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明年世界工业有望实现微弱复苏

明年世界工业有望实现微弱复苏

2012/12/29 11:33:29

       展望2013年,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复杂,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世界工业发展既存在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生产方式新变革、重振制造业及货币宽松政策助推等有利因素,又面临扩张动能不足、市场需求持续疲软、贸易争端加剧等不利因素,预计世界工业将实现微弱复苏,但很难有较大的回升。
 
工业生产 美强欧弱
 
       美国工业生产复苏步伐加快。2012年,美国制造业发展尽管出现不稳定波动,但总体呈现回暖态势。随着美国重振制造业政策的持续推进,美国制造业活动延续扩张势头,且扩张幅度超出预期,消费者信心指数再度走高,今年10月份失业率回升到7.9%,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岗位17.1万个,显示就业市场逐渐改善。在页岩气产量增加的推动下,美国电力价格大幅下降,部分跨国企业加快了回流步伐。随着新一届总统任期的开启,美国将会出台更多推动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预计2013年美国工业生产复苏步伐将明显加快。
 
       欧盟制造业前景不容乐观。2012年欧盟制造业持续萎缩,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始终在50以下。欧元区成员国制造业表现普遍疲软,高负债国制造业持续低迷,核心国家法、德两国制造业也陷入挣扎,欧元区制造业低迷状况加剧。尽管欧洲稳定机制已经启动,各成员国为应对危机采取了大规模结构性改革和财政紧缩措施,但宏观经济再平衡的调整过程仍将持续较长时间。展望2013年,欧洲工业增长前景依然黯淡。从中长期来看,通过结构性改革以及欧盟体制机制建设的逐步落实,欧洲经济和工业将有望缓慢复苏。
 
       日本工业生产将陷入持续衰退期。2012年,受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日本工业生产遭受严重打击,制造业持续萎缩,电子信息、汽车等重要传统行业相继减产、裁员或关闭工厂。近期,与韩国、中国的领土争端更令日本外需减少,出口连续数月下降。日本国内企业物价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机械订单指数近期都呈现下滑。预计2013年随着日本大地震灾后重建的拉动作用持续减弱,领土争端对亚洲供应链的冲击将持续,加之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日本工业生产将进入温和的衰退状态,复苏还需较长的时间。
 
       金砖四国加大力度推动工业发展。2012年,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金砖四国工业增速普遍下滑。中国前三季度工业增速由11.6%下降到9.1%;巴西工业前三季度累计萎缩3.5%;印度工业产值一直保持2%左右的低增长态势,部分月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俄罗斯1-9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长2.9%,与去年同时期5.2%的增速相比放缓不少。为了实现工业稳定增长,中国实施了扩大内需、稳定外贸增长等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的措施;巴西央行数次降息,巴西政府推出了665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印度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改革措施,如在零售、航空等行业扩大对外资开放程度,减少燃料补贴等;而俄罗斯历经漫长历程,终于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预计2013年,在各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金砖四国的工业发展增速将保持平稳。
 
       东盟国家加速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印尼、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成为跨国公司的投资热点地区,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新东盟四国也积极谋求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体系,后发优势明显。随着东盟各国承接制造业的能力趋于成熟,基础设施逐步改善,预计2013年东盟承接制造业转移会进一步加速。此外,东盟区域一体化的加速,新加坡与欧盟、马来西亚与澳大利亚分别签署贸易自由化协议都将推动东盟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
 
工业发展五大问题值得关注
 
       总结2013年世界工业发展形势,我国需要关注以下五大问题。第一,经济环境低迷导致世界工业扩张动能不足。尽管随着欧洲稳定机制的正式启动,西班牙和意大利融资成本大幅下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缓解之势。但是欧元区实际上仍然危机四伏,短期内有西班牙和希腊的流动性危机,长期内则可能陷入资本外逃、增长乏力及多重危机恶性循环的困局,此外,美国、日本等国家财务风险依然很高,国际经济环境低迷将呈现长期化趋势。经济环境的长期低迷打击了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信心,发达国家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国家需求增长乏力,制造业出口明显下滑,部分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世界经济增长结构失衡。另外,地区冲突、宗教矛盾和主权争议等问题加剧,货币宽松政策的相继推出致使全球通胀压力增大,世界工业扩张动能不足。

       第二,新工业革命推动全球生产方式变革。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创新正在加速推进,以3D打印制造、互联网、新能源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各国加大对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与研发创新,抢占新工业革命的战略制高点。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的趋势对以资源消耗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带来新的冲击,高能耗的传统行业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相结合,将引发制造业革命,使新兴国家出现制造业空心化危机。世界生产方式的变革将加剧后发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拉大的风险。
 
       第三,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改变产业转移路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到制造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以实现经济的复苏。美国政府提出了重振制造业战略,出台了多项针对制造业的扶持政策,制造回流趋势加快。法国总统奥朗德设立了生产振兴部,意在重振法国工业,推动法国再工业化。日本政府正在调整产业布局,推动日本制造业的复兴。在重振制造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成本上涨的压力下,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的跨国公司,如通用汽车、卡特彼勒、苹果公司等纷纷调整目前的全球生产布局,将部分生产基地回迁本国或将投资方向转向印尼、越南、墨西哥等新兴市场,这将加大发展中国家产业空心化发展的风险。
 
       第四,贸易争端加剧制约后发国家工业发展。在全球生产资源有限,工业竞争加剧的趋势下,全球贸易争端不断恶化,发达国家与后发国家之间,以及后发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持续增加。2012年,欧美日频频发起对中国的贸易诉讼,对中国光伏、电子、稀土产业发展带来明显冲击。世界贸易组织对2013年的全球贸易增长预测由5.6%下调至4.5%。全球贸易增长放缓将对依赖制造业产品出口的新兴国家工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的出口增长将会受到明显冲击,进而制约这些后发国家的工业发展步伐。
 
       第五,跨国公司竞争加剧引发全球产业布局调整。2012年,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盈利情况普遍不如预期。为了提高综合竞争力,全球大型跨国企业调整力度加大,众多企业纷纷采取裁员、出售或关闭措施来应对亏损的财务压力。一些跨国公司开启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纷纷提高本国产能,同时扩大对东南亚、北美和非洲等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力度,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趋势明显增强。
 
       应对2013年世界工业发展的新形势,我国需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一是要通过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改善工业产品消费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工业转型发展的政策环境,积极营造有利环境,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二是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加快重点领域的创新步伐,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深化产学研合作,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三是要密切跟踪全球产业发展的最新技术动态和产业转移新路径,及时采取措施维护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安全,加强新兴技术的开发和商业化应用,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推动国内制造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积极应对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四是要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引导和政策支持,鼓励大型企业加大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并购力度,扩大对非洲、南美、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的投资力度,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化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智光节能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瀛海建材余热发电机组首次启动成功

智光电气台州电厂给水泵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成功投运

智光节能荣登2014年度全国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第五位

索引程序编程凸轮表

奥越信300系列PLC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