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合作

当前页面: 首页 >供求信息 >ITE/Siemens EE3B020

ITE/Siemens EE3B020

供稿:厦门雄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015/10/23 16:15:11

0 人气:3

  • 型号:ITE/Siemens EE3B020

  • 数量:10

  • 制造商: 厦门兴锐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有效期:2019/2/1 0:00:00

描述:

ITE/Siemens BQ2B025

ITE SIEMENS BQ3B030L

ITE/Siemens BQ2B015

ITE/Siemens EE3B020

ITE/Siemens CED63B015

ITE/Siemens B370

ITE/Siemens EE1H015

ITE/Siemens Q240

ITE/Siemens Q230

ITE/Siemens EE3B030

ITE/Siemens EE3B020

 记者:近年来,欧美国家纷纷拿出产业振兴计划,美国推出“再工业化”,德国高举“工业4.0”,日本要求“产业回流”。在您看来,制造业缘何再次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或者说为何要提出这一纲领?

  黄阳华:根据我们对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和对策的跟踪研究,发达国家近年来重视制造业既有痛定思痛的因素,也有应对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战略性部署的考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深刻反思危机爆发的根源,也对比产业结构不同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中的迥异表现,重新认识了实体经济对于一国经济增长和稳定的重要意义。其中,备受推崇的便是德国。德国依托强劲的实体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稳健表现可谓“一枝独秀”,不仅是欧元区国家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坚力量,而且成为美、英等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灵感来源”。反思最深刻的应该是美国,对美国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大量的评估和研究,发现将制造业转移至低成本国家后,发达国家专注做研发、设计、品牌、营销这些所谓的价值链高端环节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没有制造业,大量的研发没有载体,科学、技术、产业化、商业化各环节脱机,研发成果难以本土转化。

  换言之,产业链破碎不利于创新链的发展。长此以往,创新经济和服务业升级都将是无本之木,经济社会发展有可能陷于停滞。更危险的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当新一轮工业革命大潮席卷而来时,发达国家可能丧失把握新工业革命的能力。这不是危言耸听,工业革命和大国兴衰史上多次出现过这种案例。

  我想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同样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所不同的是,中国制造业整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一定的差距,虽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后期阶段,但是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市场结构和地区结构还有很多不均衡之处。所以,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既要顺应未来全球工业化的大趋势,又要立足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中国制造2025》是有重大意义的。

  记者:据您了解,当前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呈现何种态势?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是,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在您看来,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优势和挑战在哪里?

  黄阳华:确实,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这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一个基本判断。从当前我国工业的运行情况看,这两年制造业的发展状况较为困难,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还有很多的优势和潜力的,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是世界上制造业体系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即便是按照分类最细的产品分类,除了极少数产品中国不能生产,绝大部分产品中国都能生产。其次,大部分的制造业行业都具有较强的全球竞争力。

  近年来有观点认为中国制造成本上升已经弱化了我国的竞争优势,但是决定国际竞争力不仅仅是绝对的生产成本,而是要同时考虑生产效率。我国大部分产品还是有竞争力的。此外,我国制造业积累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如果加以充分利用,对我国制造业的提升潜力较大。再次,我国有庞大的市场需求优势。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计算,2013年中国的总需求已经超过欧盟、美国的50%,是日本和德国的1.77倍和2.56倍,最后,我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关键点上可以集中资源重点突破。

  当然,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的提升难度大,两化融合没有成熟的促进模式,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受制于人,制造业创业活力不足,制造业人才储备不足等。记者:在《中国制造2025》里,政府描述的突围路径是这样的:以创新为核心,在推进工业信息化的同时提升基础工业能力……在您看来,《中国制造2025》这一纲领将给制造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对于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您有何对策性建议?

  黄阳华:前面我已经说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是《中国制造2025》的一大亮点。如果制约中国制造业的“卡脖子”问题能够有效突破,那么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将会有显着的提升,也会为今后迎接新一轮产业变革做好更为充分的准备,甚至在某些领域引领全球产业变革。

  《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纲领性文件,明确了中国实现工业强国的目标,对制造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还需要将纲领性文件进一步细化,更为重要的是强化落实。

  对于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我想有至少三点需要在战略层面引起高度重视。

  第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营造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环境。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不足10%,远低于虚拟经济,这样的大环境会导致资本、人才和企业家精神等生产要素流出制造业。如果全社会没有尊重制造业、敬畏制造、重视制造业人才的社会氛围,实现中国制造强国目标将缺乏基础。

  第二,制造强国不能局限于制造业本身,还要高度重视制造业升级对国民经济体系升级的核心作用。因此,在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提高幸福水平的需要。

  第三,高度重视新型生产要素的积累。数据将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生产要素,这个判断基于制造业智能化趋势和发达国家的战略部署作出的。未来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可能来自于数据,除了要在硬件方面强化工业基础能力,还需要在数据要素方面提前布局。这又反过来“倒逼”我国要高度重视制造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从最基本的层面夯实制造强国的基础。


兴锐达不吹牛!想要比同行低15个点!请贵宾来电!保证满意!

SIEMENS ITE QJ3-S225

ITE/Siemens BQ3B040

ITE/Siemens EE3B020

ITE SIEMENS X104PBG

ITE/Siemens Q225

Siemens NF351

ITE SIEMENS M213C92L

ITE/Siemens B115

ITE/Siemens BQD130

ITE/Siemens EE3B020

ITE/Siemens B270

ITE/Siemens HHED63B015

Siemens ITE SLID4630

联系人:刘锦燕

手机:13295922579

电话:0592-5580706

传真:0592-5361191

邮箱:LJY_05228@163.COM

QQ2711934024

QQ:2574619415



联系方式:
  • 电话:0592-5580706/13295922579
  • 传真:0592-5361191
  • email:LJY_05228@163.com
更多内容请访问 厦门雄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http://c.gongkong.com/?cid=52360)

手机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

工控网APP下载安装

 

我来评价

评价:
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