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县电厂#7机组小机自动、保护系统调试
2007/7/20 9:19:00
一、概述 邹县发电厂四期工程#7 机组锅炉给水系统配置有2台50%容量的汽动变速给水泵。小机由西门子公司提供,小机型式为:单缸、凝汽式;最高工作转速5203r/min (按汽泵控制);小机设计有高低压两路汽源,自动切换,其中高压汽源为冷再蒸汽,低压汽源为四段抽汽,厂用辅汽作为启动和调试汽源,小机排汽至主机凝汽器。给水泵由日立公司提供,型号为BGM- CH卧式离心泵;额定出口压力31.309MPa、额定流量1714.6m3/h ;最小流量647m3/h 。 给水泵汽轮机电液控制系统(MEH)采用W505系统进行控制。它是基于数字控制的 32 位微处理器,具有现场组态和通讯功能。MEH 控制流程如下:锅炉所需求的给水量由锅炉主控器进行计算,输出4~20mA信号至505,在505内部该指令与就地来转速信号比较,输出至就地伺服阀,控制调门的行程,开大或关小阀门,改变小机进汽量,从而改变小机转速,使小机出力与锅炉的需求相平衡。 小机保护逻辑由DCS实现,同时出于安全考虑将就地手停按钮、超速保护分三路串接在硬接线回路直接跳机。TSI监视系统采用与主汽轮机相同的本特利3500产品,同时还配置有给水泵汽轮机超速监控装置EPRO6350。 小机调节、保安用油由专门的油系统提供。每台小机共有两台交流润滑油泵,一台直流润滑油泵。正常运行时,一台交流油泵运行,一台备用,直流油泵用于异常工况下的紧急后备。当控制油压低至0.8MPa联启动交流油泵,低至0.09MPa联启动直流泵,小机润滑油压低于0.1MPa跳小机。汽泵润滑油压低于0.08MPa小机跳闸。控制油压低于0.25MPa小机跳闸。小机油系统还包括顶轴油泵,用于提供盘车时的顶轴油。 二、相关就地系统简介 1) 调节部分 小汽轮机共有高、低压汽源两路供汽汽源,分别通过高、低压进汽调节阀。其中:高压蒸汽经低压主汽阀、低压调节阀后进入汽缸;低压蒸汽则直接经低压主汽阀、低压调节阀进入汽缸。汽动给水泵调试和低负荷时,由辅汽联箱汽源到小汽机低压进汽阀,用于给水泵冲转;正常运行时,汽源由四抽汽提供;高压汽源作为低负荷时的备用汽源,一般当低压调阀达到一定开度后(#7设为100%),高压调门开始开启。小汽机排汽进入主机凝汽器。其系统布置大致如下图所示: 
调节指令经505送至高低压调门伺服阀,伺服阀与505通过四根线连接,其中两根为24V,两根为4~20mA信号。 2)小机TSI: 小机及汽泵TSI共装有转速探头7只,其中:3只至EPRO用于超速保护;2只至505参与调节;1只用于就地转速表显示;1只用于零转速联启盘车。测速盘为16齿;小机及汽泵TSI还包括小机轴位移探头三只,参与三取二保护;小机振动探头4只,参与振动保护;汽泵振动探头2只,参与小机振动保护;泵反转探头2只,用于联关出口门。 3)小机保护部分; 小机跳闸电磁阀三只,用于实现三取二逻辑。正常运行中,电磁阀带电。当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磁阀失电时泄去安全油,关闭主汽门及进汽调门,小机跳闸。 三、MEH及保护系统实施方案 1、工作原理 DCS根据锅炉主控产生的给水需求作为给水设定,与就地来给水流量信号比较,经DCS计算产生给水泵转速指令,输出4~20mA信号。该指令经硬接线和通讯送至W505,505将该指令与就地来转速信号比较,输出4-20mA至小机调门伺服阀,伺服阀驱动调门动作改变进汽量,从而改变小机转速,最终改变给水流量。简单地说,DCS控制给水流量,505控制小机转速,即主调在DCS侧,副调在505侧,二者共同构成了串级控制。 小机保护逻辑由DCS实现,各保护条件输入至DCS,在DCS内部经逻辑运算,输出保护接点至跳闸回路。同时出于安全考虑将超速保护分三路串接在硬接线回路。小机保护为反逻辑,正常运行时跳闸电磁阀带电。系统共有3个跳闸电磁阀,当任两个失电时,泄去系统安全油,小机跳闸。小机保护逻辑做在DCS,当汽动给水泵组发生任一异常情况时,保护动作停机。 小机控制原理参见下图: 
其中,DCS中小机保护项目如下: 1)手动停机:A、小机WOODWARD505事故跳闸按钮跳闸;B、小机控制画面软“紧急停机”按钮跳闸;C、小机就地按钮跳闸。当按下上述任一个按钮,停机电磁阀动作,泄去小机安全油,关闭高低压主汽门和调门停机。 2)油系统参数超限小机跳闸:汽泵润滑油压低低,泵轴承油压低于0.08MPa跳小机;小机润滑油压低低,小机润滑油压低0.1MPa跳小机;小机控制油压低于0.25MPa跳小机;小机润滑油温高,润滑油温≥65℃。均为三取二逻辑。 3)小机及主给水泵TSI参数超限跳小机:小机任一轴向位移大于±0.6mm;小机超速至5360r/min,三取二;小机超速保护装置A、B、C通道故障三取二;小机振动跳闸,小机前、后X、Y轴振125μm;汽泵振动跳闸,给水泵轴振动高107μm。 4)主给水泵温度保护:泵内推力瓦温度、外推力瓦温度、驱动端径向轴承温度、非驱动端温度任一达到保护值85℃,跳小机。 5)给水参数超限,小机跳闸:汽泵入口压力低,主给水泵入口压力低1.10MPa,且前置泵未跳闸,延时5秒跳闸;汽泵给水流量低跳闸(A、入口流量任一低且最小流量阀未全开(延时3秒跳);或,B、入口流量任二低且流量曾高过。);除氧器水位低低低(-1500mm),两个模拟量同时达到动作值。 6)蒸汽参数超限,小机跳闸:小机排汽压力高高,出口蒸汽压力(排汽真空)低至-50kPa,三取二逻辑。 7)汽泵前置泵跳闸联跳小机:(前置泵跳闸保护动作条件8条:前置泵润滑油压低于0.05MPa;小机跳闸;前置泵轴承温度高85℃;除氧器水位低Ⅱ值;前置泵出口流量低于300t/h且主泵给水进出口温差>15℃,延时15s;前置泵出口流量低于300t/h且主泵给水进出口温差>20℃;前置泵推力轴承温度高85℃;前置泵轴承振动高165μm)。 8)锅炉MFT联跳小机。 四、调试过程 1、505组态调试 1)控制策略:启动模式使用自动启动方式;505原组态方案为串级控制,其主调设定值为流量将给水流量引入505作为过程变量,副调为转速控制回路。该方案可以实现给水控制功能。但存在一个较大缺点:因505无历史趋势,异常时对各变量无法进行分析。专题会确定,将主调功能移入DCS实现,505改为使用转速控制方式。小机指令跟踪问题:经专题会确定,DCS跟踪实际转速。 改变控制策略后,对505组态作相应修改:原使用串级控制未使用远方转速设定,现修改为使用远方转速设定;模入信号原设计为串级控制,使用通道1,4-20mA对应0-2200t/h流量,最低流量371,最高1744t/h;改为转速控制后,仅使用通道6,4-20mA对应2564-5203RPM; MEH与 DCS接口信号作相应修改:原接口信号:给水流量指令;小机跳闸保护动作;小机增转速设定;小机减转速设定;505SHUTDOWN;小机505报警;小机低压调门全关。现改为:DCS至505信号:505(转速)指令;505手/自动切换;外部跳闸;505复位;505RUN;505至DCS:实际转速;505转速设定;505在自动;LP调门指令超限;HP调门指令超限;LP调门指令;HP调门指令。 2)其他参数修改: 高压调门控制偏置出厂默认值为0%。经专题会确定,并按说明书,将偏置设为100%。即:当低压调门全开后,高压调门开始开启。 转速基准(低值):原组态4mA对应2565RPM,20mA对应4929RPM。考虑从0到2565转运行人员干预程度,经专题会确定:4mA对应2565RPM不变;转速基准原20mA对应转速指令为4929RPM,应运行要求改为5203RPM;升速率505默认设置为额定升速度16转/秒;设定值低转速设定为10转/秒按启动曲线进行修改。 测速盘齿数:原设置为32,就地为16齿,依据实际改为16。 3)其他设置介绍: 超速跳闸值为5420RPM;无效转速为200转;未使用临界转速区;执行机构指令为4-20mA,其中:4mA对应全关,20mA对应全开;执行机构未设置抖动量;输出接点#1、#2执行器指令超限和远方控制允许。 4)通讯部分调试:硬回路与通讯并用。 2、保护调试 1)设计有安全油压低跳机,未做组态。依据厂家提供逻辑要求,增加安全油压低跳闸三取二逻辑。 3、试验 1)小机调速系统静态试验。首先,复位小机,建立安全油。然后,从就地用信号发生器增减指令,观察阀门动作情况,并可通过调整油回路零点量程使4~20mA对应阀门全开全关。最后从集控室试验。 2)保护试验:通道测试,油压低画面报警设计不合理。同时应加入任一安全油压低闭锁保护试验。超速试验:验证505超速和TSI超速。做超速保护时:1)DCS控制在手动;2)转速不应低于4929RPM。首先,做TSI超速。从505面板增加转速设定,记录小机保护动作值;其次,做505超速。解除TSI超速保护接点。注意,同时解除小机硬超速保护回路解,避免硬保护提前动作。 五、调试关键点 1、熟悉热力系统及受控对象。对控制系统而言,首先要知道控制对象是什么,通过哪些设备控制该对象,控制变量是什么,就地设备在哪个位置,该设备在系统中起的作用,信号是如何取的,是变送器还是开关。只有对系统熟悉了,才能更好的理解控制策略。同时,针对不了解的设备,从具体实际入手有针对性的查找资料,做到有的放矢、方可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理解控制原理。在知道控制要求后,应尽快转入对控制原理的掌握上,明确如何实现对系统的控制。理论联系实际,并用理论指导工作。只有高屋建瓴、具备大局观,才能明确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做的更好。 3、系统调试的观点。在调试之初,将调试范围仅局限于505上,不能与DCS联系起来,一方面造成接口信号的不全面,同时对505的组态不能完全理解。如,原设计为串级控制,在综合DCS组态的基础上,改为转速控制。若仅仅局限于本系统,不能达到整体理解。对调试而言,也有可能造成效率的下降。 4、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对就地设备应全面、严谨,不留有任何漏洞,要全面把握。如,在调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邹县电厂I、II期DEH伺放卡改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