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应用设计

>

用好新型粗纱机的技术探讨

用好新型粗纱机的技术探讨

2008/2/26 11:07:00
众所周知,我国棉纺粗纱机的技术进步在过去几十年中相对传统纺纱的其它设备显得较为滞后。这其中有多道粗纱机改单程粗纱机,并受细纱机技术进步牵制的因素,也有受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超大牵伸细纱机研制开发争论的干扰影响。我国棉纺工程技术人员早就提出过粗纱工序作为并条工序与细纱工序中间的过渡环节,认为并条再通过牵伸、加捻、卷绕等方式增加了新的不匀,当时乐观地认为只要细纱机搞成超大牵伸,粗纱工序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取消。当前,我们面临着,一方面代表国际最新技术的粗纱机大量投放市场;另方面超大牵伸细纱机不仅国际上早已开发成功并投放市场,而且在国内有的厂家已捷足先登,在2003年全国传统纺环锭细纱机技术进步专题研讨会上宣称已研制出四皮圈牵伸的超大牵伸细纱机。技术进步是永无止境的,但任何事情要结合我国实情。我国目前环锭纺纱锭高达6000多万枚,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大部分设备不够先进,即使超大牵伸细纱机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到推广也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况且,超大牵伸细纱机价格较高、占地面积大、管理维护要求高等条件局限于高档次的产品。既然远水救不了近火,就需把主要精力放在新一代研制开发的粗纱机上,这也是本人撰写此文的本意。下面就现代粗纱机的前后配置,如何开好,用好现有新一代粗纱机谈一些个人看法。 1 我国粗纱机使用现状 我国A字头竖锭式粗纱机例如A453、A4.56、A4154系列曾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仍无技术上的突破。由于上述粗纱机结构上的缺陷,关车时牵伸,卷绕机构不同步产生的细节影响了成纱单强不匀率、重量不匀率和细纱断头率,而关车细节始终是粗纱机的症结。随着无梭织机对成纱质量及布面实物质量的要求,也随着品种档次和单产的提高,认识到粗纱质量的重要性,也证实了成纱质量及细纱断头率的80%均由粗纱质量引起。为此,进入九十年代后,伴随着无梭织机大量引进,新型吊锭式粗纱机如日本丰田FLl6、西德Zinser660等粗纱机相继引进,我国也先后研制开发出新一代粗纱机,如FA413、FA422、TJFA458、FA31、ASFA411、EJ521等型号粗纱机已大量使用。 近几年还开发出取消铁砲、锥轮三自动、防细节、张力微调及成形等机构,采用计算机按输入的数学模型程序控制主电机与卷绕电机的变频器,使各电机按要求速度运行。如FA481、FA491、FA431等机型已投放市场。上述粗纱机的研制具有现代粗纺工程的特征,即实现高速度、高张力、大捻度、重定量、大牵伸。在质量上具有尽可能小的粗纱伸张率,达到Uster97公报5%水平的粗纱条干Cv%值,并满足细纱机牵伸要求,良好结构,趋于完美的高质量粗纱卷装。 在实际生产使用中,由于以悬锭粗纱机(铁孢居大多数)为主的各机械厂在设计上均重视粗纱张力引起的伸长及开关车出现的细节等影响后道质量的难点,大多厂家配以变频调速传动,有较好的慢速启动性能,使前罗拉纺出速度与卷绕速度同步下降,有利细节减少。有的厂在纺纱段设置张力检测器,使张力变化信号经计算机比较后的信号控制变频调速的主电机与伺服电机按要求运行,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拖动锥轮皮带,实时移动要求的距离,使张力变化在大、中、小纱趋于一致。高效假捻器的使用使前后排锭间差异更为理想,纺纱张力更为稳定,在锭速1000转/分条件下台时断头在0.5根以内,基本上能实现高速、高产、高效率。对温湿度、原料适应性也明显好于传统竖锭式粗纱机。 有些厂家在选用悬锭式粗纱机时,以精梳纱产品定位时,为保证成纱质量的稳定性,选用一些关键的进口器材,如SKF1500L)型四罗拉双胶圈牵伸机构、317、315不处理软胶辊、德国西门子公司电子元件及控制开关,使粗纱条干能稳定在Uster公报5%~10%水平。 牵伸系统选用D型牵伸成为主流。其优点在于,除了克服原三罗拉双短胶圈主牵伸区既集中又牵伸而影响纱条牵伸的缺陷,还由于采用D型牵伸加捻的粗纱可达到前罗拉中心点,粗纱捻度传递均匀,有利于改善粗纱光洁度。 悬锭式粗纱机在生产实践中,由于机械整体制造精度、关键器材、工艺配置与国外同类机型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反映在安装调试后投产的粗纱机磨合期较长,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该期间配件损坏率较高,粗纱断头率高,稳定性不够理想。从部分棉纺厂反映的情况看,对某些厂家粗纱机反映问题较多,主要归纳如下: 1)主传动轴与机头传动轴原用园筒式联轴器易磨损,更换不便。 2)万向节头处有异响,特别是在换向时更明显。有的万向轴上因卡簧槽浅造成卡簧脱出,使筒管传动轴不转造成坏车。 3)下清洁器梳刀梳集的废棉由真空吸入管内,但因总风力不足,加之风机位置设计在机尾,造成靠机头一端下绒花常堵塞在管内吸不走,影响清洁效果。 4)反映粗纱机卷装尺寸做不大,实际定长只能在2500米至3000米,再高则出现断头较高现象,未能发挥新型粗纱机高效率高产量的效果。但有的厂通过器材、工艺优选粗纱定长可达到4000米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000米。 从进口同类型粗纱机看设备安装调试磨合期一般十天左右,甚至更短。希望纺机制造厂能在制造材质、精度、可靠性、稳定性上狠下功夫,缩小与国外的差距。 当然,除了上述粗纱机本身的问题外,从考虑粗纱质量与细纱的单产、效率、质量等指标的相关性,则必须兼顾可能影响粗纱质量的前道工序的设备、工艺及因粗纱质量、工艺参数等影响后道工序即细纱机的成纱质量及工艺参数调正。也即要纺出高质量一流水平的纱线要从总体上考虑,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讨论。 2 新型粗纱机对前道工序的要求 鉴于现代粗纱机高速、高张力、大卷装等特点,在设计时采用的器材、工艺、质量要求等必须满足上述要求。由于在高速、高张力条件下实现大卷装粗纱则必须做到二点:首先在质量上做到前罗拉输出的粗纱条内在结构要良好(即须条伸直度、平行度、棉结、短绒、紧密度均要好);条干均匀度要好(粗纱条干cv%值<3.5%);重量不匀率要低(粗纱重不匀率<0.9%);强力差异要小,基本无纱疵夹人。其次,对卷绕部分有更高更可靠要求。不仅能适应重定量卷绕的同时,要求过纱通道有更小的阻力,且要求成形为大卷装时不冒纱,不塌肩,飞花不易附人。要做到以上指标,前道工序重点注意以下方面: 2.1 要有先进设备组成的前道工艺流程 粗纱机本身设备状况可靠性是最起码要求。此外,前道原料优选,设备选型,工艺、操作、空调的调正均满足粗纱机高速、高产、高效率配套要求。现代粗纱机对前道工序的设备配置上一般均采用全流程清梳联、中、高档精梳机、有导向皮辊、压力棒曲线牵伸的高速并条机。 2.2 并条机配有在线检测装置 生产实践告诉我们,并条机生产的不正常(例停车频繁、清洁不良等)必然影响到粗纱机生活不好做。对末道并条机讲,除了满足粗纱规定的定台定量供应外,必须强调二点:一是并条机牵伸系统上下罗拉要有良好的清洁系统,防止飞花或纱疵附入条子造成粗纱断头。二是应配备性能优良稳定的自调匀整系统,实行在线检测贝(例立达公司RSB—D30C并条机)使末道并条机为粗纱机提供重不匀率低(号数稳定),条干均匀度好、内在结构好的熟条。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厂家忽视并条机的选用,仍用普通型并条机配置,从而使新型粗纱机生产效率低,卷装定长无法突破,与传统粗纱机几无优势可言,应当引起注意。 2.3 喂入粗纱机熟条定量可适当偏重 过去棉纺厂为提高各道制品的质量最常用的办法是轻定量、慢车速。作为并条工序讲,不仅要增加机台配置,降低劳动生产率,而且定量过轻,伸直度好的熟条经粗纱导条罗拉时将增加意外伸长。适当增加熟条定量还可在质量上进一步降低条子外不匀、改善条干,同时在工艺上更为适应新型粗纱机大牵伸倍数的实施。只有发挥和利用大牵伸倍数才能有利提高快速纤维与慢速纤维的比值,使通过加大牵伸提高快速纤维伸直平行度,利用较多数量纤维之间形成较强的磨擦力场,达到粗纱牵伸区纤维变速点的稳定,从而有利于粗纱质量进一步提高。末并条子定量可掌握在20克/5米~22克/5米。 3 新型粗纱机与细纱工序的匹配 新型粗纱机提供给细纱机的粗纱制品与传统粗纱机不同之处是:卷装大;定量重;大捻度;紧卷绕。细纱工序对粗纱制品能否适应?有哪些相应要求,下面分别予以讨论。 3.1巷装大对细纱工序的要求 卷装大首先在细纱上托锭改吊锭,其次,卷装大、份量重、高度高,瘦小的工人难以胜任。此外,使用吊锭退绕对成纱质量有多大影响,采取那些相应措施来改进。 3.1.1吊锭的选用 大卷装粗纱目前广泛采用单层六列吊锭粗纱架,由于本身重量较过去增加一倍以上,除非采用积极式退绕,否则因牵拉都可能有一定伸长。特别是粗纱退绕仅靠上端悬挂的支点退绕,其回转时退绕张力为经向张力和轴向张力的合力。同时,在退绕至小纱时张力影响更大,因为小纱时除经向力的作用,还有使粗纱管在垂直平面发生摆动的力矩,尤其当吊锭因本身使用回转不灵时就出现小粗纱有较大幅度的前后摆动。在吊锭的选用上,不少使用厂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吊锭的生产厂家、型号、本身质量选择不够了解。有的厂同时使用几种规格、几个厂家的吊锭;有些厂将用于传统粗纱改吊锭的DDl型用于大卷装的粗纱退绕上,使退绕出现明显的附加不匀,且吊锭损坏严重。为此,要求吊锭的选用要高质量有品牌的吊锭,并最好进口聚甲醛及聚酰材料。对吊锭质量要做到:回转部件例如上、下圈、保持架、钢球等零部件尺寸稳定、精度高、光洁度好。通过精细装配后回转灵活,间隙小,飞花不易附人。此外,支片开档要尺寸稳定,做到支片座外径与吊锭壳配合间隙尽量小,且支片锁紧可靠,无间隙晃动。 吊锭规格选择上,按国内企业及部分进口粗纱机卷绕要求看,FA系列,锭距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助力企业恢复“战斗状态”:MyMRO我的万物集·固安捷升级开工场景方案

车规MOSFET技术确保功率开关管的可靠性和强电流处理能力

未来十年, 化工企业应如何提高资源效率及减少运营中的碳足迹?

2023年制造业“开门红”,抢滩大湾区市场锁定DMP工博会

2023钢铁展洽会4月全新起航 将在日照触发更多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