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以AI赋能自动化生产向自主化运营转型
随着科技加速迭代,人工智能AI正深度渗透各行各业,重塑产业格局。从金融行业智能客服的广泛应用,到医疗领域借助AI实现精准影像诊断,再到物流园区通过智能算法优化仓储配送,AI持续改写不同行业的运作模式与竞争格局,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
在工业领域,从生产流程优化到能源效率提升,AI正成为驱动转型的技术引擎。在近日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施耐德电气向与会者展示了AI在工业领域的前沿应用成果,其中包括融合全新一代以软件为中心的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与AI算法的智能翻牌机。该设备依托分布式控制与多轴并发技术,通过4台控制器精准调度144台电机,既确保翻牌动作完美同步,又能高效绘制复杂图案。这一创新应用充分展现了EAE与AI融合在复杂自动化产线中提升效率和质量的潜能,为工业级应用开辟了新视野。
面向未来,随着AI创新能力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自动化生产将加速向自主化运营(autonomous operations)升级——依托先进技术实现无人化常态运营,推动效率、安全与可持续性全方位革新,并加速能源转型。施耐德电气认为,向自主化运营转型过程中,实现IT与OT深度协同、积极应用创新技术是关键支撑。
深化运营技术融合,打破工业协同壁垒
运营技术(OT)是工业流程的核心,承担着机器与设施的实时控制重任。然而,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OT系统面临与数字化平台和云解决方案集成,以及网络安全风险带来的诸多挑战。通过开放自动化弥合IT和OT之间的鸿沟,工业企业可以实现更快、更高效的生产力,同时赋予自身运营的灵活性,实现按需扩展和持续优化,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施耐德电气通过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EAE)积极推动这一融合趋势。EAE通过软硬件解耦,突破传统限制,实现IT与OT深度协同,让工业领域迈向“即插即生产”。工程师可借助平台轻松完成复杂系统的编程与部署,而厂商间应用软件的可移植性、可配置性和互操作性问题也得以解决。这种融合不仅简化了操作流程,更让AI等先进技术得以顺畅嵌入生产场景,为向自主化运营的转型提供基础。
拥抱颠覆性技术,释放创新最大效能
要保持长期竞争力与发展韧性,企业必须将颠覆性技术深度融入核心运营与业务流程。其中,AI作为代表性的创新技术,正助力企业开拓新的收入来源,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并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加速推进运营脱碳。及早且有效地应用创新技术,能助力企业快速捕捉新机遇,提供更具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更能让运营体系具备技术可扩展的韧性,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施耐德电气积极运用包括AI在内的数字化技术,将AI深度融入应用场景,从预测设备故障到优化资源分配,推动产业实现高效、韧性、绿色的新质转型。其自身的上海普陀工厂在AI等数字化技术的有力支撑下,人均生产效率大幅提升82%,订单生产交付时间大幅缩短67%,新产品上市周期从过去的4-5年压缩至最短6个月,成为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标杆典范。
激发组织活力、制定适配战略并强化安全
自主化运营的核心是激发组织活力,需让各层级员工充分赋能、深度参与。企业衡量转型成效时,不应局限于生产速度、产出等传统指标,而应聚焦战略目标推进与跨职能协作成效。这要求企业通过透明沟通传递洞察,为员工配备必要技能与工具;更需变革领导者带动全职能部门融入系统变革,重塑公司战略与结构,使其与业务目标动态匹配。
尽管不少行业对自主化运营的价值已有共识,但企业常因监管严格、缺乏最佳实践等挑战犹豫不前。破解之道在于制定灵活的解决方案,通过分阶段升级,将AI集成至现有系统,在稳定中推进创新。同时,向自主化运营的过渡,也需要从根本上重塑安全领域的风险管理范式。企业需构建多层防护框架,整合网络防护、实时威胁检测、端到端加密等方案,并配套技能发展计划,确保一线人员能监控和响应威胁。
当前,“人工智能+”行动推进与新质生产力培育,为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创造了良好环境。对企业而言,将AI技术深度嵌入生产运营全流程,向自主化运营方向持续进阶,不仅能释放自身发展的巨大潜能,更能引领产业在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转型中突破升级,为未来工业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提交
【门票限免】华为、大族、富士康等一众名企重磅亮相WAIE全数会智能工业展及大会 附超全参观攻略
抢占智能家居 AI 革命先机!2025 趋势高峰论坛邀您共探感知未来
“智”控全局,施耐德电气重磅发布EcoStruxure边缘智能盒
魏德米勒:以创新联接加速工业智能化
施耐德电气熊宜:生态有多大 AI的舞台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