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物专访

>

处“危”占“机”,全球新经济形势下前瞻性定位——霍尼韦尔过程控制部战略和全球营销副总裁 哈西齐特尔先生 Mr. Harsh Chitale专访

处“危”占“机”,全球新经济形势下前瞻性定位——霍尼韦尔过程控制部战略和全球营销副总裁 哈西齐特尔先生 Mr. Harsh Chitale专访

2008/11/7 9:14:00
2008年霍尼韦尔中国地区用户大会,于10月19日至22日在京隆重召开。近三百名来在石化、化工、油气、造纸、能源等行业的用户和专业媒体参加了本次大会。

  会间,中国工控网(www.gongkong.com)等数家自动化专业媒体有幸对霍尼韦尔过程控制部战略和全球营销副总裁 哈西齐特尔(Harsh Chitale)先生和霍尼韦尔过程控制部亚太区副总裁兼总经理张达川(Desmond Teo)先生进行了采访,共同探讨了霍尼韦尔过程控制业务在中国发展近况和战略发展规划几大 “热点”议题。

  记者:霍尼韦尔在石油化工造纸行业有优势。我们发现在新的行业上霍尼韦尔崭露头角比如说电力,除了传统优势的行业,霍尼韦尔还会关注哪些其他行业?有什么拓展?   

  哈西齐特尔(Harsh Chitale)先生: 除了传统的优势行业石油,化工,造纸纸浆以外,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冶金也是大的行业。我们跟全球冶金行业的公司有很好的关系和业务,同时,在全球的电力行业也有一定市场。

   在新行业,例如生物燃料、多晶硅和煤化工领域,霍尼韦尔业绩增长也非常快,例如,从全球来看,多晶硅业务产能不足,中国和全球市场都在扩充产能中。还有煤化工也是霍尼韦尔这两年在中国市场增长的亮点。

  记者:比较而言,西门子、爱默生等已进一步加大了他们在中国本地化程度,霍尼韦尔在这方面有没有新的变化?

  张达川 先生:霍尼韦尔对本地化很重视。我们的本地化也根据全球的需求进行有序的战略计划,在亚太地区比如新加坡、印度我们有计划的推行本地化。  

  霍尼韦尔在中国本地化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注意到,因为人民币在不断升值,现在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大约是1:6.83,针对升值的上升趋势,我们需要好好考虑本地化。

  大家都知道,霍尼韦尔在天津有一个工厂。在过去的6个月,这个工厂在不断扩充。不仅是在人员方面,还体现在产品方面,例如霍尼韦尔最新发布增强版的Experion Process Knowledge System(PKS过程知识系统)和更新版本的工业无线网络解决方案OneWireless等,这些产品增加了本地化的成分。这些都是霍尼韦尔本地化的具体举措。

  记者:在上午的用户大会的介绍上,我们关注到霍尼韦尔为上海金山石化成功实施了“一揽子维护服务”方案,霍尼韦尔如何来定位服务业务的发展?

  哈西齐特尔(Harsh Chitale)先生: 服务对霍尼韦尔是很重要的,占我们业务量中的很大比例。霍尼韦尔在服务方面有很多方式,从简单的提供备品备件到现场解决问题,还有升级改造、常年服务合同等,提供给顾客,让客户从中做出选择。

  霍尼韦尔过程控制在全球大约有2,500多员工进行服务,提供的是24×7服务,可以说是无间断服务,就是提供一天24小时,一周七天的服务。我们还提供给客户远程服务,进行评估诊断。这其中,也包括很多增值服务。

  记者: 现在中国市场DCS的价格竞争激烈,霍尼韦尔有什么新的举措来面对这种挑战?

  张达川 先生:作为全球最大的一家过程控制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霍尼韦尔地区感受到在中国竞争很大。相信很多国际厂商在中国做生意,都会有价格竞争和成本压力很大的同感。

   霍尼韦尔希望在给用户提供最优秀的方案和服务时,不仅仅是给客户提供成本优势,还要想办法提高价值,怎样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比如说如何提高产能,扩大产出,协调用户的系统等。这都是霍尼韦尔所关注的,我们关注的是整体为用户带来的产出,不单是价格方面。

  中国工控网: 在集成自动化总包服务(I-MAC)推出同时,霍尼韦尔中国仪表方面本土化生产的进程如何?国内市场,除与川仪合作以外,还有何设立独资或者合资控股工厂等发展业务规划?国际方面霍尼韦尔2007年收购了ENRAF之后,有何新的战略方面的调整?综上,今后霍尼韦尔在中国和全球市场,是否会把仪表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现场仪表本身也有多种类体系的产品,例如压力、物液位、分析仪表等,霍尼韦尔今后有无重点发展的“主打”产品? 

  哈西齐特尔(Harsh Chitale)先生: 首先我要澄清的是霍尼韦尔的集成自动化总包服务(I-MAC)的策略和传统的DCS四层结构中的Level 1(现场层)和Level 2(设备层)打包是不一样的。我们的I-MAC更着重于Level 3(监控层) 和Level 4(管理层),与Level 2的整合。霍尼韦尔认为:如果说过去Level 1和Level 2整合在一起主要是因为现场总线协议比较新,还不成熟,。即是为了降低风险,将Level 1和Level 2整合到一起。但是,现在协议已经很成熟了,风险也已经降低。我们在市场上也很少看到项目中将Level 1和Level 2整合打包在一起的情况。但是Level 3 和 level 4 的整合会帮助工厂省下数百万的投资效益。

  我们在中国传统项目上多是MAV (主自动化供应商),MAV方式是和系统有关系的。MIV(主仪表承包商)方式则是包括现场仪表的。在前几年的中国市场上MIV方式是比较多的。但是全球范围内是I-MAC 和MAV方式联系更紧密。

  霍尼韦尔的I-MAC要求所有的操作人员的技能在生产投运之前都是培训好的。比如说,通过仿真操作员系统培养操作员的操作技能,即将业务系统和自动化系统预先结合好,在开厂那天,业务就可以真正高效率的运转起来,大大提高了效益。所以说, I-MAC是MAV 的延伸。

  对于现场仪表,霍尼韦尔也非常关注的。与市场上很多自动化和仪表厂商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更倾向于高价值和附加值的现场仪表。比如说防腐蚀仪表产品,市场小但是技术含量高,价值也很高。我们还收购了First技术公司的气体探测等产品和服务,2008年新推出用于工厂罐区的微波雷达液位-Versal Level系列新产品,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仪表范围。

  记者:您认为全球金融风暴对石油石化行业和相关的行业自动化市场有无影响?全球经济不景气对霍尼韦尔过程自动化的营销方面有什么影响?

  哈西齐特尔(Harsh Chitale)先生: 自动化现在应用很广泛,而且呈现良好趋势。当全球经济不景气时,对生产力方面的压力使得人们对生产效率、能源效率等越来越关注。

  世界经济对石油石化等行业的确都有不同影响。但是,人们已经适应了使用自动化,所以即使出现经济危机,自动化也有自己的市场。现在,面对寻找石油化工公司项目机会的压力时,我们发现市场越来越倾向于转向怎样提高产能,如何优化现有产品,这需要霍尼韦尔在内的全球自动化厂家投入更多来解决如何利用更先进的自动化产品和技术解决能耗的问题,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些新的市场趋势。

  对于霍尼韦尔过程自动化来说,我们在全球的业务,50%的项目是为了新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另外的50%是提高现有产能和产品的效率。当经济不好时,这方面显的很重要,对于霍尼韦尔来说,我们在全球有一个庞大的客户群(保有量基础),它们需要不断的维修维护和升级,所以这方面霍尼韦尔不会受很大影响。

  中国工控网:中国和印度同属世界经济发展的“四大金砖”之一,Harsh先生本人曾在印度多年,请您比较中国和印度自动化市场的共性和差异。您认为中国自动化市场今年有何变化?

  哈西齐特尔(Harsh Chitale)先生: 从我个人经验来看,中国和印度市场有很多相似的情况,他们的市场增长非常快,而且市场基础设施庞大。短期内,中国和印度的自动化市场可能会有减缓,但是从长期来看,随着水泥、钢铁、建筑市场的增长,他们的增长空间都是很大。而且,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市场都对外界新的全球技术接受度高,能开放性的接收这些新技术。

  中国有着很强的生产经济,注重制造业的发展,制造在GDP中有很大比重,中国在新项目方面投资很多,比重也很大。印度以服务经济为主,他的生命周期服务要比中国成熟。印度服务比重大约占5%,而中国是2%~3%。但目前来看,整体上说,霍尼韦尔自动化在中国的业务比印度好。  将来,我们肯定是会同样重视这两个国家。因为,这两个市场对于霍尼韦尔来说,他们在全球市场的增长都是最高的,年增长率都可以达到20%到30%。

  中国工控网:2007-2008年,霍尼韦尔在已有优势领域,如先进控制(APC)、煤化工、乙烯、多晶硅等取得了很多突破。在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开始出现新特点,冶金行业产能过剩,电力行业从2007年已开始投资趋缓,石化行业,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已经明确发布对外新闻表示要缩减投资,化工行业由于本身行业特点,投资速度也增长有限,霍尼韦尔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和各大行业投资增长速度减缓和自身业绩增长压力的问题?能不能预计未来霍尼韦尔新的业绩增长点?

  哈西齐特尔(Harsh Chitale)先生:在中国,霍尼韦尔未来新增长点,将是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服务(LIFE CYCLE MANAGEMENT PRPGRAM SERVICE,简称LCM项目服务)。

  在全球范围来看,在每投入100<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霍尼韦尔捐赠价值100万美元物资助力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霍尼韦尔ADS,筑牢工厂安全生产的第二道防线

实现工厂互联,构建“美丽中国”

至联致远, 霍尼韦尔发布首款支持工业物联网的ControlEdgeTM PLC

美国L.A. Turbine和德国基伊埃集团加盟霍尼韦尔“互联工厂”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