技术的组合应用场景原来也不是很多,而很多项目的商业逻辑也并不能成立,于是对区块链行业的投资需求又一次出现下降。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其实我们可以看出一件事情:那就是每一轮狂暴的大牛市,它本质上赚的都是信息不对称的钱——也就是区块链行业之外的人士,并不知道所谓的“业内人士”卖的这个数字货币究竟有多大的价值,也不知道这个代币可以用来做什么,用套话讲就是“想象空间很大”,所以在对方开出很高价位的情况下,他们依然敢接这个盘。

 

比如说去年年底的时候,所有人都感觉现在的数字货币市场太不理智了,但问题在于,当时身处其中的人们就是没法理智,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人虽然不知道区块链是什么,但看到这个科幻气息非常重的词,就感觉自己马上要被时代抛弃了,于是恨不得付出一切代价也要上车。

 

但是,只要双方的信息逐渐开始对称——比如说人们开始觉得比特币不能冲击现有的美元秩序,以及“区块链+智能合约”的组合目前应用有限,那么牛市的浪潮也就逐渐平息了下来。

 

通过上面对数字资产供应和需求两方面的分析,我们现在其实已经基本了解了下一轮牛市开启(不是币价触底反弹)的两个先决条件:

 

首先在供给侧。

现有的区块链项目需要有所减少,减少的幅度目前还不太好说,但从我近期看到的一些公司访谈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的公司现金储备量大概只够一年左右,这还不算出现投资人撤资的情况。

也就是说大约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目前市场上的区块链项目数量应该就可以减少到符合牛市来临、至少能够让外部资金把市场的总体市值拉升起来的情况。

 

其次在需求一侧,区块链行业需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场。

然而问题在于:现在区块链行业之外的人,已经有不少都了解了去中心化和智能合约大致是个什么意思,而现有的区块链技术根本无法吸引他们,即便是换个马甲也不行,比如说前段时间的STO反响就很是平淡,至少在拉动市场方面没有取得太大的作用。

 

这就说明了一点:

在目前的区块链行业,无论是科技还是金融的概念,光凭商业炒作以及理论研究,想要强行创造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拿出切切实实的产品出来,并且让其大面积的落地流通,才能让外界感到焦虑,并且愿意为了你这项技术而买单。

 

举个例子:就像以太坊的智能合约虽然是诞生于2015年,但让其声名鹊起,最终封神“区块链2.0”地位的,还得是2016~2017年的、解决了初创企业融资难题的ICO。

 

不过,跟区块链“供给侧改革”大致能够推断出来将会持续一年左右不同,建立在区块链2.0之上的区块链3.0杀手级应用,目前其实还看不到相关的信号。

 

举个例子,我个人认为区块链3.0的杀手级应用将会是基于分布式自发社区(DAO)的商业组织,从而使得更多的行业由B2C化变得C2C化,但是这种案例在区块链行业里一个都没有,甚至也没出现相关的迹象。

从这点看来,我认为区块链3.0应用的出现,可能要等到一年甚至两三年左右,因为一般互联网爆款应用的研发及应用周期也差不多就是这么长时间。总之应该会比币圈产能出清的时间要长。

 

但是,一旦这个应用出现并铺开,到时候迎来的将会是又一轮建立在行业内外信息不对称之上的大牛市,届时我们在2018年初所感受的那种焦虑气氛,将会在彼时的业外人士们身上重演,只不过到那时候,我们将不会再是那些焦虑人群中的一员了。

 

好,关于牛市产生的必要条件,以及其所需要的时间,给大家列一个图,以作参考: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part2: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者和投资者如何过冬?)

审核编辑(
王妍
)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助力半导体行业发展,纳博特斯克推出真空密封单元HR

即将召开!OFweek汽车电子技术在线会议主题抢“鲜”看

蒋锡培出席第八届质量诚信万里行主题活动并做交流发言

大族机器人全新升级“防爆协作机器人”,为安全生产护航

探索3C应用新机会,越疆机器人全国巡回研讨会首站在东莞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