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格兰富宣布成立全球Mobility团队 聚焦可持续和智能解决方案

格兰富宣布成立全球Mobility团队 聚焦可持续和智能解决方案

2021/2/9 8:17:00

(2021年2月7日,上海)全球水泵及水技术解决方案的领导者格兰富宣布成立Mobility团队,专注为全球范围内的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制造商提供可持续和智能化的水泵和水技术解决方案,助力它们优化水和能源使用足迹。该团队隶属格兰富工业事业部,由格兰富高级销售总监Peter Kiaer领衔,并集合了交通运输领域的行业专家,以支持行业的绿色转型发展。

       格兰富Mobility团队的成立恰逢其时。一方面,人们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日益重视;同时,全球各国政府和公众都对可持续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上述趋势,汽车制造商也加快了对绿色生产和优化转型的投资。其中,越来越多厂商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新的发展机遇。以中国为例,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保有量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15年的发展路线,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到2035年,该规划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据估计,生产一辆汽车要消耗约148立方米的水 ,并产生大量废水。 同时,仅2016年,交通运输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量的四分之一 。因此,汽车制造商加速绿色转型的意义十分重大,通过优化行业的水和能源使用方式,汽车行业有望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Peter Kiaer表示:“交通运输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所有交通运输工具制造商的战略重点。水泵和水技术解决方案是工业流程的关键部分,肩负着绿色节能的转型重任,这赋予了格兰富在汽车产业链中的独特使命。 我们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优化用水,降低工业污废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能源和运营效率。Mobility 团队将与格兰富的经销商携手并进,更好地助力客户实现更加环保的生产实践。”

       “格兰富是一家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企业。能有机会与更多的合作伙伴一道助力全球环境改善,我们倍感鼓舞。”格兰富工业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刘鸿聪表示: “成立专门的Mobility团队非常符合我们推动可持续性经营的理念,即通过不断突破可能性,来实现更高效的能源使用和节水效率。”

       随着工业4.0变革的不断深入,格兰富也在不断精进,开发更智能、更集成的水泵和水技术解决方案,助力客户的数字化转型,从而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此前,格兰富的一系列智能产品已经面世。格兰富的iSolutions智能解决方案超越单一组件,优化整个系统,从2017年问世以来,已经帮助各行各业的客户实现效能再升级。格兰富智能监测系统将水泵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纳入管理,对水泵日常状态、后期维护以及效率和能耗进行全程监测,基于数据为用户的优化方案提供可靠参考。

       格兰富的Mobility 团队将优先聚焦日本、中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的汽车行业客户。未来,该团队将继续壮大人才队伍和产品组合,以更好地满足全球交通运输业的需求。

关于格兰富中国 

丹麦格兰富公司是一家全球性泵业生产企业,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丹麦边昂布市。格兰富在56个国家设有分公司,全球雇员达1.9万人,年产量超过1700万台水泵装置。公司成立至今的75年中,格兰富专心致力于研发与水泵相关的技术、产品,并且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并且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关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1995年格兰富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现设有1个投资控股公司、2个销售公司、2个概念店,22个办事处、2个生产厂、1个研发中心、近1600名雇员,产品广泛应用在工业、建筑、水务等多个领域。

如需获取更多有关格兰富中国的消息,请访问:www.grundfos.cn 。

媒体垂询,敬请联络:      

格兰富中国            百读闻(上海)公共关系咨询有限公司

cozhou@grundfos.com     jiayi.mi@baldwinboyle.com

审核编辑(
夏琨
)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2023年制造业“开门红”,抢滩大湾区市场锁定DMP工博会

新讯与肇庆移动圆满举办“党建和创”共建活动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短波/中波/长波红外热像仪助力高温过程监控

派拓网络:ChatGPT——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

硬核干货丨工业制造领域,为什么选择与“锂”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