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

铁道电源国产化革新:深圳市中电华星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高可靠铁道电源的技术突围与产业升级

铁道电源国产化革新:深圳市中电华星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高可靠铁道电源的技术突围与产业升级

一、轨道交通新基建的全球战略格局

据国际公共交通协会(UITP)数据显示,全球轨道交通市场正以年均6.8%的增速扩容,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美元。在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下,全国44个城市已开通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承担着日均超8000万人次的运输重任。然而在核心装备领域,据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统计,2018年前轨道交通电源的进口依赖度仍高达67%,特别是在IGBT模块、高密度电源转换器等关键部件领域存在明显技术短板。


面对中美科技竞争加剧和全球供应链重构,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轨道交通装备关键系统自主化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率95%以上。这为像中电华星这样的技术型企业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二、轨道交通电源的国产化攻坚难点

轨道交通电源系统作为"列车心脏",需满足三大严苛标准:

1. 极端环境耐受性:从青藏铁路海拔5000米的高原缺氧环境,到哈尔滨-40℃的极寒气候

2. 全生命周期可靠性:设计寿命需达10年,故障率须低于0.01次/百万小时

3. 智能供电协同性:需实现与ATO自动驾驶系统、CBTC信号系统的毫秒级电力响应

中电华星通过25年技术沉淀,构建了覆盖材料科学、电力电子、智能控制的全栈研发体系,其核心突破体现在:

技术矩阵突破

- 全域电压动态补偿技术:创新采用三级自适应拓扑结构,在输入电压24-160VDC范围内,通过磁耦隔离+数字补偿算法,实现电压波动容差±30%(行业标准±15%)。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北京、成都、南京、上海、深圳、广州、长沙等13城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使设备通用率提升40%

  

- 高原电源防护体系:针对青藏铁路特殊工况,开发出陶瓷基复合散热材料,结合三重冗余隔离设计(输入/输出/功能隔离),耐压等级突破3000VAC,在唐古拉山段创造了连续十年零故障运行记录

-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集成边缘计算单元的电源模块,可实时监测128个电力参数,通过AI算法预测器件寿命。在南京地铁1号线的实测数据显示,该技术将预防性维护效率提升70%


三、国产化替代的产业协同创新

中电华星牵头组建的"轨道交通电源国产化创新联盟",已形成覆盖上下游的生态系统:

1. 电源产品全国产化:CD110系列产品全国产化进化,满足国产化需求

2. 温度突破:立项专项研发,将轨道交通电源产品稳定运行温度提升到85摄氏度。

3. 智能制造升级:在深圳建成行业首条智能化产线,通过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将产品直通率提升至99.98%

特别在质量管控方面,公司构建了"四维验证体系":

- 电磁兼容实验室:可模拟EN50121-3-2标准下的200V/m强干扰环境

- 机械应力测试平台:实现EN61373标准最高等级(振动频率5-150Hz,加速度5Grms)

- 气候模拟舱:支持-55℃至+125℃的极限温变测试

- 寿命加速试验:通过HALT高加速寿命试验,1个月模拟10年老化过程


四、典型场景的深度赋能实践

场景1:智能列车控制系统供电

为南京地铁提供的X86架构主控电源,采用交错并联PFC技术,功率因数达0.99。在2024年夏季用电高峰期间,成功应对电网电压骤降20%的突发状况,保障自动驾驶系统持续运行。

场景2:全时态乘客服务网络

在上海地铁11号线部署的冗余供电系统,采用N+1热备份架构,配合超级电容储能模块,确保PIS信息系统在供电中断时维持45分钟运行,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规范》最高等级要求。

场景3:车轨协同供电系统

在京广高铁智能化改造项目中,开发的车载-轨旁协同供电系统,通过5G-MEC技术实现毫秒级电能调度。实测数据显示,该方案使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效率提升至92%,年节电量达1800万度。


五、面向未来的技术演进路线

在"十四五"国家轨道交通装备技术路线图中,中电华星正推进三大战略方向:

1. 第三代半导体应用:基于碳化硅(SiC)材料的3kW/cm³高密度电源模块已进入工程验证阶段。

2. 数字孪生供电系统:构建涵盖10万+设备节点的数字孪生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全网电能质量。在某市地铁的试点显示,系统可提前48小时预测97%的潜在故障

3. 绿色能源融合:开发光伏-储能-牵引供电协同系统,在广州地铁18号线项目中实现光伏发电占比15%的突破


六、全球化竞争的新里程碑

截至2023年,中电华星产品已通过TSI、IRIS等国际认证,服务范围拓展至东南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南美某高铁项目中,公司提供的智能供电系统成功经受热带雨林气候考验。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在《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发展白皮书》中所言:"电源系统的自主可控,不仅关乎产业安全,更是中国轨道交通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支点。"中电华星正以硬核科技实力,书写着中国智造的新篇章。


诚邀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构建更安全、更智能、更可持续的轨道交通未来!


审核编辑(
唐楠
)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中电华星丨轨道交通电源哪个品牌好?

中电华星全新推出 CDC03 系列 DC-DC 电源模块为高可靠工控设备保驾护航

医疗设备核心动力新选择:中电华星 CAE/F400-M 系列医疗高可靠电源模块震撼登场

中电华星推出全新CDA06 系列高可靠工业电源模块-储能、仪器设备电源新标杆

中电华星推出CAE75-L系列高可靠工业电源:为严苛工业场景注入高效可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