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物专访

>

龙芯中科携手中嵌科技,点亮工控“中国芯”自主创新之路

龙芯中科携手中嵌科技,点亮工控“中国芯”自主创新之路

2025/7/18 10:43:43

近年来,“卡脖子”之痛让中国科技产业深刻意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求不来的。在工业控制这一关乎国家命脉的领域,一颗“中国芯”的自主化进程,既是一场技术攻坚战,更是一场信念与时间的持久战。


龙芯中科与中嵌科技,前者是二十余年磨一剑的国产CPU破局者,后者是深耕工控系统自主化的“实干派”,二者的紧密合作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更在工业领域构建起中国自主可控的生态壁垒,不断推动行业迈向“自主、安全、可靠”。


日前,中国工控网总裁潘英章与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胡伟武,以及中嵌科技董事长李驹光博士展开深入交谈,共话国产芯片在工业控制领域的破局之路。

                

微信图片_20250530154409.jpg

从左至右依次为:

中国工控网总裁潘英章

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胡伟武

中嵌科技董事长李驹光博士

                         

                          

以下内容根据访谈整理:


破局:廿余年技术长征打破“芯”封锁


时间拉回到21世纪初,彼时,中国芯片产业深陷“缺芯少魂”的困境。国内工控、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高度依赖X86和ARM两大架构,核心芯片几乎全部来自英特尔、高通等国际巨头。在此背景下,自主创新的渴求愈发迫切,龙芯的诞生恰逢其时。其长达20余年的技术长征,夯实了自主可控的信心和底气。


Q:龙芯中科的发展史是国产芯片自主化历程的缩影,这个话题对于胡老师而言想必有很多感触。请问关于龙芯都有哪些独有的故事?


 胡伟武:龙芯中科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001年至2010年,我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组建团队开启龙芯CPU研发,我们怀揣“中国怎能没有自主 CPU”的信念,毅然起步。2010年开始,龙芯中科开展市场化运作。2022年起,龙芯中科在科创板上市,开启生态建设新征程。


以五年规划回顾来看,

第一个五年:重点是解决“要不要做自主 CPU”问题。

第二个五年:核心是解决“要不要用自主 CPU”问题。

第三个五年:明确构建自主生态体系的目标。

第四个五年:龙芯迎来快速发展期,营收和性能实现了双10倍增长。同时,推出了自主指令系统 “龙架构”,成功摆脱对美国的技术依赖。

第五个五年:龙芯中科在科创板上市,加速生态建设。目前,龙芯CPU性能达到市场主流水平,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软件生态仍有待完善。在碎片化且壁垒不高的工控领域,龙芯生态优势突出。

               

携手:推动国产自主可控工控系统发展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用”,龙芯的技术突破最终要落地到实际应用场景中。在工业控制领域,国产芯片与自主系统的深度融合正成为破局关键。对此,长期深耕工业互联网的中嵌科技有着深刻体会。


Q:除了技术攻坚,产业生态的协同创新同样重要。李博士,能否讲讲国产芯与工控系统“联姻”的故事?


 李驹光:中嵌科技是一家工业互联网与工业控制系统公司,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致力于将高性能工业计算技术、工业互联技术及先进控制技术应用于装备控制、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新能源、工业物联、轨道交通、空天及防务等领域。基于自主可控技术的大型工业控制系统,一直是我国的短板,我们创建企业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把工业控制系统看作一个信息系统,CPU就是系统的源头。以前国内没有专业的高性能CPU厂商,都是用国外的CPU或基于国外技术的CPU。最近20年来,各行业对工业信息安全的要求提升,以龙芯为代表的国产CPU厂商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站在中嵌科技的角度上讲,我们这么多年努力要构建一套全自主的工业控制系统,一定要选择一个值得我们长期跟随的CPU厂商,从我们过去多年的合作情况看,龙芯中科是完全满足我们要求的。基于两个方面,一是龙芯技术的自主可控度,这一点毋庸置疑;二是龙芯产品线三大系列的布局,完美地契合了目前主流工业控制系统的云、边、端架构。我们以龙芯全系列处理器为基础,构建了完整的大型工业控制系统,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现场应用需求。


龙芯团队的组建至今已有二十余年。我早在中科院自动化所工作时,便一直关注。从2001 年胡老师在中科院计算所组建研发团队,到2022年龙芯中科在科创板上市,这一路堪称 “二十年磨一剑”。此前阅读《龙芯的足迹》一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龙芯这一路走得很艰辛,但正是这种艰辛和坎坷,才铸就了龙芯的根基与灵魂。


Q:芯片是高技术密集型产业,自主知识产权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壁垒。如今强调的自主可控,必然离不开背后长期的投入和坚持。中嵌与龙芯如何通过自主知识产权,构筑起中国芯片技术的护城河?


 胡伟武:龙芯的护城河体现在“三个自主”:第一是基于自主IP的芯片设计;第二是基于自主指令系统的软件生态;第三是基于自主工艺的芯片生产。龙芯从2001年起步到2020年自研指令集,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和生态打磨,在体制和市场的优势下筑造了“时间护城河”。这种护城河无法通过短期突击跨越,即便竞争对手想追赶,至少需要15年的持续投入,而龙芯已率先完成技术代际积累,最终构建起自主IP、工艺和生态的立体壁垒。


 李驹光:工业信息安全的核心是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工业控制系统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工业领域的神经中枢,其安全性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中嵌科技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基于自主可控技术的大型工业控制系统,从根本上解决工业信息安全问题,这也是我们选择与龙芯深度合作的核心原因。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各个行业都大量使用国外的控制系统,这对我们国家的技术自主和工业信息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因此,工业控制技术的自主化,对保护广大工业企业乃至国家的利益、防范经济损失,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Q:中嵌科技与龙芯中科在哪些具体项目或产品上展开了深度合作?双方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合作成果如何推动了国产自主可控工控系统的发展?


 李驹光:近十年来,中嵌科技与龙芯中科在自主工业控制系统领域展开了深入的合作。中嵌科技以龙芯CPU为基础,研发了从部件级到系统级的全系列产品,覆盖电力、能源、装备、空天、防务等诸多领域。


Q:中嵌科技与龙芯中科有超过十年紧密合作历史,特别是在工业控制系统及嵌入式产品领域,联合推出了多个国产替代解决方案。国产替代的目的是“用得起、用得好、靠得住”,龙芯中科如何做到这一点?


 胡伟武: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改革开放以来长期面临依赖进口的困境。即便现在控制器仍多为西方品牌垄断,而此类控制系统直接关乎生产力安全。2010年起,涉及国家安全的装备系统逐步替换为龙芯芯片,党政机关累计部署超百万台龙芯电脑。初期用户因技术生态差异存在适应期,但随着性能提升和成本优化,客户逐渐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选择。当前龙芯的竞争力已超越单纯自主属性,而是具备更高性价比优势,更强的问题解决能力。我希望今后大家选择龙芯是因为龙芯性价比高,并不仅仅是因为龙芯自主化强。


Q:国产芯片的发展已经走出了“有没有”的阶段,现在正在向“好不好”、“强不强”发展,对于国产芯片来说,如何巩固和扩大优势?


 李驹光:我们认为在未来的3~5年,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领域将是包括龙芯在内的国产芯片的重要的应用板块。基于自主指令级的龙芯处理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将会更深和更广的应用,因此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好应用和推广的角色,努力让国产自主可控的工业控制系统在全球的竞争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重构:加速国产自主可控工控系统布局


从技术攻坚到生态协同,龙芯与中嵌科技的合作已超越企业层面,成为中国芯片产业打破国际垄断、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缩影。然而,放眼全球,芯片产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芯”生态迫在眉睫。


Q:龙芯与中嵌的分享,让我们看到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协同创新,龙芯中科与中嵌科技开启的不只是企业之间的合作,更是在构建一个属于中国的芯片应用生态。对于龙芯中科来说,这种合作将如何影响整个行业?


 胡伟武:过去中嵌等合作伙伴选择龙芯,很大程度源于对自主化的情怀。未来,我希望合作伙伴选择龙芯是基于龙芯的性价比更高,比X86、ARM架构芯片要好用。另外,我希望双方合作要实现核心装备的完全自主化。


Q:一花独放不是春,对中嵌科技而言,我们如何通过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长远发展?

李驹光:龙芯中科提出的建设第三套信息技术体系,是我国突破技术封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也是工业互联网安全可控的核心保障。


从中嵌科技的实践来看,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从技术突破、生态共建、行业应用三个维度协同推进。第三套信息技术体系不仅是技术替代,更是产业升级的支点。中嵌科技愿以“工控场景连接器”的角色,联合产业链伙伴,推动包括龙芯在内的国产芯片从“可用”向‘好用’的跃迁,为数字中国筑牢安全底座。

                  

gongkong®观察


龙芯中科与中嵌科技的探索之路,是我国国产芯片产业发展的精彩缩影。从突破“卡脖子”的核心芯片,到落地严苛应用的工控系统,龙芯中科与中嵌科技共同谱写了一段关于信念、坚持与共赢的故事,更展示一条中国芯片不断走向自主、走向强大的进阶之路。


同时,龙芯中科与中嵌科技的合作模式,为国产芯片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双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各自在芯片研发和工控系统集成方面的优势,实现了技术协同创新与资源整合。这种紧密合作、共创共赢的模式,有助于凝聚产业链上下游力量,构建完善的国产芯片应用生态。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芯”唯有持续坚持自主创新,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协同效应,方能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为我国工业控制乃至更广泛的科技领域发展注入澎湃动力,点亮属于中国的科技强国之路。这不仅是龙芯中科与中嵌科技的使命,更是我国全体科技工作者共同的担当。


审核编辑(
吴新慧
)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天硕工业级M.2 NVMe SSD固态硬盘高精度温控系统守护数据安全

Okta与派拓网络宣布提供统一的AI驱动安全架构以应对身份攻击

线控技术重构汽车电子架构,电感式位置传感器成就标杆应用

“低空经济” 崛起,2025无人机市场暗藏哪些潜力趋势?

天硕工业级M.2固态硬盘冷启动+热调频适配超宽温工业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