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精细化工业前景乐观 未来市场呈钟形曲线

精细化工业前景乐观 未来市场呈钟形曲线

2008/2/29 9:25:00
在2006年,一项对参加旧金山美国国际定制化学展览会(Informex)年度会议的人员所作的调查发现,精细化工和定制化学行业有63%的人认为,这一行业的销售将以5%~10%的速度增长,另有7%的人预计增长速度约达到20%。在接受调查的人中,有59%认为经营环境良好,70%相信经营环境在2007年将得到改善。   上述乐观的看法在2007年得到了印证。这种光明的前景在2008年是否持续?市场竞争是否会抑制这种前景?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杂志与行业高管以及权威人士就近年来的趋势进行了探讨。   在近期召开的2008年Informex上,合成有机化学品制造商协会(SOCMA)发布了其第四次年度经营展望调查报告。协会近300名会员在2007年下半年对这项调查给予了答复,调查结果再次发现,高管们对前景表示乐观。   SOCMA总裁Joseph Acker表示,总的来说,至少到2007年底,人们还感觉行业现状相当不错,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乐观的看法在今年前3~6个月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包括美国总统大选、能源价格、潜在的竞争以及美国全球经济形势等等。   宏观经济因素继续左右行业赢利水平   英国Jan Ramakers精细化工咨询公司的行业顾问Jan Ramakers表示,精细化工行业的赢利水平似乎有进一步提高的迹象。2007年上半年,在生产药用中间体的顶级生产商中,有70%的生产商的营业利润占销售额的比例达到了10%左右;而在最糟糕的年份(比如2003年),只有大约30%的生产商达到了这一比例,近一半生产商的营业利润还不到销售额的5%。   然而,Jan Ramakers告诫说,并不是所有的生产商在2007年的经营业绩都飘红,包括居高不下的能源价格、波动起伏的货币汇率在内的诸多经济因素仍将对行业现状形成较大的影响,虽然大多数精细化工生产商都不在美国,但他们的许多客户却是在美国,美元持续疲软已经损害到了生产商的赢利能力。   比利时Arthur D. Little Benelux公司副总裁和行业资深专家Enrico Polastror认为,一个较大的不可知因素是,美国客户对此将做出容忍产品价格的调整还是将主动对行业施加压力。   制药业穷途将削弱精细化工增长能力   2007年上半年,大多数公司的销售水平要高于2006年上半年。Jan Ramakers预计,精细化工行业还将进一步增长。全球精细化工市场的规模已经从1999年的大约560亿美元增长到了2006年的约800亿美元,推动这一市场增长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制药行业(大约占精细化工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二)。   SOCMA的调查结果更加乐观。调查发现,88%的被调查者预计公司在2008年的销售将继续增长,其中有39%的人预计增长速度在10%~20%,30%的人预计增长速度超过20%。   然而,制药行业的研发效率低下,极有可能导致精细化工市场不会再现辉煌。由于每年获批的新产品不多,这就意味着并没有太多的新业务出现。虽然处于开发之中的化合物数量仍然很高,但问题是,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转化为商业药物。   James Bruno提醒说,观察一下当今的研发线就会发现,其中超过50%属于抗癌药物,但是,那些产品一般属于小容量,需要专业的设备,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有能力生产。谁将会生产那些药物?无疑,那些装备水平最好的定制化学品生产商才具备这项能力。   另外,药用精细化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也是影响增长的一个因素。一些在高端领域运作的公司由于看到对其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而一直在增加产能,但是,普通的多用途生产厂却产能过剩,尤其是亚洲的低成本工厂纷纷扩产。   与此同时,精细化工行业的主要客户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其中一些变化直接涉及到产能问题。虽然全球制药行业仍在发展,但在2008年,销售增长预计将减缓到5%~6%。为了应对压力,全球前12大制药公司都已经宣布了生产重组计划,其中11家公司特别提到要关闭一些工厂。   研发高端化促使外包业务蓬勃发展   如今,制药公司具备生产原料药的专业能力不再被视为一种核心竞争力,而将这种业务外包出去正在从一种非常规操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标准作法。在整个定制化学行业,外包业务前景显然看好。根据SOCMA的调查,80%的受访者预计将看到更多的业务,而一年前的这一比例为70%。   不过,Jan Ramakers表示,虽然外包业务总体看好,但也要防止出现一些错误的看法:制药公司内部的原料药生产业务部分将转移到商业领域,但它本身并不会增加整个原料药市场的规模,它仅仅是增加了第三方生产商可获取的市场规模。   Jan Ramakers预计,制药公司将会出售与外包产品有关的一些生产设施,但这样做,对改善产能状况将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因为一旦它们关闭了内部的原料药生产设施,整个市场的产能利用率将会随之上升。James Bruno还指出,虽然关闭设在美国的工厂也许相对容易一些,但在欧洲,当地的劳工法却使制药公司难以做到这一点。   与此同时,根据SOCMA对定制化学品公司的调查,只有16%的受访者指出,它们有可能将减少产能,而50%多的受访者确实有可能会投资建设更多的设备。在Jan Ramakers看来,精细化工企业收购制药公司的资产具有潜在的好处,那就是它们可以灵活运用这些资产生产出更多种产品。   这种收购交易行动已经在发生,比如:PRWT服务公司前不久收购了默沙东公司设在宾夕法尼亚州Riverside的原料药工厂,并与默沙东达成了为期5年的供应合同,每年供应价值1亿~2亿美元的原料药;加拿大企业Keata制药公司正在收购辉瑞公司设在安大略省的一家生产厂,并将得到一份为期3年的供应协议。   对生产成本比较介意的制药公司也许还会更加关注亚洲那些低成本供应商。不过,虽然SOCMA的调查显示,制药公司已经看到来自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供应商在市场上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大,但75%的受访者表示,它们的产品质量还不如成熟市场上供应商提供的产品那么好,而一年前的这一比例为60%。   不管怎么说,越来越多的亚洲公司(尤其是印度公司)正在成为定制化学品市场上的重要力量。这些企业包括Nicholas Piramal(印度)公司、帝斯曼药品化学公司以及沙森化学药品公司等,这些公司都收购了西方资产,建立起了客户群。   对行业整合利弊的思考   谈到印度企业收购西方资产,Enrico Polastror表示,在西方客户的眼中,它们这样做就是为了提高它们的生产能力,现在它们必须证明这是不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目前就要得出结论仍然还为时过早。   在推动行业整合上,印度公司并不孤独。2007年,美国PPG工业集团通过将业务出售给Zambon公司而淡出了精细化工生产领域,Aptuit公司收购了Evotec公司的化学品开发业务,而Rockwood控股公司将它旗下的Novasep公司出售给了其他投资者。Novasep公司随后收购了PharmaChem技术公司。   通常来说,整合行动被看作为一件好事情。但是,精细化工并不是一个规模经济巨大的行业,更大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更好。Enrico Polastror指出,霍尼韦尔、科莱恩和罗地亚等公司都曾经试图建立更大的业务范畴,但后来只能放弃它们。   2007年,许多公司并没有对外实施收购,而是对新技术或者生产能力进行了投资。SOCMA总裁Joseph Acker在谈到这次调查时说:“我对研发投入增加感到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公司企业将实现利润增长寄托在了新产品开发和工艺的提高上,而不是依赖于成本的削减。”   私募股权活跃受到争议   2007年,Cambridge Major Laboratories公司将其持有的Excelsyn公司的大部分股权出售给了私募股权基金Arlington Capital Partners,引入的外来投资者将帮助Excelsyn公司获得发展。通过这一行动,Cambridge Major Laboratories公司随后收购了荷兰原料药研发服务供应商ChemShop公司,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它在欧洲的地位。   目前,私募股权投资者正活跃在并购的舞台上。如:法国国有化学企业SNPE公司将其设在美国的Isochem公司出售给了Buckingham Capital Partners公司。2006年,TowerBrook Capital Partners公司收购了科莱恩公司药用精细化工企业的大部分股权,并将其更名为Archimica公司。科莱恩公司随后在2007年将它的定制生产业务出售给了国际化学投资人集团(ICIG),ICIG已经拥有Cambrex公司原来的两家生产企业。   对于这些私募股权投资,分析人士的看法不一。将精细化工业务从大型公司里剥离出来也许会使企业的运转更加精干和务实。Enrico Polastror表示,有时候,私募股权投资者会对一家被忽视的企业精雕细琢,并且给予它充分的自由,以期让它取得更好的经营业绩;但是,另一方面,老企业面临的任何问题在新主人到来后也许仍会存在,并且无法修补,在这种情况下,以低价收购存有疑问的资产并不一定产生好的价值。   总之,一些合并和收购行动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另外一些则不能。因此,James Bruno表示,一家企业在实施并购行动时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比如能够带来具有特色的技术或者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不仅仅是增加销售,“但遗憾的是,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收购行动并不看好,只有一小部分确实发挥出了效果”。   对那些试图向私募股权投资者出售资产的公司(或许是整个行业)来说,由此带来的好处是,私募股权投资者也许是唯一拥有充足的现金来实施交易行动的人。不利的一面是,这些投资者一般设立了5~7年的时间界限之后,就希望得到投资回报。因此,分析人士关心的是,这些投资者如果急于套现,由此将对行业造成一些冲击。   并购将回归理性   Jan Ramakers和一些咨询顾问相信,并购活动将会继续保持下去。有趣的是,80%回应SOCMA调查的人认为,今后3年内有可能将出现巨大的整合风潮,只有42%的人认为自己有可能实施合并、收购或被收购。   那么,可能发生的收购活动会指向哪里?Jan Ramakers说:“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印度公司收购欧洲同行的资产,我一点都不会感到吃惊。”他还指出,中国企业也在积蓄力量紧随其后,如无锡药明康德公司花费大约1.4亿美元收购了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AppTec生物制药公司。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智光节能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瀛海建材余热发电机组首次启动成功

智光电气台州电厂给水泵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成功投运

智光节能荣登2014年度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第五位

索引程序编程凸轮表

奥越信300系列PLC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