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高铁自主研发难题需要得到回应

高铁自主研发难题需要得到回应

2006/9/27 9:33:00
2006年9月初,中国经济网等媒体报道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高速铁路列车自主研发不能半途而废的呼吁。现在半个多月过去了,却迟迟未见铁道部对解决"中华之星"自主研发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具体答复。   温家宝总理最近在全国电话电视会议中要求,广泛发扬民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并特别要求"要强化社会监督,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实施监督的权利,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对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作出处理。"   媒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包括对高铁和中华之星的报道,不是为了最后看一个点击数,而是为了揭示出关系到所有人利益的问题。因而有关部门对这样的报道不能装聋做哑,置之不理,而应该象温总理要求的那样"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作出处理"。这里,实质的问题是反映的问题是不是真实存在?有没有得到解决?   首先,有关部门应该对刘友梅院士提出的一些具体的难题作出回应:   一,“中华之星”高速列车应在“秦沈客运专线”全线实现200公里/小时载客试运营,作为产业化前的延伸考核,以便继续提升“中华之星”的攻关工作,这一条不难做到,因为秦沈客运专线就是按照高速铁路的标准设计的。如果认为信号系统达不到要求,据报道,清华和铁路通号院联合成立了研究所,进行高铁信号系统的攻关,应该把中华之星纳入其中。   二、请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组织对“中华之星”的鉴定工作,同时制定产业化目标规划,以培育高速列车民族品牌;“中华之星”的鉴定工作可以马上做。中国工程院也可以参与。至于制定产业化目标,发改委作出了回应,9月20日 发改委召开记者招待会表示将"积极推进核电、高速铁路等十六大装备国产化",并投资近50亿元实施中科院知识创新三期工程,规划建设和完善5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支持建设300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构建自主创新基础支撑平台。中华之星自主研发平台能否被列入其中,值得关注。   三、以重大工程为依托,指定一条客运专线铁路全部运用“中华之星”高速列车,促进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这实际是一个市场份额的问题,中国计划建设上万公里的高速铁路线,在起步阶段给自主技术留一条线路的"自留地",这一要求并不过分。   国产装备被排斥到市场之外,是一个带普遍性的现象。近日,中国工业报推出专题报道<<国产设备为何不用>>,其中揭示出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   据报道,在一些行业规则的北京市场上,存在着这样的"潜规则",非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的装备不用,不管国产装备的质量如何好,却是一点机会都没有,连参与投标的机会都没有。这和中华之星的遭遇很象,不同的是,中华之星还处于研制及试运行阶段,就面临"釜底抽薪"的招数。而受到"北京规则"封杀的国产装备,则已是性能稳定的定型产品。据说这样做是为了"办奥运",如果北京奥运会是这个办法,那太成问题了。   自主创新虽说被提到空前高度,但现实是自主创新的装备制造业仍步履艰难,甚至说面临着严重危机。说一千道一万,政策再多再好,不如当权者一句话:"非外资及合资产品不用"。   回到高铁问题,在有关部门解决前述具体问题后,核心的问题仍是有产品开发经验的高铁自主研发平台的扶持问题。从报道来看,目前国内最有高铁系统集成经验的,就是中华之星自主研发平台,因而建议发改委的重大专项中,高速铁路专项仍以此作为重点支持的自主创新平台。   中华之星是动力集中型机车,即使未来需要进一步发展动力分散型机车。也应完成前者的研发并投入规模生产,这样不仅我国幅员辽阔需求多样的国内市场多一种选择,还可出口发展中国家。   这里提醒发改委和科技部,需要消除一种错误观点,就是既然已经引进了德国和日本的机车,就可放弃"中华之星"。因为即使合资企业"学会了"用国外技术制造"自主品牌"的机车,并不意味着能自主开发新产品,没有成熟的自主研发平台,这件事情是难以完成的。国内三大汽车制造厂可以说引进了国外技术,但并未能在开发自己的新产品上作出显著成绩。而铁路的特性不允许这样的事情重演。   关注自主创新的人们,不能不关注"中华之星"这个案例。建国以来铁路机车制造业一直是我国自主创新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也很少有几个行业能有铁路这样的重大影响。正因为如此,当刘友梅院士焦虑地呼吁"如果长期得不到施展和积累,我国列车生产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将会逐渐弱化,好不容易培育起来的科技队伍将面临人员流失"时,中华之星自主研发平台才格外值得关注,起码在问题引起注意并得到解决之前都将如此。   我国的高铁发展可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加强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管理,另一方面把"中华之星"的自主研发完成并投入规模生产。只有关注自主创新的人们,关注中国装备制造业振兴的人们形成合力,让"中华之星"安全上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之路才能走得踏实。   (中国工控网提供)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智光节能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瀛海建材余热发电机组首次启动成功

智光电气台州电厂给水泵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成功投运

智光节能荣登2014年度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第五位

索引程序编程凸轮表

奥越信300系列PLC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