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低价竞争不是纺机业的出路

低价竞争不是纺机业的出路

2004/4/23 16:39:00
内地一部分缝纫机制造商在极力推广其廉价品牌时,其经营的方式就是大量实施外界采购廉价的零件进行组装,省去了昂贵的开发费用。他们极力降低成本以求靠低价向世界缝纫机市场挺进——本着有市场再说的思想去做。但以低廉的价格创造出来的市场,很难在日后维持并企图提高售价,以支持其制造更高品质产品的“远景规划”。 台湾企业是怎么做的呢?据了解,他们多数会通过追求产品的品质来打持久战。比如上海的一家台商在设厂的同时就自购数控加工中心来加工机壳,又有数百人的团队在自己的厂内做零件的精密加工。虽然其成本比内地不少企业的产品成本要高出许多(甚至为2倍的成本),但是他们了解到,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扎根精密机械工业的根本。缝纫机市场终就会迈人注重品质的时代,到时候中国内地这些靠装配廉价机器生存的企业就会面临被逐步淘汰出局的考验。这种信念支撑着这家台商在上海投资了3亿多元建厂并购买大量数控设备,而且还在不断追加开发费用和开模费用。 工业缝纫机制造业在台湾发展了近30年。经过这30年的苦心经营,这些台湾企业发展并完善了其经营的模式。内地的民营制造商在这条路上才走了不过十来年的时间(以前的国营企业大部分都已退位了),广大的市场也孕育了今日的台州、温州等经营模式。在未来10至20年的时间里,内地缝纫机制造业的竞争之路到底应该怎么走?摆在眼前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选择,一是学习国外企业加大自己在设备及开发上的投人力度;另外就是继续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采用的方式——只要有装配线,其他零件都外购,走单纯靠低价格来抢市场低端经营之路。 如果选择第二条道路的企业肯定会力道渐弱。在改革开放后20年间,廉价市场给了国内制造商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庞大的社会购买力成就了大量民营企业的壮大。但是这个购买力已在逐渐饱和,并随着供给阵营的不断壮大,使得低价策略几乎无利可图。现在台州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已往高价产品方向发展,往特种缝纫设备进军。但是,特种缝纫设备的社会容纳量是有限的,况且这块市场也不剩多少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存在。同时,内地的制造商也不太愿意第一个投人大量资金去开发特种机,因为开发投资生产的零件往往会被同行企业快速获得,做出同型产品并以更低的价格投入到市场中。因此,内地一些缝纫机设备制造商只有硬着头皮往高级机种方向发展,而这也正好是台湾企业目前已经占据的一片市场。 缝纫机是精密工业,这种工业绝不能以国内一些中小企业的现有投资思维去经营。目前,大部分的国内制造商已经走到越来越窄的发展之路,竞争已经使得利润越来越薄。在内地太多企业的产品同质性太高,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每一家都说自己的产品是使用日本、德国相同的零件厂所生产的零件,但是他们都可能买到被退货的不合格的零件。 国内的缝制设备制造商今后3—5年将走人整合期,在这数年的时间里会有一批企业退出,新进的企业也会渐渐少下来。但是,这种现象不会给那些退出的企业造成什么大的损失,因为这些企业本来都是装配厂,其资本积压不多,没有什么很大的机械设备投资,这些都是在最低的成本状况发展的产业,所以其结果也不会对企业所有人有多大的财务负担。 国内的缝制界的老板很大一部分人的国际观不是很强。品牌宣传意识比较薄弱,只看到近10年来的蓬勃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大好机会,使其赚了一些钱,有的买了厂、买了好的汽车,这些让他们相信这10年来走的路和策略是可以继续下去的。但是我想说:国内的企业靠廉价的产品的确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但是第二桶金可就不是那么容易赚的了。时代是在不断的发展,国内企业家也要跟着国际的大环境一起发展,老的一套发展策略已经跟不上这个e时代的发展脚步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只有靠过硬的质量,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严谨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良性发展。  (摘自:中国机械网)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智光节能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瀛海建材余热发电机组首次启动成功

智光电气台州电厂给水泵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成功投运

智光节能荣登2014年度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第五位

索引程序编程凸轮表

奥越信300系列PLC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