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网首页
>

应用设计

>

物联网精准气象监测系统

物联网精准气象监测系统

2025/9/19 17:09:51

农业生产高度依赖气象条件,温度、降水、光照、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直接影响作物生长、病虫害发生及产量形成。传统农业气象监测依赖人工观测与定点气象站数据,存在监测范围有限、数据滞后、精度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精细化管理需求。物联网农业气象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无线传输+云端分析+智能预警”的技术架构,实现对农业气象要素的全方位、高精度、自动化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支撑,成为推动农业从“看天吃饭”向“知天而作”转型的关键工具。

一、系统核心功能

物联网农业气象监测系统围绕农业生产对气象数据的核心需求,构建了覆盖“数据采集-传输-分析-预警-应用”全流程的功能体系,具备实时性、精准性、智能化特点,可适配不同作物、不同种植模式的监测需求。

1.多要素气象数据实时采集

基础气象要素:CO2、负氧离子、气压、雨量、风速、风向、光照度、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PM2.5/PM10、臭氧、噪声等;

农业特色要素:光合有效辐射、土壤电导率、叶面温度、露点温度等。

传感器采用低功耗设计,支持电池供电与太阳能供电,可实现分钟级采集,数据采集精度远高于人工观测,且能在暴雨、高温、严寒等恶劣天气下稳定工作,确保监测不中断。

2.无线数据传输与云端存储

系统通过4G/5G、LoRa、NB-IoT等无线通信技术,将传感器采集的气象数据实时传输至云端平台,解决传统“人工记录+线下汇总”的数据滞后问题。传输过程采用加密协议,确保数据安全性与完整性;云端平台具备海量数据存储能力,可长期保存历史气象数据,并支持按时间(小时、日、周、月)、按区域(地块、棚区、园区)进行数据检索与导出。

3.气象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管理

趋势分析:生成气象要素变化曲线(如近7天土壤湿度变化、月度光照强度趋势),帮助判断环境变化对作物的长期影响。

对比分析:支持不同地块、不同年份的气象数据对比(如今年与去年同期降水量对比、棚内与棚外温度对比),为种植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可视化管理:数据呈现形式包括仪表盘、热力图、折线图、柱状图等,例如通过土壤湿度热力图,可直观看到地块内湿度分布差异,精准定位干旱区域。

4.智能预警与主动推送功能

系统根据作物生长需求与气象灾害风险,设置自定义预警阈值,当监测数据超出阈值或预测到气象灾害时,自动触发预警并通过多渠道推送,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

报警信息可通过手机APP推送、短信通知、平台弹窗、现场声光报警等方式传递给种植户,确保信息不遗漏。

5.联动控制与智能决策功能

系统可与农业生产设备(灌溉系统、温室风机、遮阳网、补光灯等)联动,实现“监测-分析-决策-执行”的闭环管理,减少人工干预。例如:

当土壤湿度传感器监测到湿度低于阈值时,系统自动向智能灌溉控制器发送指令,开启滴灌系统,待湿度回升至适宜范围后自动关闭;当光照强度不足时,系统联动温室补光灯开启,确保作物光合作用需求;当监测到大风预警时,自动控制温室通风口关闭,避免棚膜损坏。

二、场景化应用

1.大田作物种植场景:

通过全区域布点监测,为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大田作物提供“产前规划-产中管理-产后保障”全周期支撑:

产前规划:基于历史气象数据,分析不同品种作物的适宜性,为种植户推荐最优品种;

产中管理:实时监测土壤湿度、降水量与作物需水量,精准指导灌溉;结合温度与光照,预测作物生育期,指导施肥、打药时机;

产后保障:提前预警收获期暴雨、大风等灾害,如预测小麦收获前3天将出现暴雨,推送“提前抢收”预警,避免麦穗发芽。

2.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场景:

通过“实时监测-自动调控”,实现温室环境精准管理:

环境调控:实时采集棚内温度、湿度、光照、CO₂浓度,当温度高于32℃时自动开启风机与水帘降温,湿度低于50%时联动喷雾系统增湿,光照不足时开启补光灯,确保作物处于最佳生长环境;

病害预防:通过监测叶面温度与棚内湿度,预测灰霉病、霜霉病发生风险,提前推送“通风降湿”或“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建议;

能耗优化:结合室外气象数据调整设备运行策略,如室外光照充足时关闭补光灯,室外温度适宜时开启通风口替代风机,降低能耗。

3.经济林果(果园/茶园)场景:

经济林果(苹果、柑橘、茶叶、葡萄等)生长周期长,易受霜冻、暴雨、高温、冰雹等气象灾害影响,且品质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为林果种植提供“灾害防御+品质提升”双重支撑:

灾害防御:重点监测霜冻、低温、大风等灾害,如葡萄萌芽期,当监测到夜间温度降至0℃以下时,自动开启防霜冻风机或燃油热风机增温,避免芽体冻伤;预测暴雨前,推送“清理果园排水渠”预警,减少积水导致的烂根;

品质管理:监测光照时长、昼夜温差、土壤湿度,如苹果着色期,通过光照强度监测调整反光膜铺设时机,提升着色度;柑橘成熟期,根据昼夜温差数据,预测最佳采摘时间;

病虫害防控:结合温度、湿度与降水数据,预测病虫害发生周期,提前推送防治建议,减少农药使用量。

4.畜禽养殖场景:

猪、鸡、牛、羊等养殖对环境气象条件敏感,恶劣气象条件易导致畜禽应激、疫病爆发。物联网农业气象监测系统结合养殖舍内环境与室外气象,为畜禽提供适宜生长环境:

舍内环境监测:实时采集养殖舍温度、湿度、氨气浓度、风速,当氨气浓度超标时自动开启排风系统,温度过高时联动水帘或空调降温;

室外气象联动:结合室外温度、降水、大风数据调整舍内管理,如夏季室外高温时,提前开启舍内降温设备;冬季室外大风时,关闭舍外通风口,避免冷风直吹畜禽;

应激预警:通过监测舍内环境波动,推送“畜禽应激风险”预警,提醒调整饲喂方案或添加抗应激药物。

三、应用核心价值

降成本:精准灌溉减少水资源消耗20%-30%,精准施肥降低肥料用量15%-20%,自动化调控减少人工投入50%以上;

提品质:通过环境精准调控,作物商品率提升10%-20%,畜禽产品肉质、蛋质更优;

增效率:气象数据采集从“人工每日1次”变为“自动分钟级”,决策响应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作物生育期管理更高效;

抗风险:气象灾害预警提前量达6-24小时,灾害损失降低30%-50%,同时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农药使用量,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审核编辑(
王静
)
投诉建议

提交

查看更多评论
其他资讯

查看更多

低代码云平台应用水利水务

基于低代码开发的智慧养殖云平台

物联网温室智能化控制系统

低代码云平台应用工业自动化设备

低代码云平台应用建设智慧城市