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第三次工业革命 明天的世界与中国

第三次工业革命 明天的世界与中国

2012/11/30 10:37:03
   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起因学者们众说纷纭,《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前欧盟委员会主席顾问、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对这场危 机的解释出人意料。他认为,深层次原因是由于我们正处于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不断高企的油价导致购买力的不断下降和全球经济的崩溃。
 
  在这一背景下,杰里米·里夫金提出了一个新的经济构想,即,人类能否可持续发展,能否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以绿色能源为支柱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未来的希望。
 
  《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宏伟的蓝图:数以亿计的人们将在自己家里、办公室里、工厂里生产出自己的绿色能源,并在“能源互联网”上与大家分享,这就好像现在我们在网上发布、分享消息一样。能源民主化将从根本上重塑人际关系,它将影响我们如何做生意,如何管理社会,如何教育子女和如何生活。总之,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在21世纪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最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被全球媒体关注和“热炒”。今年4月出版 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专题论述了当今全球范围内工业领域正在经历的第三次革命。一系列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让数字化革命正在我们身边发生——软件更加智 能,机器人更加巧手,网络服务更加便捷。而杰米里·里夫金不久前出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也认为,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结合起来,将为第三次工业革 命创造强大的基础设施。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怎样的改变?
 
  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
 
  记者: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否已经发生?核心内容是什么?
 
  芮明杰:我们讨论这个命题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假设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
 
  判断工业革命的标准不是简单地从技术是否进步或者技术是否变革,因为技术每天都在进步与变革。能够称之为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应该是导致了人类生产方式 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技术。比如,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从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的转变,从此开启了大机器、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的 序幕,这是一个重大的生产方式的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个人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因为我们已经隐约发现有了新的生产方式 ——即以互联网支撑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首先,这一生产方式毫无疑问离不开互联网。其次,智能化也与过去的自动化有着根本区别,制造和生产过程 中,加入了智慧型的技术。第三,大规模定制,按照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来生产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有别于工业时代标准化的大批量生产。
 
  因此,在上述条件下,生产方式的几个关键要点已经具备,大致可以判断新工业革命已经来临,可能现在正在发生,未来将有更重要的趋势和变化。
 
  宋斐: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否存在,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议。我更习惯于从信息革命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主题。
 
  物质、能量、信息,通常被认为是世界的三要素。19世纪末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物质加工技术和能量处理技术实现了大的发展,这就带来了对信息处理技术升 级的迫切需求,现代IT技术的前身——制表机和穿孔卡等,也因此应时而生。在这个视角下,第三次工业革命,可否理解为是物质、能量、信息三个系统之间的再 平衡。主导者仍然是信息技术,其本质也是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化。回到当前的近景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经济运作的持续数字化,只有云计算这样的新型信息基础 设施,才能有效处理人和机器所产生的大数据,并由此去推动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的大变革。
 
  新技术如何推动新革命?
 
  记者: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有哪些关键技术作为支持?
 
  郑立荣:每一次工业革命都由技术突破推动。然而,与此前两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电力的发明不同,目前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类似标志性的技术发明还没有,仍处在渐变的过程中。
 
  不过,3D打印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技术,以前的生产方式是准备材料,利用机械在材料上雕刻,3D打印是材料的叠加和生长,打印可塑性强,选择好产品图 案,即可按钮打印。可以打印的产品小到纳米级,大到一整幢楼。3D打印符合大规模定制的要求,新的定制技术已经降低了成本,一般用户也可以用得起。
 
  其次就是以新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智能信息技术。3D打印解决的是物的制造,而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有益的服务。
 
  梁子骐:虽然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但现代印刷的核心技术却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3D打印对材料要求很高。材料需要一定粘度才容易控制,只有 合适的粘度,才能控制印墨速度,且不堵塞喷口。同时,打印在不同基材上,需要对基材进行处理,基材和印墨的相容性就是一大技术难点。
 
  芮明杰:3D打印不是空想而是现实。事实上,它并非今天的新技术,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原来的制造模式是削减式的,先翻出一个毛坯,通过切削加工出产品,使 其成型再装配。3D打印是叠加式,一层层往上叠加,一次成型。叠加式的优点是节约了很多能源和材料,边角料在过去的生产中只能扔掉,叠加式打印不产生边角 料,而且打印出来的产品,以金属为例,强硬度甚至比浇铸的还好。
 
  记者: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什么影响?
 
  梁子骐:人们接触比较多的可再生能源是太阳能、热能、风能,通常认为是免费的、没有污染的、可以重复利用的能源。以太阳能为例,1小时太阳光辐照提供的能量就能满足全球每年对能源的需求,但目前对太阳能的利用还非常有限。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主要可以分为四个环节,以太阳能电池为例,首先是获取太阳能,然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把电能存储起来实现共享,然后把资源传输到世界上匮乏的地区。互联网为这四个环节提供平台,对新能源和新材料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网络高效率的运作,让人类受益。
 
  芮明杰:化石能源不可再生,愈发稀缺,开采成本也日渐增加。现有方式估计,化石能源可支持人类发展的时间不会太长。在这个大背景下,寻找再生性能源作为替代尤为重要。最清洁的能源就是太阳能、风能和热能,但开发这些能源,必须要与智能电网和互联网互相配合。
 
  生产供给方式发生变化后,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开发电动汽车,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整个消费和使用系统的转换,没有到处供电的电网调整,电动汽车就无法使用。能源技术包括能源生产组织以及由此给人类带来的变化,需要我们加快研究。
 
  记者:智能化技术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扮演什么角色?
 
  郑立荣: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是智能化,而不是自动化。结合我所从事的智能包装技术,说说打印和信息融合的智能化案例。我们在食品包装上打印传感器,可以 获得食品的温度、湿度以及是否变质等信息。食品包装放在货架上,只要有人经过或触碰,就会闪烁灯光,播放相关的广告,同时统计搜集消费者的信息。在美国已 经有类似的产品面世,智能的扬声器、智能棉织物等项目都在生产中。虽然市场上还没有卖,但在技术上已被证实是可行的。这不是简单的提供产品,而是提供增值 服务。
 
  芮明杰:智能化本身包涵三个方面,制造母机的智能化、生产服务的智能化和产品的智能化。很多例子是产品的智能化,适应消费者需求,这和互联网及数据处理分不开。
 
  如果认定智能化制造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的确存在类似需求,那么在智能设备上的相关投入以及产品的大规模应用自然将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供给一旦跟上,就可以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传统商业模式将被颠覆?
 
  记者: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商业模式的变革也是空前的,工业时代以厂商为中心的B2C模式,正在逐步被信息时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C2B模式所取代。这种商业模式的前景如何?
 
  芮明杰:商业模式通俗地说就是企业的盈利方式。由于企业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会产生商业模式的变化。应该说,第三次工业革命可能导致生产组织方式的变 化。现在的生产方式是“集中生产、全球分销”,大量的碳排放在来回运输过程中产生,将来这一模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根本性的变化在于——“分散生 产、就地销售”,来回运输减少,自然产生的碳排放大大减少。我很期待这种革命性的变化,根据消费者需要进行生产,需要什么生产什么。甚至提供体验式的生 产、参与式的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消费。
 
  定制有很多技术路径,3D打印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手段,但不是唯一的。还有如模块化分工,按照消费者自己的需要来集成;柔性制造技术,比如一条汽车生产线可以生产不同的车型。通过这些不同的技术路径,可以想象企业的商业模式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宋斐:由于产销双方互动的低效率,在互联网兴起之前,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真正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到了今天,以规模化的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 求,对各家企业目前的生产方式、供应链协同方式的挑战也还非常之大。但互联网所汇聚的分散的个性化需求,必将极大地加速柔性化生产方式的推广和普及。
 
  郑立荣:前两次工业革命强调的是通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新的技术则以用户或客户为中心,强调的是一种体验,未来的商业模式可能因此发生变化。大规模 定制从成本上来看,不一定便宜,但却有一批具备较强消费能力的用户可以支撑这个市场,他们觉得这种体验更重要,即使成本高一点也能接受。
 
  记者:企业如何应对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巨变?
 
  芮明杰:我们迎接或者思考的是明天商业模式的变化,企业是否能够迎接这一挑战,要看企业家有没有前瞻性的思考。这种改变并不是一反常态地马上做到的,而 是要有这种思维和准备。这样才可能在未来市场上有机会与世界级企业去竞争。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探索个性化定制的渠道和方式,我觉得这种模式会有前途。
 
  宋斐:工业时代的基本商业模式是以厂商为中心。而信息时代的C2B商业模式,则是要在互联网、云计算的平台上,通过网络化的大规模协作,真正实现以消费 者为中心,并通过个性化定制等方式来创造和增加新的客户价值。比如在淘宝网的探索中,消费者可以通过团购去定制空调的面板、颜色、功率等,还可以通过预售 参与并决定服装的款式。总的来看,竞争的基点,正在由成本和质量,转向体验和个性。这就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式能够更加柔性化,也要求整个的商业链条能够更加 灵活多变,以适应这种新的消费形态。
 
  第三次工业革命,挑战还是机遇?
 
  记者:在全球经济迈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该战略会对全球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活动的空间分布,以及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怎样的影响?
 
  郑立荣:全球分工系统是全球化合作的结果,高端和低端的制造业流入世界的哪一个地方,这本身就是全球分工系统的优化过程。美国的“再工业化”并非简单的产能转移,而是把高端的制造业部分留在了美国。
 
  芮明杰:“再工业化”,不能简单理解为“低端制造返回美国”。美国商务成本居高不下,低端制造业无法承受,除非全球分工优势基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再工业化”的本质是高端制造业的重新定义。我们应该关注美国如何在“再工业化”的战略口号下,树立未来在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力;美国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 新和变革上做了什么准备,领先的可能性等等。从我们的现实情况来看,我们在高端制造方面做不过美德日,高端制造设备也都是进口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 在制造业技术上有极大的差距,还需要提高。记者:作为“世界工厂”,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而言,是挑战还是机遇?
 
  梁子骐:我国仍然是一个重复性低成本制造的国家。以国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为例,现在正身处在黑暗之中。近几年国内光伏产能过剩,产量过大,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竞相上马导 致的。不少光伏企业,过于依赖于政府支持,没有完全融入市场,也不掌握核心技术,反而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带来极大的后顾之忧。从长远来看,这极不利 于产业的长远发展。如何让中国光伏产业告别“国内耗能,国外节能”的诟病?唯有厉兵秣马,以技术实力告别寒冬,迎来整个产业的春天。国内制造行业真正需要 的是技术创新和突破,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而言,是一次机遇,通过掌握关键技术,从而摆脱廉价生产和加工的“世界工厂”局面。
 
  芮明杰:再工业化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提出,对我们来说大有影响。新一轮产业革命给了我们机遇,如果跟不上,又将如改革开放初期进口家电生产线、如现在进口能源技术一样,依赖于技术引进,自身技术却没有跳跃式的进步,就无法摆脱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附属地位。
 
  然而,实事求是地讲,以我国目前的实力和基础,要抓住这个机遇并不简单,虽然我们有进步和积累,但我们必须承认与技术发达国家依然存在差距,要跑到人家前面去,对资源、对投入,对创造性的要求极高。
 
  在中国,实际上是由政府在推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结构调整。政府运用的是命令、指挥等的行政机制,不能够完全把握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然而,新兴 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找到需求。所以,在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命题下,我们要重视市场机制和导向,同时重视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在这个基础上发挥企业家的 积极性,找到其中的市场需求和商业价值,让利益来驱动技术变革。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政策的影响,这个事情就可以做得更好。我们主张政府导向,技术导向, 市场导向三者结合。哪个方面缺了,都不可靠。三者结合,才能使产业发展更为健康。美国政府对产业发展很少说三道四。但是美国的产业结构依然是最先进的,技 术是领先的。因为美国企业有自己的判断力和商业利益,愿意保持所在领域的领先地位。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智光节能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瀛海建材余热发电机组首次启动成功

智光电气台州电厂给水泵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成功投运

智光节能荣登2014年度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第五位

索引程序编程凸轮表

奥越信300系列PLC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