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机制造业进放高速发展期
2005/5/11 13:20:00
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完成了以家用机生产为主向工业机生产为主的结构调整,伴随着中国服装产业的崛起,更一跃成为世界缝制机械生产大国和销售大国。全球缝制设备制造工业都开始把制造重心向我国转移,整个缝制设备制造行业也随之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阶段。
规模化发展成主流
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到2004年底,国外著名缝制设备制造商以合资并购等方式基本都实现了资源整合,这也是产业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各大企业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对个性化、多样化市场的适应能力。
发达国家加大了产业转移的力度,附加值低的产品被安排到发展中国家生产。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各大生产商纷纷采取专业化生产,“单品种,大批量”已成为很多大型缝制设备制造企业生产方式的新特色。同时以生产者为主导的生产方式逐步向以消费者为主导的订制生产方式转变。服务的个性化成为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
在以前国外品牌的缝制设备进入中国都是以进口的方式。但是随着制造成本的增加,竞争形式的加剧,他们不得不把生产重心转到中国,实现中国本土化生产。在全力拓展中国市场的同时,还把产品销往其他国家。不过这些转向中国生产的海外企业,仍然拥有资金、技术、完善的管理和检测手段等优势,利用中国的原材料、人员或资金,优化产品性价比,这些都是缝制设备制造业发展的结果。
并购成为发展趋势
现代并购不再一味地强调对抗竞争,强强联合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这也是机械制造业全球化过程中大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一大特点。而趋于饱和的市场,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投资建厂的风险增大,也使得更多企业开始采用联合并购的手段。在建厂的前提下,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以达到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规模效益的目的。来自技术创新的威胁,使跨国公司走上了联合之路,以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大企业间的战略并购,导致了缝制机械工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世界机械工业
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协作型的局面。
2004年在配额取消的利好消息下,国内市场显得格外热闹,缝制设备市场持续保持着强劲的势头。行业内一些大公司也纷纷在这一年加紧合作进程,2004年成为跨国联姻收获最多的一年。
业内人士分析,这种并购或合资方式的资源整合还会进一步延伸到绣花机、激光切割机、熨烫设备、自动裁床和零件制造等企业。并购、合资是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有利于推动产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强化品牌,提升结构
近年来,虽然国产机器的质量已经有所提升,在平缝、包缝等常规产品上与国外品牌的机器质量已相差无几,但仍难进入国内中高端市场。不可否认,国产机器在总体质量上与国外的一些品牌确实还有差距。除了这个原因,国内缝制机械生产企业对自己产品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也是品牌得不到强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提升产品结构也是当前大的市场环境的要求。为了推动服装出口方式转变,我国政府采取了从量加征出口关税政策。所以服装企业要面临新的变革,在产品上要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也迫在眉睫,而对服装的生产加工设备自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2004年里机电一体设备、无油润滑或微油润滑机、直驱电动机、电脑控制的设备都已经凸显其市场优势,2005年这类机器的市场比重也将会加大。
(摘自:中国机械网)
(摘自:中国机械网)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智光节能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瀛海建材余热发电机组首次启动成功
智光电气台州电厂给水泵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成功投运
智光节能荣登2014年度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第五位
索引程序编程凸轮表
奥越信300系列PLC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