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MRS 2020评选揭晓 |创新产品之自动化创新奖(上)
控制类
PLC板块
专家奖
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基于PLCnext平台的风机叶片智慧综合监控系统
菲尼克斯电气智慧叶片综合监控系统包含各种传感器,能够采集各种可能影响风力发电机运行的不利环境因素数据,该平台采用实时Linux系统架构,具有ESM(同步执行管理器)和GDS(全局数据空间)两大核心技术。
南大傲拓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傲拓科技NJ400自主可控大中型PLC
NJ400系列PLC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全国产可编程控制器,采用国产龙芯处理器,处理速度快;开源linux操作系统,安全可控。产品支持电源冗余、CPU冗余、以太网冗余、总线冗余等多种冗余架构,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GCS-G5pro系列产品是中控GCS平台下推出的全新一代智能化高性能大型PLC产品,可以满足操作层冗余、控制器冗余、IO模块冗余、总线冗余等全系统冗余方案,同时还具有高速逻辑与联锁控制能力、丰富的高阶函数运算和完整的控制策略。
用户奖
深圳市顾美科技有限公司
顾美EX3G系列HMI PLC一体机
该PLC一体化方案通过把一个控制器,操作界面,输入/输出和模拟量控制集成为一个紧凑型单元,为设备制造商,集成商和最终用户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DCS板块
专家奖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西门子SIMATIC PCS neo过程控制系统
SIMATIC PCS neo控制系统是一款基于Web的编程组态的控制系统,通过集中的面向对象数据管理,可确保所有参与者始终可以直接访问一致、可靠的信息,这将支持用户在工程和运营领域开展基于网络的全球合作,从而大大提高用户做出正确决策的速度和准确度。
工控机板块
专家奖
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
搭载AI的机器自动化控制器
NX701-Z□00 / NY5□2-Z□00系列
欧姆龙全新推出的NY系列AI控制器,在控制功能的基础上搭载独有的AI功能,利用超高速、高精度检测装置瞬时发生的“反常”状态,监控装置层的趋势,避免高速生产过程中,发生产品质量问题。
用户奖
诺达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NP系列书本式自动化工控机
此系列工控机集成了支持工业总线的双千兆网口、支持智能相机的多POE网口、支持光源控制与触发的多路信号接口以及多路DIO数字量输入输出接口,可应用于总线式运动控制器、视觉运动控制器平台。
嵌入式系统板块
专家奖
超恩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超恩IP67防护等级超强固嵌入式系统RES-3000
超恩RES-3000具有IP67防护等级、嵌入式系统采用强固型设计,无风扇,支持-30°C到70°C宽温度作业,采用多重防水接口,有效提升系统安全防护层级。CPU为了第八代英特尔® 酷睿™i7/i5/i3处理器。产品具备局域网唤醒,看门狗等功能,提供智能化管理界面。
用户奖
苏州桦汉科技有限公司
桦汉掌上型嵌入式无风扇系统CES-PN33-D220
桦汉Ennoconn USB SR Pro技术性能稳定,支持4K、H.265、VP9的高清流畅影像呈现,小巧却坚固的免维护设计。CES-PN33/J34-D22X板载芯片、抗震、抗冲击、宽温、耗能低、不同效能可选的特性使它在智能交通,智能工厂等环境严苛的领域有很好的发挥。
凌华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为使边缘化计算能够得益于GPU的强大计算能力,凌华异构计算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优化组合,包括嵌入式MXM GPU模块和PCI Express基于NVIDIA®Quadro®GPU显卡,边缘AI平台基于NVIDIA®Jetson™模块,GPU计算平台和其他嵌入式形式因素,可以加速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工作负载,以满足广泛的嵌入式需求基于性能,生命周期长,功耗大,外形美观。
人机界面板块
用户奖
福建毅天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毅天科技MX700系列人机界面 HMI
MX-707VT,是一套以嵌入式低功耗CPU为核心的高性能嵌入式一体化触摸屏。该产品设计采用了7英寸高亮度TFT液晶显示屏(分辨率800×480),四线电阻式触摸屏(分辨率4096×4096),具备强大的图像显示和数据处理功能。
工控软件板块
用户奖
上海阿自倍尔控制仪表有限公司
阿自倍尔调节阀诊断软件Valstaff
Valstaff 软件是专门对带有智能定位的调节阀进行监控、故障诊断和调整。它是通过对系统的组态,定时采集调节阀运行时的数据,并对各种数据进行运算、比较、分析,将出现异常的信息通过组态软件输出报警。
设备安全/过程安全板块
专家奖
威琅电气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samos®PROMOTION可编程安全控制器
samos®PRO Compact PLUS是威琅电气samos®系列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这款产品可以在基本模块中实现安全速度、安全方向、安全位置的监控。
用户奖
皮尔磁工业自动化(上海)有限公司
安全模式选择与访问权限系统PITmode fusion
PITmode fusion能实现访问权限系统管理和安全操作模式选择功能,通过RFID技术对应答器钥匙进行用户验证,所有功能通过集成的web服务器配置,应答器钥匙包含权限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例如设备组权限和安全ID,可通过PITreader的LED颜色表示权限状态。
检测类
机器视觉板块
专家奖
堡盟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堡盟VLXT系列万兆网高速相机
全新的LXT相机配备10 GigE Vision万兆网光纤接口,数据传输带宽高达1.1GB/s, 传输距离最长可达10km。其坚固的工业设计能够有效抵抗一定范围的振动冲击,并确保长期可靠的图像处理。同时,相机还配备液体镜头接口,可直接搭载液体镜头,以适用于工作距离不断变化的应用,轻松实现自动对焦。
用户奖
广州市西克传感器有限公司
RulerX 70 新一代高速一体式3D相机
RulerX 70 系列相机集图像采集系统、高亮度蓝色激光和镜头于一体,IP65等级坚固外壳设计,2560*832像素分辨率,AOI模式下最高达46k扫描速度,高光敏性的Sensor使得产品可适用于更多场合。该相机在检测实际物体3D形状时不受产品对比度或颜色影响,从而帮助提升众多产品的质量,且RulerX 70体积小重量轻,方便在狭小空间内使用。
康耐视视觉检测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康耐视ViDi套件
康耐视ViDi套件是市场上首款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析软件,专为工厂自动化应用设计。该套件是一款已在现场广泛测试并优化的可靠软件解决方案,其基于一套最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康耐视ViDi套件将人工智能(AI)与VisionPro和Cognex Designer软件结合在一起,能够解决对于传统机器视觉系统而言过于困难、繁重或昂贵的复杂应用。
LMI Technologies
智能3D激光轮廓传感器 - Gocator® 2512
该传感器采用了精密的设计,避免了标准的线/点激光轮廓传感器、CMM以及共聚焦扫描仪的局限性。针对玻璃和其他镜面扫描,Gocator® 2512提供卓越的3D数据,并以高达10 kHz的速度进行全面检测(集扫描、测量和控制于一体,内置丰富的测量算法)。
离散传感器板块
用户奖
易福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ifm DTE60X系列远距离一体式高频RFID系统
DTE60X系列针对读写头之间安装距离较远(如传输带)以及需要长距离读写的应用场合。简易化安装,将天线,评估单元和现场总线接口仅集成于一个紧凑的工业化外壳内,且非常适合远程写入/读取,经过优化的更新设置可以即刻读取和写入大量数据。
邦纳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邦纳新一代QM30VT 系列振动温度传感器
邦纳QM30VT 系列振动和温度传感器具有极高的精度,外壳紧凑,且坚固耐用。它通过测量各种振动特性和温度来检测电机、风扇、泵和类似设备的潜在问题。具有卓越的性能、灵活的部署、早期的问题识别、支持本地和远程监测,是预见性维护的理想传感检测解决方案。
上海倍加福工业自动化贸易有限公司
带有IO-Link的衰减系数为 1 系列传感器
倍加福最新推出带有IO-Link接口的新型衰减系数为1的传感器,针对所有金属材质皆具有相同的开关距离。从IO-Link所具备的识别、配置、诊断等功能出发,为用户更大的灵活性、附加功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成本效益和耐用性,从而为用户打造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
巴鲁夫自动化(上海)有限公司
巴鲁夫BCM状态监控传感器
巴鲁夫多功能BCM状态监控传感器经济实用,适合改造类解决方案,对极限值能自动监控,还能探测多个物理变量,如震动、温度、相对湿度、磁场以及加工过程。基于这些状态类数据进行预防性维护并防止计划外的停机。通过IO-Link通信协议,参数能简便灵活的得以设置,从而让传感器的过程信息能适用特殊的具体应用。
仪器仪表板块
专家奖
福禄克测试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手持式Fluke ii900 工业声学成像仪
该工业热像仪采用SoundSight™技术,提供通过声音定位问题的新方式。泄露识别非常简单,在设备的可见光图像上显示彩色的SoundMap™,支持快速视觉定位。利用可见光图像,很容易快速扫描较大区域,甚至能够远距离识别泄露。
用户奖
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InfiRay A8在线式测温监控热像仪
A8在线式测温监控热像仪为现场状态监控提供先进的红外热像解决方案:采用IRay全新VOx探测器,分辨更多细节;25Hz帧频网络接口;更先进的MatrixⅢ图像算法;减小体积和功耗,便于安装;兼容多种工业协议,轻松实现自动报警。

提交
2024年斯凯孚创新峰会暨新产品发布会召开,以创新产品矩阵重构旋转
禹衡光学亮相北京机床展,以创新助力行业发展新篇章
从SCIMC架构到HyperRing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的革新
汉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为燃气厂站构筑安全防线
DSP应用市场的大蛋糕,国产厂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