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与引领:智慧配电先锋加勒电气的成功密码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工业4.0的宏大叙事中,中国制造正以技术创新与全球化视野重塑世界产业版图。镇江加勒智慧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勒电气”)正是这一浪潮中的佼佼者。自2013年创立以来,这家配电领域的后起之秀,从一家初创公司迅速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与服务覆盖全球多国地区,成为众多国际巨头的有力竞争者。
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加勒电气创始人马见雄的战略远见与坚守。作为中国配电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带领加勒电气以“智慧配电解决方案领航者”为使命,在行业升级、国产替代与全球化布局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日前,gongkong®有幸对话加勒电气董事长马见雄先生,他结合行业趋势与企业发展脉络,为我们揭秘加勒电气的成功密码。
初心启航:洞察趋势,勇闯蓝海
2013 年,中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电网建设、数据中心、轨道交通等领域快速发展。彼时,市场对输配电设备的可靠性和智能化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然而,传统母线槽产品却存在能效低、防护等级不足等突出问题,直接导致高端市场长期被外资企业垄断。
“当时,我深刻意识到,只有研发高防护、高稳定性、智能化的输配电解决方案,才能满足未来工业 4.0 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需求。” 马见雄回忆道。
这种洞察力促使加勒电气将研发中心对准工业4.0场景下的电力需求,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智能电网、新能源接入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加勒电气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坚守 “科技驱动” 的定位,成功开发出SMART-LINE系列数据中心专用母线槽,凭借独特的散热设计与智能温控技术,一举拿下江苏省重大装备首台套认证,成为中兴通讯、中国移动等企业的战略供应商。
在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马见雄始终怀揣着 “填补国内高端母线槽市场空白,助力中国配电行业发展” 的初心,致力于在新能源、汽车、楼宇基建等领域实现替代进口。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卫星厅项目中,加勒电气通过全域定制化设计与BIM全生命周期管理,成功替代进口产品,护航这一全球最大单体卫星厅的交通中枢。这一案例不仅验证了其深厚技术实力,更彰显了国产高端配电设备在国产替代进程中的突破。
砥砺前行:技术与服务双轮驱动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全面推进,加勒电气的市场定位愈发清晰且坚定。它不再是单纯的产品提供者,而是致力于成为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和服务升级的践行者。
马见雄将研发视为企业的“生命线”。每年将销售收入的 5%以上投入研发,拥有百余项核心技术专利,产品通过ASTA、CE等国际权威认证,不断推动技术迭代升级,以适应市场的新需求。而在服务升级方面,加勒电气构建了从方案设计、设备安装到运维支持的 “一站式” 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
在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的背后是加勒电气对"不作恶、不造假"核心价值观的坚守。据马见雄介绍,在产品研发环节,加勒电气秉持 “技术诚信”,所有产品必须基于原创技术,拒绝技术仿冒,同时秉承数据真实原则,采用高于国标20%的严苛实验测试标准,确保宣传参数与实测数据零偏差。例如,在研发 SMART - Line 数据中心母线时,同步开发碳足迹追溯系统,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对客户透明开放。
在客户服务环节,践行 “价值诚信”,建立了透明化响应机制,如客户问题48小时闭环处理系统,对复杂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区块链存证,确保服务过程可追溯。
于加勒电气而言,诚信是企业立足之本,更是驱动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的核心引擎。正如马见雄所言:“我希望我们卖的不仅是母线槽,更是可以托付的能源神经。”
逐鹿全球:本地化运营,多元布局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贸易壁垒并存的复杂棋局中,中国企业如何突围?加勒电气的答案是:以技术为锚点,以本土化为路径,将中国智慧融入全球市场。加勒电气自启动海外战略以来,已在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构建起“多点开花”的全球网络。而这些选址背后都有着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
马见雄强调,加勒电气在目标市场选择上构建了三级推进梯队,第一梯队聚焦地理与文化双重临近的东南亚市场,选择印尼作为突破口,这里是 “一带一路” 战略支点,汇聚了高浓度优质客户与活跃的华人商业网络,以印尼为战略支点,成功辐射马来西亚,并沿海上丝绸之路延伸至中东枢纽。面对完全陌生的欧洲市场,采用 “客户领航” 模式进入匈牙利,通过与当地合作伙伴的深度协作,既快速掌握欧盟法规体系,又精准捕捉能源转型下的市场需求痛点,稳健地开拓市场。
“全球化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式的系统作战。”马见雄深谙其道,他提出坚持"三个同步"原则——市场拓展与合规体系建设同步,业绩增长与本地化团队培育同步,商业模式创新与ESG战略落地同步。并将其落实到海外市场的本地化运营模式中,以应对客户标准和文化差异的挑战。例如,在欧洲,匈牙利基地参与的匈牙利时代项目,不仅满足欧盟 CE 认证,还预留了与当地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接口,定制的解决方案既契合时代客户的能效标准,又接入匈牙利电网的峰谷电价数据,助力客户降本增效;在印尼,加勒电气还与印尼当地华人商会、电网公司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发适应热带潮湿环境的绝缘材料,解决了设备锈蚀导致的断电问题,并形成技术闭环,实现了全球化与本地化的深度交融。此外,还加强了对国际贸易政策的研究和应对,确保业务始终合法合规,有效规避贸易壁垒和风险,使全球化战略更加稳健。
破局立新:穿越周期的生存哲学
在高度不确定的行业变局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需要穿透迷雾的战略定力,也需要激发组织活力的管理智慧。加勒电气以"战略锚定"与"组织进化"双轮驱动,构建起穿越周期的能力体系。马见雄直言:"唯有坚守技术主线,同时敢于管理创新,方能在时代浪潮中稳健前行。"这一理念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决策中。
战略定力方面,加勒电气自创立以来,始终深耕低压母线槽领域,拒绝盲目多元化。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攻克“卡脖子”技术,如LX密集型母线的“三明治”结构专利,实现空间利用率提升30%,成为行业标杆。2023-2024年,当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需求萎缩时,加勒电气果断启动匈牙利工厂计划,不仅服务欧洲市场,更成为公司全球化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在管理创新方面,加勒电气升级“铁三角”模式,增设“技术预研岗”和“客户成功经理”,形成“需求-研发-交付-优化”闭环。出海模式从“产品出海”进化到“模式出海”,在匈牙利工厂基础上,输出“中国智造”标准。马见雄强调:“我们不是简单的配电设备的产品生产与服务商,而是客户能源神经的守护者。”
企业的成功最终取决于人。加勒电气在人才选拔中注重专业能力与创新潜力,并通过多元化培训与物质精神双重激励激发团队活力。在社会责任层面,公司致力于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其研发的高效节能产品帮助客户降低能耗,并积极探索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正如马见雄所言:"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我们既要低头赶路,更要抬头看星。"这种对未来的眺望,既包含对技术趋势的洞察,也饱含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切——正是这种双重维度的思考,让加勒电气在破局立新的道路上走得愈发坚定而从容。
能源革命的浪潮永不停歇,随着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的进一步普及,加勒电气这艘快艇,凭借技术创新与全球化视野,正向着成为全球配电领域“智慧配电解决方案的领航者”这一目标破浪前行。

提交
兴泰达推出全自动芯线处理平台 引领行业智能化升级
从“产品出海”到“品牌扎根”:ATGE让中澳制造“双向奔赴”
梅特勒托利多:真金不怕火炼,重量就是金钱
英孚康中大型PLC年交付破万套 ,做对了什么?
低压科创 新质未来|施耐德电气全新一代断路器产品系列生态圈会议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