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应用设计

>

水利物联网智能管控系统核心功能与场景应用

水利物联网智能管控系统核心功能与场景应用

2025/8/26 15:01:11

在水资源短缺与极端天气频发的双重挑战下,传统水利管理“靠人工巡检、凭经验决策”的模式已难以满足精准化、高效化需求。水利物联网智能管控系统通过整合传感器、无线通信、大数据、AI等技术,构建“感知-传输-分析-控制”的全链路管理体系,实现对水资源、水利工程、水灾害的动态监测与智能调控,成为保障水安全、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核心支撑,重塑水利管理模式。

一、核心功能

水利物联网智能管控系统的功能设计围绕“水情监测、工程管控、水资源调度、灾害预警”四大核心需求展开,通过模块化协同实现水利管理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1.全维度水情数据采集与实时传输

数据是水利管控的基础,系统通过部署多类型传感器与采集终端,实现对水文、水质、气象等数据的全面感知:

水文数据采集:在河道、水库、灌区等关键点位安装水位传感器(精度达±1cm)、流速传感器(支持0.01-10m/s测量范围)、流量传感器,实时采集水位变化、水流速度、过流总量等数据,采集频率可调,确保数据时效性。

水质数据采集:通过水质在线监测终端,实时检测pH值、溶解氧、氨氮、COD等指标,部分终端支持浊度、重金属含量检测,数据异常时立即触发本地声光报警,并上传至云端平台。

气象与环境数据采集:联动气象站采集降雨量、风速、风向、气温等数据,结合土壤墒情传感器(监测0-100cm土层含水量),为灌溉、防汛提供环境参考。所有采集数据通过4G/5G、LoRa等无线通信技术上传至云端,传输速率高,确保偏远地区数据不丢失。

2.智能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系统依托大数据与AI算法,对采集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水利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数据可视化与趋势预测:通过SCADA系统或数字孪生平台,以图表、三维模型形式展示水情数据。可推广水库水位变化曲线、灌区流量分布热力图,直观掌握水利态势;基于历史数据与实时气象,分析预测未来7天水位变化、灌区需水量,提前制定调度方案。

异常数据诊断与故障定位:算法自动识别异常数据(如水位传感器数据骤升骤降,判断为设备故障),定位故障设备位置(如“XX水库3号水位计异常”),并推送维修建议;对水质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合上游工厂排污数据,追溯污染源头,缩短排查时间。

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针对跨区域供水场景,系统根据各片区用水量、水库蓄水量、管网压力数据,自动生成最优供水方案,自动开启备用输水管道,调节流量,确保管网压力稳定,避免局部停水。

3.远程设备控制与工程自动化

系统支持对水利工程设备的远程操控与自动化运行,减少人工干预,提升管理效率:

闸门与泵站远程控制:通过DO模块连接闸门启闭机、泵站电机,管理人员在云端平台下发指令,如水库水位超汛限时,远程开启溢洪道闸门,设定开启高度与速度,系统实时反馈闸门位置;灌区泵站根据土壤墒情自动启停,当含水量低于60%田间持水量时,泵站自动启动,灌溉达标后自动停机。

灌溉设备智能调控:在农业灌区,系统联动滴灌、喷灌设备,根据作物需水模型与土壤墒情,精准控制灌溉时长与流量,如玉米拔节期,每亩每次灌溉12m³,分3次完成,避免大水漫灌;支持单片区、多片区分组控制,将2000亩农田划分为10组,按墒情差异分别调控,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管网与阀门自动化管理:城市供水管网中,系统通过智能阀门控制管网流量,当监测到某片区管网压力低于0.2MPa时,自动开启附近增压泵;发现管道泄漏时,远程关闭泄漏点上下游阀门,减少漏水损失,降低管网漏损率。

4.水灾害预警与应急联动

系统构建“预警-响应-处置”的应急体系,提升水灾害应对能力:

汛情报警与联动:结合降雨量、水位、流速数据,设定多级预警阈值(如蓝色预警:水位超汛限0.5m,红色预警:超汛限2m),预警触发时,系统自动推送短信、APP弹窗至管理人员,同时联动应急设备,开启防汛排涝泵站、关闭低洼地区闸门,通知下游村庄做好转移准备。

旱情监测与抗旱调度:当某区域连续15天无降雨,土壤墒情低于40%田间持水量时,系统判定为轻度旱情,推送预警并启动应急灌溉方案:优先启用水库蓄水灌溉,协调跨区域调水,确保作物关键生长期用水;对城市供水,预警后限制高耗水行业用水,保障居民生活用水。

应急指挥与数据共享:灾害发生时,系统整合现场视频监控、水情数据,生成应急指挥地图,标注危险区域、救援路线、物资储备点;支持与气象、应急管理部门数据共享,如向防汛指挥部实时推送水库水位、河道流量数据,辅助制定救援方案,缩短应急响应时间。

二、应用场景

系统根据不同水利场景的管理需求,灵活适配功能模块,在水库、灌区、河道、城市供水等场景中落地见效。

1.水库智能管控场景:筑牢防汛与供水双重防线

水库作为“蓄水调洪”的关键工程,传统管理依赖人工巡检水位、手动操作闸门,存在响应慢、风险高的问题。系统通过以下功能实现智能管控:

汛情防控:在水库周边部署雨量站、水位站,实时监测降雨量与水位变化,分析预测水位上涨趋势,如某山区水库,监测到3小时降雨量达150mm,预测6小时后水位将超汛限1.5m,系统立即下发指令:开启2号溢洪道闸门至1.2m高度,同时通知下游乡镇做好人员转移准备;通过视频监控观察闸门运行状态,避免卡滞导致泄洪不畅。

蓄水与供水调度:根据水库蓄水量、下游用水需求(如城市供水、农业灌溉),系统自动调整出库流量,如夏季城市用水高峰期,将出库流量从3000m³/h提升至4500m³/h,保障管网供水;冬季灌溉淡季,减少出库量,增加蓄水至80%库容,应对来年春旱。

设备运维管理:记录闸门启闭机、泵站电机的运行数据(如运行时长、电流、振动值),建立故障预警模型,当闸门启闭机运行电流超过额定值120%时,推送“需润滑保养”预警,维修人员及时处理,避免设备故障导致防汛关键时刻无法启闭闸门,缩短防汛响应时间,减少设备故障停机时间。

2.农业灌区智能管控场景:实现节水与增产双赢

农业灌溉是水资源消耗大户,传统漫灌方式水资源利用率仅40%,且易导致土壤板结。系统通过精准管控实现“按需灌溉”:

墒情驱动的精准灌溉:在灌区每50亩部署1组土壤墒情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如水稻灌区,当0-30cm土层含水量低于50%田间持水量时,系统自动启动滴灌设备,每亩每次灌溉8m³,灌溉时长30分钟;结合气象数据,若预测次日有降雨5mm以上,自动暂停灌溉,避免重复浇水,节水的同时,提升亩产。

灌区工程联动控制:灌区的泵站、分水闸、计量闸通过系统联动,如某大型灌区,当1号泵站启动后,系统根据流量数据自动调节下游3处分水闸开度(如A闸开60%、B闸开40%),确保各片区水量均匀分配;通过超声波流量计记录各片区实际用水量,生成灌溉用水台账,实现“按量收费”,避免水资源浪费。

作物生长与灌溉协同:系统接入作物生长模型,根据不同作物生育期调整灌溉策略,如玉米苗期需水量少,设定灌溉间隔7天;拔节期需水量大,缩短至3天,且增加灌溉量;通过手机APP向农户推送灌溉建议(如“明日9:00启动灌溉,预计时长40分钟”),农户可远程确认或调整,提升参与度。

3.河道与流域管控场景:守护水生态与防洪安全

河道与流域管理涉及水质监测、防洪排涝、生态保护等多维度需求,系统通过全链路管控实现综合治理:

水质实时监测与污染溯源:在河道沿线设置水质监测站(每10km1个),实时检测pH值、溶解氧、氨氮等指标,数据异常时(如氨氮超标至1.5mg/L),系统自动调取上游监控视频,排查是否有企业偷排;结合水流速度数据,预测污染团扩散速度(如“2小时后到达下游XX断面”),通知下游水厂暂停取水,避免水质事故,提升水质达标率,缩短污染溯源时间。

河道防洪与排涝管理:在河道重要断面安装水位、流速传感器,监测洪水演进过程——如某河流遭遇暴雨,系统监测到上游水位1小时内上涨1.2m,立即向下游村镇推送洪水预警,同时远程开启沿线排涝泵站,加快雨水排放;通过数字孪生模型模拟洪水淹没范围,标注危险区域(如“XX村低洼地带将被淹没,需转移人员500人”),辅助应急指挥。

生态流量保障:针对生态敏感河道,系统根据鱼类产卵期、植被生长需求,设定最小生态流量(如某河道最小流量不低于20m³/s),当监测到河道流量低于阈值时,自动调度上游水库下泄生态水,保障河道生态功能;通过视频监控观察河道两岸植被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非法采砂、排污等行为,推送至执法部门处理。

4.城市供水与管网管控场景:保障居民用水稳定

城市供水涉及“水源-水厂-管网-用户”全链条,系统通过精细化管控提升供水可靠性:

水厂生产自动化:在水厂沉淀池、滤池、清水池部署传感器,监测水质、水位数据,系统自动控制加药泵(如根据浊度调整混凝剂投加量)、滤池反冲洗(如过滤周期达24小时自动反冲洗),确保出厂水达标;通过远程控制水泵机组,根据管网压力调整供水流量,避免水厂能耗浪费,降低能耗。

管网漏损监测与修复:在供水管网关键节点安装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系统通过数据分析识别漏损区域——如某片区夜间用水量骤降,但流量仍达50m³/h,判定为管道泄漏,结合压力变化数据定位漏点,推送维修工单至施工团队,提升维修效率,降低漏损率。

用户用水管理:通过智能水表采集用户用水量数据,实时上传至系统,支持远程抄表、阶梯水价计算;当用户用水量异常,推送漏水提醒,帮助用户及时排查,减少水资源浪费与经济损失。

水利物联网智能管控系统将成为智慧水利建设的核心载体,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安全保障提供更强支撑。

审核编辑(
王静
)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4-32路远程数采控制器的功能与应用场景

工业级IO控制模块 无线传输

工业级网络控制模块 控制工业制造

远程自动控制系统助力工业数字化转型

IOT物联网管理平台重构智慧楼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