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应用设计

>

一文读懂轴承振动分析的基础原理与关键指标

一文读懂轴承振动分析的基础原理与关键指标

2025/7/18 9:46:38

不平衡:偏心旋转引发的振动 不平衡是导致轴承振动的常见原因之一。当轴承的旋转部件质量分布不均匀,就会产生不平衡。想象一下,一个旋转的轮子,如果它的一侧比另一侧重,在旋转时就会产生离心力的波动,进而引发振动。这种不平衡可能是由于制造误差、部件磨损或安装不当造成的。例如,在电机的转子制造过程中,如果其质量分布稍有偏差,在高速旋转时就会产生明显的振动。 不对中:轴线偏差带来的振动 不对中也是引起轴承振动的重要因素。当两个相互连接的部件,如电机轴与负载轴,它们的轴线没有精确对齐时,就会出现不对中现象。这会使轴承承受额外的力,导致振动的产生。比如在工业传动系统中,联轴器连接的两根轴若不对中,运行时轴承就会受到异常的径向和轴向力,从而引发强烈的振动。 磨损:长期使用的“后遗症” 随着轴承的长期使用,其内部的滚动体、滚道等部件会逐渐磨损。磨损会破坏轴承内部的正常间隙和表面光洁度,使得滚动体在滚道内滚动时不再顺畅,从而产生振动。而且,磨损程度不同,振动的特征也会有所差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振动情况来判断轴承的磨损状态。

振动分析的“密码”:三大关键指标

幅值判断:从幅值变化找线索 当我们观察到轴承振动幅值逐渐增大时,首先要考虑轴承是否出现磨损、疲劳或者部件松动等问题。如果幅值突然大幅跃升,可能是出现了诸如滚动体破裂、保持架损坏等较为严重的故障。通过持续监测幅值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对轴承故障的发展态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频率分析:依频率特征定故障 在频率分析方面,我们要重点关注那些与常见故障类型相关的特征频率。比如,当发现振动信号在旋转频率的一倍频处幅值较大,可能存在不平衡问题;若在滚动体特征频率处出现明显峰值,则提示滚动体或滚道可能有损伤。通过对比实际测量的频率与理论故障特征频率,我们能够初步确定故障的类型。 相位参考:借相位信息精定位 相位信息在故障诊断中起到精确故障定位的作用。比如,在判断两根轴的不对中故障时,如果两个轴承振动信号的相位差呈现出特定的规律,我们就能知道是平行不对中还是角度不对中,以及不对中的具体位置,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修复。

<span data-doubao-translate-traverse-mark="1"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color: rgb(28, 31, 35); font-family: Inter,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 segoe="" ui",="" "sf="" pro="" sc",="" display",="" icons",="" "pingfang=""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medium;="" white-space-collapse:="" preserve;"="">掌握轴承振动分析的基础原理和关键指标,是深入应用振动分析技术的基石。这些知识就像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准确诊断轴承故障的大门。只有深刻理解振动产生的原因,熟练运用关键指标进行分析,我们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更精准地判断轴承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故障,制定合理的维护策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无论是对于设备维护人员,还是从事相关研究的技术人员,扎实的基础原理学习都将为后续的深入应用提供坚实的保障。

审核编辑(
王静
)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发电机组预测性维护:监测与润滑双擎驱动

预测性维护:振动+润滑协同双引擎协同诊断

预测性维护赋能关键设备产业链 链式转型

在线振动监测系统:提前预知设备故障

轴承润滑失效?这些关键监测不要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